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正
摘 要:過去高中歷史教育受到傳統教學思想與應試教育束縛,教師教學方式沒有辦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單門課程設置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并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主題教育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打破傳統教育思維的束縛,并以圖片、視頻、音頻和文字的形式為學生創造一個舒適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的同時,使學生能夠在舒適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提高學習技能和歷史素養,在促進未來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設計;研究探索
引言:
在高中歷史課程學習中掌握好的方法和技能可以使提高學習成績有很好的效果。當進入高中時,每個人都會感覺到初中的歷史課程和高中歷史課程之間存在一些差異。高中歷史老師鼓勵大家更加開放和獨立地思考,并設計許多分析和研究鏈接。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教科書知識的理解,并鼓勵每個人形成開放的多視野和樣化的思維。
一、創新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一步,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可以塑造與解決學生的三種觀點。受應試教育影響,家長和學校都只看重考試成績,而不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甚至很難應用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到的東西。因此,高中歷史教育當務之急的事情就是需要改革。調動學生積極性、創新性為中心,采用更合適學生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去自主學習歷史,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進行歷史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綜合技能。
二、專注于主題整合
主題整合是教授高中歷史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科整合可以實現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還可以提高學習的成果。實踐教育中,教師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合:首先,有必要根據歷史學科的實際情況整合相關歷史知識,并將其與學生以前的學習內容聯系起來。需要使用以前的知識,以引入新內容。教師必須為教育的每一章設計一個培訓計劃。其次,教授可以利用與歷史學科關系最密切的漢語和政治學科,充分利用這兩個優勢,并從中汲取精華。例如,《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學中,老師使用詩人李白《秦王掃六合》,這是學生們從李白的古詩中學到的,以便學生了解秦朝從繁榮到衰落的過渡過程以及相關主題。
三、應用主題式教學設計的方法策略
(一)制定教育任務目標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育目標分三個方面: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掌握學習知識與學習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過去相比,今天的教師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歷史教育的情感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感知分析能力,并了解了歷史知識要點的一般邏輯。進入高中學習后,學生的認知與思維理解能力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歷史老師應注意同班同學的平均水平,通過個別學科培訓來完成他們的教育目標,并提高學生的基本歷史成績。根據講座內容合并教科書時,重要的是要覆蓋盡可能多的章節,以提高講座的效率。
(二)創設課堂情景
創造情景是有效教育的重要先決條件之一。在講授歷史主題的過程中創造合理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并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與主題的共鳴。教師可以使用多種場景合成方法,例如使用歷史文物和其它對象重現歷史情況,使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地傳達歷史圖片以及允許學生參與歷史場景的角色扮演和模擬。創建各種問題情境,例如有趣的情境、生活情境和認知沖突情境,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點深度理解,并且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已經超出了教育所能容忍的范圍,教育的有效性也因此下降。因此,在進行情境教育時,教師應注意創設情景教學與主題密切相關,以免發生類似情況
(三)注意作業并擴大教育主題
為了提高學生歷史的水平,課后作業延伸教學主題,除了做好課堂教學外,有必要通過圍繞主題合理設計作業,使學生能夠獨立收集課外知識來豐富歷史內容。拓寬學生學習歷史寬度,在思想素養上拓展了學生的認知。通過分配寶貴的課余作業,學生不僅深刻了解推廣漢代“獨尊儒術”必要性和價值,而且將題材擴展到了現代世界,鼓勵學生多了解時事政治,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實現了歷史教育的人文思想性。
結束語:
歷史教育不僅旨在獲取學生的歷史知識,還應教育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進行獨立思考和分析,對歷史有透徹的理解并正確地處理問題。由于傳統的歷史教育模式已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高中必須在動態變化的課程中尋求有效的,創新的歷史教學方法。歷史教育非常系統化,過程比較長,教師需要有豐富的耐心和豐富的教育經驗,要不斷創新和總結教學方法,為實現歷史教育的目標做出貢獻。有效的歷史教育強調旨在促進學生發展和成長的教育活動的有效性。高中歷史上影響有效教育的因素很多,實現有效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也有很多。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繼續進行改革和創新、實踐和探索,并更好地利用教育來實現有效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同智強. 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設計的研究與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9(40).
(安徽省南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