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芬
本研究使用課堂評價評分系統對南海區部分幼兒園語言區的區域活動中的師幼互動情況展開了實踐探究,主要從師幼互動整體水平、情感氛圍、活動組織以及教育支持四個方面展開詳細的分析。總的來說,師幼互動氛圍是溫馨和諧的,但存在反饋質量不高,語言示范作用不強,對促進幼兒元認知發展關注不足等問題。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除了文獻調研方法外,還使用了非參與式觀察法、田野筆記式的記錄方式、測量法進行研究。其中測量法是以課堂評價評分系統(CLASS)為研究工具,對所收集的語言區的活動樣本進行評價分析。CLASS采用7點計分法,三個等級分別表現低、中、高三種水平,即1、2為低水平,3、4、5分為中等水平,6、7分為高水平。其中,消極氛圍(NC)指標為反向計分。當進行數據錄入時,該項指標的得分轉換為相反分值。我們使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分析。
二、數據與分析
(一)師幼互動整體水平
從整體情況看,11個語言區的活動樣本中的師幼互動處于中等水平,但三個維度間存在不平衡現象。其中,情感氛圍平均得分最高,為5.02分;活動組織為4.67分;教育支持得分最低,為3.39分。
從十項行為指標的平均得分看,除消極氛圍(由于11個語言區的活動樣本全都沒有出現消極氛圍指標中所稱的消極行為,所以這一指標得分均為1分)指標外,其余9項指標的總平均分為4.43分,各項指標的平均分均位于3~5分區間,也即處于中等水平。
(二)情感氛圍
1.積極氛圍與消極氛圍。CLASS通過教師與幼兒之間言語、非言語互動中呈現出的情感聯系來判定積極氛圍水平。11個樣本在積極氛圍指標上的得分均在4~6分之間,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也時常讓人感受到師幼之間溫馨和諧的互動氣氛,在言語上大多能給予幼兒積極反饋。11個樣本在消極氛圍指標上均分值較低,即教師在語言區的活動中沒有出現懲罰、嚴重否定等行為,很少表現出消極情感。
2.教師敏感性。這一指標主要通過教師與幼兒雙方的反應進行評定。11個樣本教師敏感性指標平均分為4.36分,處于中等水平。從具體表現來說,大部分教師預先選擇的活動內容、設計的活動環節基本上都能滿足幼兒的認知發展需要,表明教師在這方面具備較高敏感性,但對于正式活動中幼兒的一些臨時需要,教師的敏感程度不一。在11個樣本中,教師普遍更加關注幼兒的學業需要,對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需要關注不夠。例如小班語言教學活動——兒歌“月亮扒扒”,教師在分配老奶奶角色時,有幼兒不愿意扮“老奶奶”,但教師還是半強迫地讓幼兒貼上了“老奶奶”的圖片。教師沒有預想到幼兒可能會不喜歡老奶奶角色,尤其是男孩,這表明教師的敏感性有待提高。在幼兒表現出排斥意愿后,教師還力圖誘導幼兒接受這個角色以便順利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沒有充分顧及幼兒感受的做法導致幼兒情緒低落。
3.關注幼兒的看法。這一指標主要關注教師是否以幼兒為中心,平均分為3.82分,處于中等偏低水平。觀察中發現,教師在師幼互動中的主導地位非常明顯,他們對按照既定計劃完成教學任務的關注要高于對幼兒的關注。幼兒較少有機會主導教學活動,往往只是被動地回答教師的提問或在教師的邀請下參與活動等。
(三)活動組織
1.行為管理。此項指標針對的是教師如何制止和應對幼兒的不當行為,11個樣本的得分均在3~5分之間,平均分為4.27分,處于中等水平。雖然教師大多能夠較好地維持班級秩序,但行為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常規約束、直接打斷、提醒、移走干擾物等,略顯機械。除了小部分有經驗的教師外,大部分為“反應型”管理模式。一些有經驗的教師會通過關注積極行為等正面方式讓幼兒了解被期待的行為,從而有效制止幼兒的不當行為,不過這種方式出現的頻率不高。
2.活動安排效率。這一指標主要通過有效學習時間、班級常規制定與維護、過渡環節的作用、教學準備是否充足等具體標準進行評價。11個樣本的得分均在4~6分之間,平均分為4.91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有限的活動時間里,教師大多安排了內容豐富的活動,活動過程緊湊,整個教學活動幾乎都是學習時間,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得比較充足。
3.教學指導形式。這一指標用于評價教師在師幼互動過程中的指導水平。11個樣本在這一指標上的得分均在4~6分之間,平均分為4.82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觀察發現,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一般比較豐富多樣,教師會通過積極提問、組織表演、設計游戲、及時鼓勵等方式促進幼兒學習。
