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惠忠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走向“強起來”的當下,怎樣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全社會必須思考的問題。
受傳統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影響,學校往往更看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而忽略了主體性德育的重要性和自媒體時代傳播手段多樣化帶來的挑戰,導致思政課教學手段和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改善,沒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思政課迫切需要一個符合社會思想潮流和學生發展規律的載體。
為此,蘭溪市實驗小學聚焦少先隊主責主業,積極探索“黨建+隊建”育人模式,以馬克思主義兒童觀為根本指導,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少年兒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于2018年成立“紅船同心學院”。
“紅船同心學院”以“慧美守正新時代好少年”培養工程為主體,以課程建設為核心,組織廣大少年兒童讀紅色書籍、聽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看紅色電影、誦紅色詩詞、觀紅色基地,體驗紅色歷程,傳承紅船精神,主動融入大中小幼一體化思政教育體系,持之以恒進行政治啟蒙、思想引領、價值觀塑造,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員育人導師制,構建思政育人共同體
全員參與:“紅船同心學院”面向全體少先隊員,每周開展一次“國旗下講話”,分別上好一節少先隊活動課和“道德與法治”課,力爭讓課程中體現出的國家意志、教育方向與學生的內心產生共鳴,使紅色基因得以傳承。
全員育人:推行以黨員教師為核心、全體教師共同擔任導師的全員育人制度,打造“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等多種導師模式,確保每位學生都有一位導師負責。
此外,充分發揮本地“最美教師”“道德模范”“老紅軍”等先鋒榜樣的作用,擴充導師隊伍,發揮資源整合優勢,構建起一支對“紅船精神”有深刻領悟、能生動教學的紅船育人先鋒團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全方位統一規劃,打造思政課程群
“紅船同心學院”圍繞學校的核心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將“鋪設紅專之路,助力童星追夢”作為學校課程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規劃并實施了以“紅調啟程課程”“紅船揚帆課程”和“紅星追夢課程”為總體框架的學校課程體系,讓“紅色文化教育”有了可靠的依托。
紅調啟程課程:賦予基礎學科紅色基調。充分挖掘各學科課程中蘊含的紅色教育元素和育人底蘊,探索學科內、學科間、學科外等融合路徑。
紅船揚帆課程:地域特色必修課。激活紅色基因,關鍵是要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有效發揮其育人功能。“紅船同心學院”充分挖掘蘭溪地域資源,編寫校本教材《童心向黨》,注重紅色德育的實踐性。
紅星追夢課程:綜合素質選修課。學校成立紅色文化社團,組織開展唱紅歌、講紅色故事、畫英雄人物等一系列紅色藝術教育活動,用唱歌、舞蹈、繪畫、演講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染、熏陶。
全域紅色研學,打造思政移動課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傳統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蘭溪是一片流淌著革命血液的紅色熱土,歷史上曾涌現出嚴汝清、邱福祥等一批革命先輩。基于此,“紅船同心學院”依托蘭溪地方研學旅行課程“研學蘭溪”,開展了以尋“工匠精神”、訪“東海精神”、揚“墾荒精神”等為主題的八大紅色研學主題活動,并編撰了研學活動手冊。
“紅船同心學院”帶領學生走進嘉興南湖紅船、蘭溪黨史館、中共浙西特委紀念館、蓮塘崗黨史教育基地等紅色基地,在尋訪調研中追溯歷史、了解國情;聆聽抗美援朝老兵王受盟、蘭溪“太史公”胡汝民講述紅色故事,在砥礪為學中厚重底蘊、堅定信念,在討論分享中暢談夢想、共商責任;于每年6月組織一次“重走長征路”畢業之旅,在9個小時的艱苦訓練、4公里的徒步跋涉、30攝氏度高溫的炙熱考驗中,讓“紅船少年”經受歷練、磨礪意志;鼓勵“紅船少年”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如書寫春聯、擔當春運志愿者等,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全面整合資源,建立思政教育陣地
小校園,大思政。蘭溪市實驗小學占地面積雖小,但校園文化有內涵、有故事,全校教職工立志在小空間里做好大文章。學校建設“一院一路一墻一長廊一廣場”五大紅色德育陣地——“一院”即紅船同心學院,“一路”即重走長征路,“一墻”即清廉文化墻,“一長廊”即黨建領航長廊,“一廣場”即慧正精神廣場,讓學生們不出校門,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紅色革命氣息。
其中,“重走長征路”微縮長征實景景觀(全景展現紅軍長征過程中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13個重要關卡)登上“學習強國”平臺。學校成立長征故事宣講團,每周宣講紅色故事;實現思政大融合,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等科目融合開展長征項目學習;跳出課本、走出校門,每一屆畢業生都要完成畢業工程——重走長征路。
此外,“紅船同心學院”充分挖掘地方紅色教育資源,主動對接相關部門,打造了一批德育實踐基地。一方面,將蘭溪史志館、中共浙西特委紀念館、楊東海紀念館、紅色蓮塘白山殿等體現蘭溪元素和紅色基因的場所列為紅色社會實踐基地;另一方面,依托光膜小鎮創新平臺的教育服務功能,開展創客教育、STEM教育等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截至2020年6月底,“紅船同心學院”先后建立五個德育實踐基地:蘭溪史志館“同心黨史教育基地”、陳家井大屋基村“紅船清風林實踐基地”、新橋花卉芙蓉種植基地“同心學農園實踐基地”、蘭溪女埠國防教育基地“同心學軍基地”、光膜小鎮“科技體驗基地”。
全程激勵考核,構建思政評價體系
“紅船同心學院”每月安排兩次集中培訓,進行集中學習,開展結合社會實踐的體驗活動。此外,還設立了考核評價體系,針對學員的培訓項目、組織紀律、作風養成、團結互助、出勤情況等,制定了詳細的考評標準,學員的學習筆記記錄情況、參加小組討論情況、體驗活動情況等均被納入考核。學員修滿10個學分,即可獲得“蘭溪市實驗小學紅船同心學院培訓結業證書”。同時,“紅船同心學院”還會根據學員所修學分,授予其彗星、行星、恒星三個不同等級的學校德育工程榮譽稱號。
“紅船同心學院”是貫徹落實中央8號文件的創造性舉措,改變了原先由學校一方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狀況,實現了學校、家庭、社區三方合力對青少年進行全方位教育。作為一所以學習“四史”為目的,有組織、有章程、有課程、有考核的兒童學校,“紅船同心學院”實現了黨建引領隊建、黨建融合隊建,促成了“黨建+”全面覆蓋的良好局面。
(作者單位:浙江省蘭溪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