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紅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廣東 廣州 510550)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對現代教育模式和方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16年,教育部指出“要建立健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推進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深入、廣泛應用,適應信息時代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求”[1]。2018年,教育部提出要“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2]。2020年,教育部指出要“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深化基礎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持續推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資源建設”[3]。從“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到“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教育邁進了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化教學因其資源豐富、學習空間開放、教學方式靈活等特征逐漸走進傳統課堂,且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高校充分利用線上課程教學資源,依托各類在線教學平臺,通過線上直播、線上互動答疑、論壇交流等方式開展教學,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隨著線上教育自主性、開放性、交互性和多樣性等優勢的凸顯,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得到顯著提升,并已逐漸適應了線上教育。后疫情時代,如何結合前期的經驗,促進傳統教育的轉型升級,把線上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是高校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網絡課堂使用大量的教學資源,如圖片、視頻、動畫、文本、案例、習題庫等,能提升教學內容的表現力,拓寬學生的視野,體現課程教學的個性化特色,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的活力和趣味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同時,線上教學是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檢測和提高,教師在探索騰訊會議、騰訊課堂、Zoom會議、釘釘等線上直播軟件中,能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課堂展現能力。
一方面,線上教學能打破教材對學生的局限,突破傳統教學中時間、空間和環境的限制,教師可以靈活管理授課時間,精準把控授課內容[4],學生可以靈活掌控時間,隨時隨地學習,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網絡課堂大多采取直播+錄播的方式,課程具有回放功能,學生可以在課后重新觀看視頻,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教師可以隨時把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并結合數據分析進行學習診斷。
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是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網絡課堂可以采取創設任務、數字或手勢簽到、頭腦風暴、課堂展示、測試活動、課堂互動、討論答疑等教學形式。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在不同的環節采取相應的教學形式,通過多樣化的活動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實踐,筆者以“跨境電商實務”課程為例,嘗試提出“一體三翼”的網絡課程教學方案,即以科學合理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主體,以專業互動的網絡教學平臺和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為支撐,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為保障,通過恰當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和教學媒體,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學過程,以期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學過程的實施者和監控者,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根據專業課程的特點和學情分析,圍繞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過程,實施信息素養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的一體化,[5]真正實施高效的網絡課堂教學。“跨境電商實務”課程教學過程可設計為:創設任務、知識習得、知識應用和考核評價四個環節。
近年來,社會上涌現出眾多在線教學平臺,如智慧樹、雨課堂、超星爾雅、中國大學慕課等。教師要根據課程的性質、特點和教學目標,全力打造適合本專業課程的線上教學平臺,實現在線開放課程、自建課程、在線直播、自主學習等功能。疫情防控期間,“跨境電商實務”課程使用實操性較強的i博導作為信息化教學平臺,通過模擬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和亞馬遜平臺的運營操作流程,提高學生的跨境電商實操、運營和數據分析等能力。
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是有效開展線上教學的有力保證。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選擇和整合相關在線教學資源,建立課件、圖片、錄像、電子教案、案例、測驗等專業教學資源庫,將現代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究能力。
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是有效開展線上教學的保障。除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線上教學還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活動。“跨境電商實務”課程采用了小組任務、手勢簽到、討論、互動、答疑、課堂測驗、平臺實訓等教學形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在虛擬的網絡時空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筆者把“一體三翼”設計方案融入“跨境電商實務”網絡課程教學,并在實踐中根據教學報告、學習報告和學生反饋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設計,以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是實施有效網絡教學的前提。我們在仔細研究和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以實際跨境貿易工作流程為主線,將教材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和重組,形成以知識和技能主導的教學模塊(詳見表1)。

表1 “跨境電商實務”線上教學內容模塊化設計
“跨境電商實務”為一門實操性強的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原理與運用的緊密結合。由于跨境電商平臺規則、政策法規、海外市場等知識更新較快,課程教學需根據行業最新發展不斷與時俱進,將專業前沿知識融入課程教學,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知識面,促進其了解專業最新發展動態。
我們根據跨境貿易崗位的需求,將每個模塊的內容分解成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點,打造層級結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包括微課、課件、測驗、動畫、案例等,以開展高效的線上教學。以模塊五為例,根據跨境產品發布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需求,包括產品定價、listing撰寫和圖片處理,教師課前錄制3段相關微課,每段微課15分鐘,各包含一個小主題、小內容、小活動和小過程,通過情景化的設計、案例分析和實操演示,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

附表1 “產品發布”線上課堂教學的實施
在線課程內涵建設是網絡教學的核心。能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表現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實施考核評價是實施在線教學成敗的關鍵。我們基于“一體三翼”的教學設計思路,課程建設采取直播+錄播+互動答疑+教學管理+考試題庫相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自主性、開放性、交互性和多樣性等特征,使各種資源相互配套,相得益彰,以提高信息化教學效果。
以模塊五為例,按照課前任務、課堂實施、課后鞏固的模式組織線上教學。課前,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創設學習任務,如觀看產品定價、文案撰寫、圖片處理三段微課,完成指定任務,包括對指定產品進行成本核算、listing撰寫與優化、圖片去水印處理。課間,按照導入、講解、教師演示、學生實訓四個環節實施教學過程。每個環節采取相應的教學活動,如小組任務、討論、提問、互動、答疑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真正實現課堂的全面開放和多維互動[6]。課后主要完成單元測驗和平臺實訓,通過課堂知識的鞏固、延伸和拓展,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該課程實施“過程評價+期末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其中過程評價占70%,包括平時成績、出勤、課堂檢測、課堂參與度、單元測驗、平臺實訓和課后作業;期末考核依托在線考試平臺,通過操作培訓、發布試題、全程監控、試題回收等環節,確保考場秩序和考試的公平公正。
疫情防控期間,多數老師首次接觸網絡教學,對于平臺的選擇和使用尚處于摸索階段。由于網絡教學經驗的匱乏,教師極易陷入過度講解和反復講解的誤區。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靜悄悄地聽,教師的角色成為單純的“主播”,師生間缺乏現場教學的交流與互動,學生容易產生厭倦、疲憊和無助心理。
于學生而言,自控力是檢測線上學習最有力的保證。網絡課堂中,教師無法觀察到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無法用眼神或語言與學生進行面對面地交流,所以更考驗學生的自覺性和自控力。有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干擾,線上簽到后玩游戲、看電影等,甚至中途離場。由于時空的屏障,教師無法即時約束和制止學生的不正當行為,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線上教學中,教師無法現場巡視課堂,直面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表情,無法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指導,尤其對實操性強的課程而言,缺乏教師的一對一現場指導,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同時,網絡課堂無法實施現場面對面討論,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性和體驗感,遠遠低于現場課堂教學。
疫情防控期間,由于使用的人數較多,各大云教學平臺出現不同程度的信號延遲、播放卡頓、服務器崩潰等現象,學生經常錯過講解的精彩片斷,嚴重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基于當前線上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師要及時發現情況并采取應對策略,如講解精煉、選擇穩定且功能強大的在線教學平臺、隨機點名提問、連麥、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加強課堂互動等,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活動發揮了有效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疫情激發了在線教育的活力。[7]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同時,網絡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隨著網絡課堂教學的普及,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將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設置科學合理的線上教學體系,構建全新的教學環境和管理模式,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教育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8],促進相互間的有機融合與合理銜接,是高校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