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紅
摘 要:小學生可塑性強,求知欲也強,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這種好的特質,保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數學在六年級階段課程不再簡單,后續課程逐漸增加難度。如何讓學生在這種漸進式的學習進程中適應,并取得不錯的學習成就,是教師在不同階段的教學中關注的重點,也是教師在不同階段對自己教學方式的一種反思。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數學;教學;對策
數學是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甚至大學都一直學習的基礎學科,學好數學能幫助學生養成自己的數理思維和較強的邏輯能力。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心智還未充分發育,學生認識世界和接受知識的模式還在自我探索中。通過何種方式容易讓學生接受和感知數學知識,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側重點與思維習慣,通過融入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于讓學生主動投入數學的知識懷抱中,讓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思考中領略數學的魅力,感受數學世界中各類公式、定理的魅力[1]。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對策
(一)用多媒體活化教材主題圖
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主題圖,這些主題圖內容豐富、應用場景廣泛、色調變化多,極大地迎合了小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同時也滿足成為相關知識點的理想載體。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將教材中的主題圖結合實際生活制作成動畫課件,讓學生學習的要點都能在相關的主題圖片中呈現,起到引導和說明的作用。例如,進行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材中第七單元《扇形統計圖》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各類數據加以對比統計,并納入電子課件中,再可結合課本中的題材,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家中的用水數量,自己用水的占比,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向老師正確回答自己的思考結果,教師再通過多媒體將學生的思考結果用扇形統計數據展現出來,并綜合比較先前制作的生活數據統計圖,讓學生對統計圖有著清晰的認識。通過這種互動式的交流,提高了學生課堂傾聽的關注度,以及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通過多媒體設立教學情景
現今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多媒體教學也逐步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結合相關的數學知識為學生在課堂上構建一個對應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進入自己設定的情景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從無頭緒的摸索走向有序的思考和探究。例如,進行人教版的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材中的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教學時,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將圓柱與圓錐動態的組合性意義,同時讓學生跟著教師設定的學習情景,模仿課件動畫,用剪紙制作出圓柱和圓錐的形狀,這樣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了解圓柱與圓錐的特性了解,進而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圓柱體表面積的組成,即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同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現實中的圓通體圖片,如水杯、木材、圓柱形建筑等,讓學生充分了解圓柱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圓錐與圓柱體積之間的聯系,在實際中用圓柱體和圓錐體裝沙,讓學生在多媒體課件與現場演示之間充分了解圓柱與圓錐體積公式的意義。
(三)通過不斷的教學探究,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新課改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明確要求,就是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基于這種要求,尤其是針對小學生,要全方位考慮學生的學習特質和興趣所在。小學教師在制作相關教學課件時,要充分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保障學生能識別、能接受;第二,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和構建知識結構,讓學生掌握自己學習進程的主動權;第三,讓學生多思考、多應用,保證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用[2]。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而言,是充滿表現力的畫面。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引導學生這種能力與傾向,讓學生在主動講述中,去感受相關數學知識點在圖像中的體驗,這種在讀中學、在學中思、在思中講的循序漸進的模式中,學生既能鍛煉自己的數學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思維想象力,更能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人教版的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材中的第一、二單元《位置與方向》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現小學的俯視圖,讓學生以自身教師所在的教學樓為中心,指出學校其他建筑位于教學樓的哪個方向,這樣結合學生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多媒體教學方式下,更快地接受相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點。
結束語:
多媒體教學技術作為新時代小學教育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要積極開發相關的教學模式,同時在相關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時,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性,才能利用多媒體更好地服務小學數學教學,也才能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胡伶俐.多媒體技術促進小學數學教學信息化的價值與策略[J].年輕人,2020,(13):159.
[2]羅玲.試論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5):562.
(吉林省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