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莉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美術知識,還需要對學生的各項美術能力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小學美術教師必須要做到的,教師此時就可以對信息技術進行利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合作交流。這三種策略都能夠幫助小學美術教師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教師也因此需要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運用。
關鍵詞:審美能力;有效策略;美術學科;小學
在以往的教學中,美術學科沒有被納入到考試范疇,也因此成為了可有可無的存在。小學美術教師沒有重視自己的教學活動,學生也將教師的教學活動作為自己放松休息的存在。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可想而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美術這門學科的教育價值也日益凸顯了出來。基于此,小學美術教師就需要努力挖掘美術學科的教育價值,并且將之體現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
一、有效利用信息技術
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因為信息技術集形聲色于一體,教師這樣做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著積極的審美態度。小學美術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前通過信息技術來進行美術資源的搜集和整理,進而使得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變得豐富起來。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將搜集到的美術資源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給學生的感官帶來一定的刺激。例如:例如:在進行《我的小天地》這一課內容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有關居室設計的文化習俗是筆者的其中一項重要教學內容,筆者會將之作為課堂導入的內容,旨在激發學生對該節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之前,筆者會在網上搜集不同居室設計風格的圖片。在課堂教學的時候,筆者就會組織學生進行了“猜一猜”的游戲。筆者首先會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自己所搜集到的圖片,然后讓學生去猜測其屬于哪一個地方的,如北京典型的四合院居室設計圖、偏歐美風的別墅居室設計圖、蒙古包的居室設計圖等。筆者會要求學生進行搶答,當學生躍躍欲試的時候,整個課堂氛圍就變得十分生動,學生的注意力也順利地轉移到了即將要學習的內容中去,他們會探究不同風格的居室設計,由此感悟到人民的智慧。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美是和情感聯系在一起的,美不美就在于能否調動學生的情感,能否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美。因而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對美有著最直觀的認知,進而在此基礎上有所感悟。為了做到這一點,小學美術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各種各樣的美。這樣一來,小學美術教師就能夠成功地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審美能力,進而促使學生奠定堅實的審美基礎。例如:在進行《各種各樣的鞋》這一課內容的教學中,筆者需要學生去使用不同的材料,運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形狀的鞋子。筆者會承諾,對制作出優秀作品的學生進行獎勵。此時學生就會積極地去進行鞋子的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對比各種各樣的材料,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他們也因此感受到了各種各樣的美。如在對比材料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發現不同的材料有缺點,也有優點,因而明白了揚長避短的道理;在嘗試方法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感受到努力奮斗和不放棄的快樂。但如果學生沒有嘗試自己動手制作鞋子,而是想象制作鞋子的過程,那他們將無法有這些感悟,筆者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過程也不會變得順利。由此可以看出,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這一策略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美并不是單一的,精致小巧是美、簡單淳樸是美、濃妝艷抹是美、輕描淡寫也是美。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需要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認同美的不同存在形式。這樣一來,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基于此,小學美術教師就需要鼓勵學生展開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小組內的每一名成員都需要發表自己對美的看法。經歷了這一環節,學生對美的認知就能夠變得更加深刻。例如:在進行《恐龍世界》這一課內容的教學中,筆者會向學生展示不同類型的恐龍,此時擁有不同審美觀的學生就有可能喜歡不同類型的恐龍,如有的學生喜歡長脖子的長勁龍;有的學生喜歡有角的三角龍;有的學生喜歡背上有刺的劍齒龍;還有的學生喜歡有翅膀的冀龍。學生的喜歡都是有原因的,此時筆者就會將喜歡不同類型恐龍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去,進而讓他們去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就能夠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并且感受到不同的美。但還有可能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持有不同審美觀的學生會發生激烈的爭吵,進而影響了課堂秩序。此時筆者就會提前制定規則,要求學生不能大喊大叫以及爭吵。如果學生能夠做到“即使不喜歡這一種美,也對其有著包容心”的地步,那他們的審美能力就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教師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美術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對美有著最直觀的認知;小學美術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可以促使學生感受并且認可美的不同存在形式。這三種教學策略都能夠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但能夠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策略卻并不僅限于這三種,小學美術教師需要不斷地展開研究,他們要明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道理。
參考文獻:
[1]王乾.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7(11):264.
[2]顧麗麗.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J].情感讀本,2017(27):1.
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華巖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