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弟
摘 要:隨著學前教育理念的更新與發展,現階段的幼兒園教育有了新的要求:教師應從幼兒的身心健康出發,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面向全體幼兒,重視幼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個性差異,始終以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活動為基礎,促使幼兒快樂學習及健康成長,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基于此,對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具體措施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預防措施
引言: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是由政策、制度、文化價值觀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其真正解決需要分析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幼兒園作為一個組織,存在于一定的制度環境中,并且受到其所處的制度環境的影響。從新制度主義社會學的視角出發,可以厘清幼兒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透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制度形成機制。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主要問題
(一)學前教育的大力支持
為了促進我國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減輕人們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所需要承擔的費用,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教育保障與補助措施。其中,很多地區的學前教育的保教費用,更是被徹底免除。同時,大量幼兒園的出現,使得每一個家庭對于幼兒教育不再存在任何經濟與心理上的負擔。這種來自政策上支持,讓原本還沒有接受幼兒教育的孩童直接涌入到縣城或鄉村中心幼兒園內,幼兒園所需要面臨的教育壓力大幅度增加。
(二)配套政策亟待完善,地域創新有待提升
在教育政策執行過程中,配套政策的貢獻不容忽視。作為幼兒園“小學化”治理政策執行主體,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對相應的配套政策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弱化,原因在于各省出臺的政策文本中尚未建立起治理“小學化”的制度框架。譬如,幼兒園師資培訓、家長學校等配套政策并不完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專業素質提高是治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前提。
二、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具體措施
(一)規范教師的教學標準,提高家長的認識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應充分認識到家長和教師的重要性。首先,學校要提高幼師對幼兒教育理念的認識,規范幼兒園教師的教學行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幼兒園的標準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改變以往枯燥、固定的教學模式及小學化的教學內容。同時,學校應要求幼兒園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保持一顆平和、童真的心,重視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此外,學校還應定期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學研討活動,通過講座、一對一問答等方式讓家長認識到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危害。學校要讓家長明白什么才是科學的幼兒教育觀,轉變家長過分要求幼兒學習小學化的教育理念,引導家長理智地看待幼兒教育,并主動地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加強幼師培訓,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
幼兒園教師是幼兒園教學的主體,他們的素養對科學育兒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實中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產生與幼兒園教師不科學的教育觀念與較為低下的專業素質有著直接的關系。為此,教育管理部門以及幼兒園要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培訓,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幫助幼兒教師做到在教育過程中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作為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不對幼兒進行知識的強化灌輸和強制學習。
(三)改善政策工具結構,加強各方協同聯動
當前各省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的政策工具集中于強制性工具,對于混合型工具和自愿性工具使用較少,出現了政策內部結構失調的問題。改善政策內部結構需從弱化強制性工具、增加混合型工具、鼓勵自愿性工具三方面推進。從弱化強制性工具的層面來說,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可采用分流方法,對問題突出、整改不力的園所可加大強制性工具比例,對于表現優秀、經驗豐富的園所可弱化強制性工具的束縛。從增加混合型工具的層面來說,在政策落地的中期,隨著幼兒園“小學化”治理工作的陸續開展,融合強制性政策工具和自愿性工具的混合型工具,可增加政府部門與相關主體的對話交流,為更多自愿性工具的實施奠定過渡的基礎。從鼓勵自愿性工具層面來說,這一類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干預程度最低的,是家長、社區或其他相關主體自愿發起的去幼兒園“小學化”的活動。自愿性工具的滲透和引導能夠在公眾意識和行為層面發揮長期的影響。各級政府在政策層面需要積極宣傳,充分引導社會各方力量整治“小學化”。
(四)做好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銜接工作
幼兒園教育屬于孩子小學入學前的準備階段的教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要做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工作,讓幼兒能更好、更快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及生活。銜接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通過對幼兒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二是學校對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開展有針對性、專業的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大班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習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品質。通過開展“走進小學”等主題活動,學校讓大班的學生深入小學校園,感受小學與幼兒園不同的學習氛圍。
結束語:
大班額現象的產生,有著眾多外界因素在推動。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部門對學前教育階段的大力支持,學前教育所需要支付的保教費用已經被徹底免除,使得縣城鄉村地區的人們對學前教育接受程度更高。另外,飛速發展的經濟,更多的鄉村勞動力走向城市,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在政策紅利的幫助下,多數被送入縣城的幼兒園。這些外在的社會條件,讓大班額現象已經普遍存在于縣城或鄉村幼兒園之中。
參考文獻:
[1]潘鳳梅.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分析和治理對策[J].新課程(綜合版),2019(12):148.
[2]梁慧.芻議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才智,2019(34):44.
[3]高云梅,徐書宜.如何預防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J].華夏教師,2019(34):91-92.
(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