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
摘要:在目前的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中,單一的美術教學模式較為普遍,美術課堂缺乏自身特色,對文化的滲透少之又少。因此,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創新作品制作形式,結合農村孩子易得且喜愛的超輕黏土手工課程,調能夠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學習中不斷感受地方特色及民間藝術的文化魅力,提升農村學生的美術素養,推進農村美術教育的改革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美術教育 ;地方特色課程;黏土彩塑;手工課
《美術學科教育學》書中說到,要豐富學生的學習領域,促進美術學科的發展,培養綜合性的人才。但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各個領域中的技法實施還是以臨摹繪畫為主,美術活動相對單一,對文化的宣傳和滲透少之又少,更不要說結合當地文化而展開的特色課程。因此在農村美術教學中存在對于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的缺乏,無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
一、開展農村小學美術地方特色課程的依據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美術教育也逐漸從注重簡單的技能訓練,過渡到對于學生美術素養及文化的培養上。對于農村小學美術而言,不斷跟隨課程改革的步伐,創新美術教學模式,成為首要的發展任務。農村小學美術特色課程的開發,是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挖掘地方特色美術教學資源,具體考慮農村孩子的美術基礎和興趣所在,可以提高農村學生的美術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情感及文化體驗,有效培養學生感受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感知能力。
二、開展農村小學美術地方特色課程對我校美術發展的意義
在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對手工課的喜愛程度頗高,并且相對于傳統陶泥、橡皮泥等手工材料,新型的超輕黏土更加便宜、環保安全、質感較輕、色彩絢麗、容易塑形,在操作上也符合農村小學生年齡段的心理需求。因此我們圍繞校園文化核心 “詩意田園、陽光致遠”,宣揚傳統文化,結合地方特色文化,以超輕黏土彩塑為載體設計了特色美術課程,一方面增強農村孩子美術課的操作參與性和興趣感,另一方面也在美術教學中滲透文化內涵,感受民間美術的藝術氛圍,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自豪感。
三、開展農村小學特色課程在案例設計中的運用
現就《愛上簡陽—簡陽羊肉湯》為例進行案例設計,來探討農村小學美術對特色課程的開發利用。
(一)課題《愛上簡陽—簡陽羊肉湯》
(二)適合年級:在我校中適合小學3-5年級的學生
(三)授課時數:1課時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播放視屏和欣賞圖片,引導學生了解簡陽羊肉湯的歷史及制作過程,學會運用黏土揉捏、色彩對比等制作技法塑造羊肉湯,感受黏土制作的樂趣和美感。
2、過程與方法:本節課通過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引導學生在觀察體驗中,認識了解簡陽羊肉湯文化,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認識簡陽羊肉湯,激發學生對于簡陽美食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身為簡陽人的自豪感。
(五)教學重點:了解簡陽羊肉湯的歷史和制作過程,感受簡陽羊肉湯文化,學會運用黏土揉捏等技法塑造美味的簡陽羊肉湯。
(六)教學難點:如何運用黏土做出造型精美的羊肉湯美食。
(七)教學過程
1、故事導入
首先創設情景,課的開始我會直接敲著鑼喊著:“幸福羊肉湯館開業了,咦,我們家的小廚師們在哪里?”利用開場喊話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可以迅速將學生們帶入幸福羊肉湯館的情景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
我會先利用多媒體播放簡短的簡陽羊肉湯制作視頻,讓學生們直觀的感受羊肉湯的制作過程,通過眼的觀察,促進嗅覺和味覺的感官體驗,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深入探究
(1)總結食材、造型、色彩
通過向學生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簡陽羊肉湯中所烹飪的食材、食材的形狀、食材的色彩等問題,并總結出相關的美術知識:冷暖對比、深淺對比等,以此來突破制作黏土羊肉湯鍋的重難點,在學習思考中,逐步將簡陽羊肉湯的文化融入課堂,滲透至學生心中。
(2)探究擺盤方式
我會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為學生展示兩個已經做好的黏土羊肉湯鍋,請學生分析哪一個湯鍋更好看,以此引申出擺盤有序在制作中的重要性。緊接著我會繼續展示六張美觀的實物擺盤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出六種不同的擺盤名稱。
4、動手實踐:
(1)教師示范
首先我會播放羊肉湯鍋制作的微課視頻,利用微課進一步刺激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學生注意力。看完視頻后,我會和學生一起回憶黏土羊肉湯鍋的制作步驟,并提醒注意事項,通過回憶進一步鞏固學生本堂課學習的知識點,促使師生在共同參與其中。
(2)學生實踐
學生以4人及6人小組為單位創作作品,運用黏土等工具制作美觀的羊肉湯鍋。同時我會對學生作品進行巡視指導,對一些創作正確且效果良好的作品進行展示,從對同學作品的欣賞中,找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促使學生更快的完善自己的作品。
5、展示評價:
事先我會準備一個作品展臺,高低錯落有致。伴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的背景音樂,一聲“上菜咯”讓所有學生身臨其境,接著小組代表開始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小組的作品,感受黏土羊肉湯鍋的“美味”。在音樂的帶動下,本堂課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場美食的盛宴,讓學生在學和做中體驗簡陽特色飲食文化的魅力。
四、總結
對于農村小學美術來說,教師要盡量去探索農村孩子適合的教學方式,結合農村的現實條件和地域特征,利用美術課堂打開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需要在美術課本教學基礎上,融合本地特色文化,創新作品制作形式,采用適合農村孩子的制作材料,利用多媒體去展示各種圖片和視頻,改變以往的單一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升華情感,感受家鄉魅力文化,達到美育育人的效果。在教學中,注意多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在評價環節,要把話語權移交給學生,盡量讓全體同學都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1] 引自專著: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色,2000年1月。
[2] 引自專著:劉萬岑:《學校美術課程應當重視特色的藝術創意》,上海美術出版社,2004年。
簡陽市云龍鎮中心小學 四川 成都 64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