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霜
教育部2014年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把研究制定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作為推進課程改革的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小學數學素養與其他學科的核心素養共同構建全面發展的人。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添課堂教學的樂趣,讓課堂“活”起來。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要陣地和有效途徑。積極打造靈動課堂,用活潑、輕松的課堂氛圍感染學生;用大膽、有趣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去引導學生。引導學生在靈動的課堂上盡情展示自我,讓思維的火花在靈動的課堂上碰撞出最美的火花。
一、學會思考,營造“問題”課堂
在進行低年級教學時,考慮到學生年齡較小,篩選信息的能力較弱,所以給出指引性強的問題,收窄他們的思考問題范圍,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避免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在出示主題圖后,我會直接提問:“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看完這道題,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但在進行高年級教學時,我會鼓勵學生“天馬行空”,針對問題進行發散思維的思考。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我向學生拋出:“發動你的腦筋,用什么方法求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呢?”這種開放式的問題,經常會讓學生眼前一亮,他們會腦洞大開,爭先恐后發表自己的想法。“數格子法!”“轉化為熟悉的圖形求面積”有些超前學習的同學會大聲說“用公式計算”。學生們積極回答,不僅讓課堂氛圍熱鬧起來,也豐富了我的教學內容,靈動的課堂氛圍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二、學會動手,創設“探究”課堂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五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嘗試利用數方格法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通過在學案紙上“數一數”后,發現數方格法可以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當遇到生活中的草坪或者草地等大面積實物時,數方格法不再適用于求面積了,學生就會尋求一種適用范圍更廣的方法。在經過激烈的討論后得出一個猜想“能否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如何驗證猜想呢?”這時候我安排了第二個動手操作環節“通過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了數學感受。在經歷了“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為長方形”的操作后,學生又產生一個疑問:轉化后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呢?根據學生的疑問,我安排了第三個動手操作環節“通過拼一拼,探討平行四邊形和轉化后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直觀感受到“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從而降低了理解難度。通過設置三個動手操作,學生能深刻明白為什么平行四邊的面積公式是“長乘寬”,還懂得了探究平面圖形面積的步驟,從而為后面的三角形面積公式的學習作好鋪墊。
三、學會反思,構建“回顧”課堂
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我會在教學的最后增添一個環節“今天你收獲了什么?”學生在對今天的數學學習內容進行一番的分享后,我會帶著學生重溫一次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明白我們通過運用了什么方法探究新知,又該如何運用新知,擴大學生的思考層面。對于高年級教學,我會在課堂的尾聲加上“打開書本,回顧內容”這個環節。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主要是為了把書本的知識點講授給學生,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更要理解教師在課堂設置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的依據是什么,對書本知識點的呈現和教師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反思,找到其中的共同點,明白里面的聯系與區別,從而理解知識的本質內涵。通過反思,學生能產生對數學知識的研究興趣,提高學習熱情,體會到數學知識獲得的喜悅感。
責任編輯? ?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