(四)教育支持
這一維度關注的是教師組織活動的方式是否能有效促進幼兒認知(特別是元認知)和語言的發展。這是三個維度中最不容易進行觀察和評價的,但它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產生重要且深遠的影響。11個樣本在這一維度上的得分較低,該維度所涉及的三項指標得分也普遍較低。具體分析如下:
1.認知發展。作為語言區的活動,促進幼兒語言發展應當是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之一。11個樣本的得分均在2~4分之間,平均分為3.00分。這是得分最低的一項指標,表明教師在師幼互動中普遍缺乏對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的關注。觀察發現,教師選擇的活動材料和內容大多是貼近幼兒生活或符合幼兒興趣愛好的,有助于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解決問題。但對促進幼兒元認知發展的關注不足。
2.反饋質量。反饋質量指標關注的是教師的反饋是否能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支架,幫助幼兒理順思路,促進幼兒思考。11個樣本的得分均在3~5分之間,平均分為3.64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從樣本信息看,教師給予幼兒的反饋數量很多,但質量不高。教師和幼兒最典型的交流模式是:提問—幼兒回答—幼兒回答正確—教師重復,表示肯定或進行鼓勵—教師繼續提問或進行下一步活動。在這些交流互動中,教師的主導性強,提問多,簡單反饋也多,大多停留在簡單肯定層面。他們普遍較少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對幼兒理解程度、參與程度、堅持性和創新性等方面的關注不多。
3.語言示范。語言示范指標是考察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最為關注的一項指標。然而,11個樣本在這項指標上的得分均在3~5分之間,平均分為3.55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在11個樣本中,幼兒之間的互動相對較少,師幼間的交流互動雖然比較頻繁,但大多以教師為主導,話語權控制在教師手中,且教師提出的問題封閉性的居多。開放性問題較少,持續反饋式的交流更少,一般一次互動持續一兩個來回就結束了。教師大多喜歡重復幼兒的回答,以澄清知識點和表示肯定之意。當幼兒發表的言論與活動主題無關時,教師一般只是敷衍回應或不予回應。
三、結論與反思
從研究結果來看,11個幼兒園語言區的活動樣本中的師幼互動處于中等水平。
情感氛圍維度的整體表現較好,師幼互動氛圍較為積極愉快,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幼兒的尊重。教師關注幼兒在師幼互動中的反應,會給予一些幫助和指導,但是水平有限,互動主導意味濃厚,賦予幼兒的自主性相對較少,對幼兒的情感需要關注不足。
從活動組織維度看,雖然教師能及時制止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當行為,但技巧不高,略顯機械。在師幼互動中,大部分教師不具備前瞻能力,對幼兒良好行為的期望表達得并不充分,且時常有期望前后不一致的情況發生。教師通常會使用直接提醒的方式制止幼兒的不當行為,較少使用關注積極行為等方式。對教學活動關注較多,重視傳遞正確信息。在澄清活動目標方面,教師使用的策略較為簡單,澄清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育支持維度上,教師的得分相對較低,對幼兒元認知發展的關注不足。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有大量的互動,但封閉性問題多,開放性問題少,教師主控話語權,反饋較為機械和簡短,這種簡單反饋往往不能很好地起到促進幼兒深入思考的作用。作為語言教學活動,教師使用的詞匯不夠豐富,語言示范作用有待提高。
需要說明的是,CLASS的研發和廣泛使用目前主要是在國外進行的。作為一套以師幼互動過程為評價分析對象的評分系統,其文化背景、兒童觀、教育觀等都與我國當前的幼兒園教學實踐有諸多不同。不過,CLASS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能更為全面、動態地審視幼兒園語言區區域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整個過程,以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教育質量。這也許是本研究的價值所在。
責任編輯? ?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