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江
中學生物教師在構建生活化生物教學課堂的過程中,應當以實際的教學目標發展為引導,將學生的生活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課堂中理論知識的學習,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根據學生的成績對其進行評價,但是隨著生物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做出了改變,從單一化以分數評價的方式轉化至多種評價體系。課堂教學是我們主要的教學形式。課堂教學的效率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我們的教學效率。因此,我們一定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大中小學的開展,生物課堂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將逐步進行完善與改進。課堂作為教學的陣地,應當努力營造一種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們真正地融入生活中,建立師生之間恰當的平等關系,學生在課堂中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地思考,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生命的物質基礎”教學內容是分析生物基礎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首先,在課程剛剛開始時,教師就會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同學們,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所含的主要物質是什么,有哪些物質可以用來維持生命的正?;顒幽兀俊眴栴}提出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的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學生們進行相互討論,從而探尋出維持生命的主要物質。這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小組代表進行匯報。其中一個組代表說:“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代謝出現紊亂缺乏營養物質,那么我們就會到醫院中輸液,輸液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由此可以推斷出葡萄糖能夠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必要物質?!边@樣教學,把生物中的現象與生活緊密結合,降低了教學難度,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可見,生物是一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真正地接觸到現實,同時保證可學生能夠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使生物知識真正地融入生活。
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好奇心,他們往往會對大自然中的許多生物現象、生物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準備足夠的資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密切聯系生活中的生物現象,讓生硬的生物知識融入到學生現實的生物現象中,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各種生物問題和現象,從而獲得應用知識的成就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體會到生物學的樂趣,如在學習“呼吸作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解釋人為什么在劇烈運動后,會感覺到肌肉酸痛;在學了“光合作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解釋為什么蔬菜大棚頂要用透明的無色塑料;學習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親自嘗試動手釀制果酒和果醋。另一方面,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多開展一些與生物相關的實驗。因為學生通過做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可以體會到生物學的無窮魅力,可以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這樣會充分地誘發學生主動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會讓他們掌握生物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學習“微生物的分離與培養”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建立大腸桿菌的平面培養實驗,讓學生親自培養出微生物,然后再通過顯微鏡仔細觀察,就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就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聯系實際生活的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不僅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促進教育事業穩步向前發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探索在新課程理念下進行中學生物課程教學的措施已是刻不容緩。本文將在中學生物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1.要注意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干講”理念。生物教材不僅有理論知識,還涉及一些實驗教學。老師在講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在實驗設備等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一些實驗。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這些實驗的步驟等相關知識點有更直觀更清晰的認識,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此外,也有利于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培養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比如在講授“微生物的培養”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做大腸桿菌的實驗,讓學生培養微生物,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有更好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利用多媒體設備,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老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先進設備走入了學校,多媒體設備就是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進入了課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充分利用它給教學帶來的各種便利。生物教學會涉及一些很抽象的反應過程或者概念等知識點,如果單靠老師授課,很難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有直觀清晰的認識。這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圖片或者視頻,使得學生對知識點有更好的掌握。比如,在講解“染色體”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關于DNA和遺傳基因的視頻,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加深印象。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教學的發展,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3.把知識點和生活聯系起來
新課標明確要求生物教學要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也是為生活服務的。生物是一門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老師在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將知識點和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發現生物的實用性,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高濃度溶液中細胞會縮水”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通過“在鹽堿地上種莊稼,但是長不好,于是對它進行施肥,可是莊稼非但沒有長好反而燒苗了”這個例子來進行講解,這樣容易讓學生掌握知識點。
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設置生活情境,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又能有效突破難點,就能實現知識的高效遷移,達到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例如在講解“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時,筆者提出問題;“我們在吃咸菜的時候,口腔黏膜是怎樣的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等,引出細胞失水,學生們紛紛展開思考,使學生輕松理解到因為細胞內外濃度不同即外面濃度高于細胞內的而失水,同時對復雜的問題化整為零,分散難點,逐步深入,在學生們掌握生物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在生活中運用相關知識。這樣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活躍了生物的課堂教學氛圍,使新課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體現。世間萬物都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與生活,生物科學也是如此。因此生物學內容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構建一定的生活情境,進而讓學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產生求知欲,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物這門學科。
(貴州省威寧縣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