陳堅
學校教師作為推動和落實新高考改革的主體,其專業能否得到發展是促進學生進步和學校變革的關鍵。深圳市橫崗高級中學從新高考改革對教師專業提出的新要求入手,分析當前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以期助力教師積極應對新高考帶來的挑戰。
一、新高考改革對教師專業的要求
首先,選課走班和選科的實施,要求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科教學能力,還要設計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課程以滿足學生選課的需求,并引導學生科學選擇;第二,選課、選科和導師制的開展,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全方位對學生的成長進行關愛和指導,幫助學生實現全面而個性化地發展;第三,如何指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性格、能力等個人特質規劃學習和生活,教師需提升自身指導的意識和能力,并客觀公正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當前適應新高考改革在教師專業發展上存在的問題
第一,高級教師只有17人,只占教師總數8.3%;40歲以下教師有185人,占了全部教師的85.4%。年輕化、教學經驗和能力欠缺是師資隊伍的現狀;第二,學校教師普遍存在“教書”與“育人”彼此脫離的現象。在育人問題上,也過于注重品德和行為的規范和培養,培養的學生同質化嚴重;第三,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還存在“滿堂灌”、機械重復訓練、實驗教學和實踐教育不足,忽視高階能力發展等問題。圍繞學科知識的傳授較多,教學形式比較單一,課程開發的方法和策略尤顯不足;第四,從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在以下方面需求較迫切:學習訂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有效管理時間的技能;獲得學習和考試技巧;發展興趣和專長并據此選科和選課;學會生涯規劃;職業定向和就業準備;升學定向和升學準備;發展自我概念;發展興趣與揚長避短;獲得應對困難的態度和技能;獲得心理調適的方法;獲得溝通技能等等。但實際上,由于學校教師長期以來過多注重本學科知識的教學,造成教師通識性知識欠缺、跨學科課程建設能力和現代技術融合的能力薄弱、管理和評價學生的手段單一、在引導學生實現全面而有個性化的發展上意識和能力均有待加強。對上述學生的迫切需求很多教師是無法給予學生切實的幫助和指導。
三、新高考改革下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1.加強溝通,提升師德境界
當教師有信念、有目標時,他將改變自己的行為。因此,學校加強對新高考理念的宣傳,了解教師在改革實施中遇到的困惑,組織相應的教師培訓,及時轉變消極態度、抵觸情緒或形式上認同但不能深入思考和探究的現象,準確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把脈,使教師能正確理解并認同新高考改革理念和要求,樹立全面的教育觀、尊重學生個體獨特性的學生觀,以及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教學觀,積極研究并投身到落實“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為國選才育人的改革浪潮中。
2.以師生需求為導向,加強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做學者型優秀教師,有助于成熟型教師突破成長高原期。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很重要一部分。因此,學校要引導教師在改革中不要等、靠、要,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發揚學校“合作教研”的優良傳統,將改革的實施作為重點科研項目。要通過問卷、溝通等方式,了解教師的需求和現實水平,以師生當下的問題和困惑為導向,通過組織教師廣泛開展校本培訓、校本研修,組織“走出去、請進來”的參觀學習和交流研討,開展教師專業能力比賽、學科競賽,征集優秀的論文、指導案例,出臺申報指南鼓勵教師申報課題,邀請專家舉辦講座及討論會等方式,努力搭建不同平臺讓教師的專業水平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共同提升,形成互相欣賞、互相幫助、共學共進的教研氛圍,實現專業發展。
3.實行分類指導和評價制度,構建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機制
學校要制定《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明確教師配合新高考改革在專業發展和業務成果上要達到的目標層次,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持續強化教師的行為。同時,建立分類指導和評價制度,加強學校對教師教育教學管理的反饋調控,使教師隊伍建設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構建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長效機制。
面對改革,可能會出現不同反應的教師。因此,學校要根據教師的差異給予分類指導。對于對改革態度非常積極的“領頭羊”,學校要多角度搭臺讓他們能在改革實施中與時俱進、積極進取;對于容易在面對改革的困惑、擔憂中迷失方向的為數眾多的教師,學校要給予他們明確的方向和具體的支持,通過“科研引、名師導、評價促、培訓帶”方略,讓他們在正確方向指引下克服困難、在挑戰自我中實現蛻變;對于行為上服從指揮但內心不一定支持改革的教師,學校要加強溝通,讓他們真正理解改革是符合“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通過“引、疏、幫、帶”機制持續給予他們鼓勵、幫助和肯定;對于情緒上對改革憤慨、不滿、嘲諷,認為改革最后還是要回到老地方的教師,學校要關心、幫助他們,引導其認識這場改革的深遠意義,同時對其加強課堂教學檢查、評價,規范其教學行為,使他們不要偏離主流隊伍。
4.創新培養機制,讓每個老師得到與其潛能適合的發展機會
隨著選科、選課的實施,由于每年學生選課選科的人數不同,學校將出現教師隊伍結構性失衡的現象。同時,走班和導師制的實施,需要教師不僅要注重本學科知識的教學,還要增加通識性知識,提升跨學科課程建設、現代技術融合、管理、指導和評價學生等能力,達到“一專多能”,以適應新高考改革形勢下學校教育教學對老師的需求。因此,學校可以探索特色型教師的培養機制,前瞻性地將部分適合的老師做好相關培養或轉型的安排。
責任編輯? ?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