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 ?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能通過精心的課堂教學的設計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體性,從而逐漸地培養其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以及能力,不斷利用新穎且具有感染力的教學設計、教學形式來促使學生參與課堂,讓他們在探究、分析、驗證、猜測、動手操作等數學活動中,發散思維、獨立思考、提出質疑、討論交流,以及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構成原理,從而架構自我的數學知識體系。
【關鍵詞】激發;主體性;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040-02
Ignite Interest and Release Subject
——Explore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raining Students
(Wuyang Middle School, Zhang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WANG Qin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be able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through careful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so that they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ubjectivity in the classroom, so as to gradually cultivate their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learn mathematics knowledge and solve mathematics problems. Continually use novel and infectious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allowing them to diverge think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questioning, discussing and communicating in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such as inquiry, analysis, verification, guessing, and hands-on operations. ,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so as to construct one's own mathematical knowledge system.
【Keywords】Excitation; Subjectivity; Measures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因其具有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單純的課堂講解會讓學生產生枯燥感。因此,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從小打好數學基礎,肩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擔。
當前,受數學學科因素影響,加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方法呆板、機械,導致學生不能在課堂中有效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致使學生學習效果與數學教學效果不佳。這是由于個別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的影響,認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剛剛起步,需要通過教師的重復講解加深他們對知識的印象,殊不知,教師這一思想阻礙了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發展,在無形中忽視了對小學生主體性的激發,削減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此,大多數學生常常有“學數學太難了”的消極想法。因此,教師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以自我教學為中心,使得學生在學習之中的主體地位被弱化,是當前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
二、培養學生主體性的具體策略
(一)樹立主體性教育觀念
在小學數學教育課程中,教師的執教觀念要與時俱進,擯棄單純地以教材為中心進行教學的傳統觀念,而要以學生為中心,并將這一全新理念滲透到備課、課中、課后等關鍵階段。結合教學內容以及教材,通過有針對性、有目標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偏心心理,對優等生給予過度的關注,而忽視學困生的感受。這樣的做法將讓學生產生失落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因此,教師對學生要一視同仁,明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教學中不斷彌補自身短板。教師的觀念改變后,應視所有學生為教學主體,在教學設計時尊重學生差異,體現針對性和個性,為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問題。
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對問題和任務進行自由選擇,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以全面發展,切實抓重點,“促中間,提落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切實關注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圍繞學生動態的學習過程,及時發現他們的興趣點以及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重難點和疑點問題,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點撥,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教師的新型教學觀念。
總之,教師要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性為目的,深入研究學生的具體學情,從而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為學生制定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當然,教師也不能目光狹窄,唯書本論,或者使用形式單一、內容簡單的教學方式,而要開闊視野,多渠道開發教學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統籌、整合與利用,不斷創新思維,為學生打造更契合他們特點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主動思考、交流探討的平臺,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數學素質。
(二)圍繞主體設計教學
引領學生進入數學課程中,首先要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聯系起來,從而讓他們從直觀、形象的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的存在,深刻體驗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因此,在一些具體的教學內容中,教師要結合所教學的內容,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印象。
引導學生融情入境,以契合學生需求的教法來指導學生的學法,讓學生吸納知識,運用知識,建構自我的知識架構。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以主動的態度投入自我學習中。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節課時,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我講你聽”的授課方式,而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把自己提前準備好的紙片剪成圓形,然后向他們講解圓的各部分組成名稱,并讓學生邊聽邊用筆在圓形上做標記。這樣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讓學生在動手剪紙、折紙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下把重點部位標出來,加深了他們對圓形的認識以及對其特征的掌握。
此外,教師還可為學生搭建小組合作學習的平臺,讓各小組成員就自己在動手過程中的體會和發現進行交流,從而對圓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對圓的整體印象。這樣的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其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使得學生真切地感受動手操作的樂趣,在邊動手、邊思考中不斷感受知識的形成以及發展的過程,在經歷了這一切認知的全過程后,學生將獲得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可見,有效情境的創設,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也能有效發揮他們動手動腦的主動意識和能力,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使他們主動探究、思考、發現、解決問題,享受學習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激發主體創新意識
要推動學生主體性的不斷深入,不僅需要教師學會放手,更教師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空間和時間,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促使他們自主探究數學知識。如建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對課堂所學進行討論與交流,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自主探尋和掌握學習數學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時不應局限在課堂,而應該鼓勵學生集思廣益,通過多元渠道來培養自己良好的數學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嘗試與其他學生進行數學交流對話,以開拓自己的解題思維,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鼓勵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從而拉近課堂知識與現實的距離,幫助學生感受數學的生活氣息,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鼓勵學生和媽媽去市場買菜,學會算菜價,真正認識“元、角、分”;鼓勵學生在家長陪同下到銀行存壓歲錢,理解和掌握有關“利息、利率”的數學知識;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主題調查實踐,做好統計分析……通過這些有別于課堂獲取知識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能力,從而讓學生不斷豐富數學知識儲備,形成數學經驗,為后續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三、結語
總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開拓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主動探尋適合個人學習數學的有效渠道,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不斷提升他們對數學方法的運用能力、創造能力。期間,教師應做好引導與點撥,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與積累,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有效發揮,從而培養其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劉京善.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路徑[J].新課程(小學),2018(07).
[2]孫泳濱.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打造動態小學數學課堂[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8(06).
[3]王德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思考[J].家長,2021(02).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