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曼生 向立強 蔡首生
【摘要】課程思政是新時期高校立德樹人要求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務和新要求,推進和落實課程思政,務必加強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本文通過對國內課程思政現狀進行分析,研究高校課程思政的責任機制、引導機制、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創新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的路徑與內容。巡察與監督工作是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持續改進的手段,應深入課堂,常抓不懈,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考核等方面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和工作標準。
【關鍵詞】課程思政;立德樹人;巡察;監督
一、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的重要性
(一)重視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
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2006年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體學習時正式提出“立德樹人”;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2017年12月5日,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課程思政”這一說法,要求高校教師“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2020年6月8日,教育部組織召開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視頻會議,部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貫徹落實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刻認識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戰略意義,充分發揮好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使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構建立德樹人長效機制,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建立課程思政監督機制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手段
高校的根本目標是培養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培養合格的高層次人才,《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必須“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強化基礎、突出重點、建立規范、落實責任,一體化構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實提高工作親和力和針對性”。
二、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的現狀
在國家層面,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受到重視。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普遍都開設了宣傳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而歐美國家雖沒有“思想政治教育”一說,但同樣有類似的課程教育。例如,美國的歷史教育、 德國的民主主義教育、英國的公民教育、法國的公民道德教育,都有相關的制度規定。
課程思政是順應“大思政”思維的育人新理念,它追求的是“科科思政、課課引領、人人育人”。近三年來,學術界圍繞課程思政進行了一系列理論研討與改革實踐,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關于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研究
學術界側重于課程思政的適用范圍、理念解讀、價值意義方面的闡述。對于課程思政的課程種類分為兩派:一是以邱仁富、趙繼偉為代表的學者認為,課程思政只適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以外的課程,包括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二是以邱偉光為代表的學者認為,課程思政適用于高校的所有課程。
(二)關于課程思政的體系構建研究
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探討了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及其實現路徑。主要觀點有:一方面是從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團隊研討、信息資源重構等方面來建設課程思政;另一方面是從教師、教材、制度、管理等方面系統推進、科學謀劃、有序推進,認為教師是關鍵,教材是依托,制度保障是重要對策。
(三)關于課程思政的實踐成效研究
一是以上海高校為代表的部分高校,通過課程思政改革試點,取得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上的相關實證數據和經驗總結;二是不同高校通過課題研究、教研教改與實踐教學等系列措施,將不同課程思政理念融合到教師的教學觀念中,落實到教學活動組織中;三是高校內部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條件建設,從教師到學生、從制度到經費保障、從課堂教學到課外實踐課程、從教材到網絡資源等,全面、全員、全過程有序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三、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的研究目標與路徑
(一)研究目標
課題研究通過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探討,從課堂、師資、學生到平臺全方位全過程構建課程思政工作的監督機制,大力營造明德精業、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力求服務于課程思政管理與實施體系,致力于課程思政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大力推動課程思政工作的提質增效,努力提升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質量。
(二)研究路徑
課題研究的重點是圍繞新時期立德樹人的要求,探討高校課程思政的責任機制、引導機制、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以及如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通過建立有效的課程思政監督機制提升育人質量。
課題研究的難點是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機制的研究。在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與管理中,由于各個高校的實情差異性,其管理辦法與機制必然有所區別,研究中通過結合各校的特殊性案例,力求探索具有普遍意義的巡察與監督機制。
課題研究結合國內外高等院校相關情況,并通過學術研討會和校內巡察等活動,進行廣泛的調研與學習、交流和資料收集,采用哲學思考、邏輯推理、假設、模擬、實驗、分析、比較、歸納與整理等方法進行研究,將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四、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的主要研究內容
深入貫徹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精神,充分利用與借鑒國內相關高校的成功經驗與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以高校課程思政實情為出發點,積極探索高校課程思政管理中的巡察與監督機制,確保高校課程思政工作的長效性與有效性。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研究:
(一)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的現狀與問題研究
落實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對全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進行調研,全面系統總結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與存在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大力推動課程思政工作的巡察與監督。
(二)加強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的重要性研究
在充分認識課程思政重要性的同時,必須重視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只有認識到該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認真負責地落實這項工作,才能使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有效地為立德樹人、為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服務。
(三)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機制研究
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在新時代高校管理工作中是一項新命題、新思想。如何針對各個高校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建立一種長效的管理機制,這是研究的主要內容。
(四)落實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的主要舉措研究
課程思政建設與管理工作,從學校而言,必須到二級學院去監督,必須到課堂上去巡察。在具體的實施方案中,必須加強對二級學院及學校職能部門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落實與監督,督促教師課程思政體系的形成;必須細化校內巡察內容,對教師課程思政的方式進行調研,更新巡察任務;必須擴充校內巡察的方式方法,多渠道地了解專業課與思政課中課程思政的落實情況和經驗,為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實現掌握第一手材料。
五、結語
本文以如何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為切入點,對照《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標準要求,積極探討并構建有效的督察機制。宏觀上,從課程思政督察工作的重要性、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等方面著手,從理論角度探討構建課程思政工作的政策體系、制度體系和管理體系;微觀上,選擇國內課程思政工作開展比較好的案例,并結合高校的具體現狀實情,努力創設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的管理機制,形成一種科學管理、有效運行的監察機制。
參考文獻:
[1]羅曉琴,李娜.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5):192-193.
[2]李成偉.課程思政研究:現狀、問題與建議[J].現代商貿工業,2020(21):170-171.
[3]李旭芝.高校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4]康雅利.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原則與路徑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9.
[5]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01).
[6]劉亞軍.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成——上海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校訓[J].思想·理論·教育,2003(06).
[7]王麗華.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的邏輯理路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8).
[8]張正光.“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邏輯理路[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4).
[9]孟琦.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新區,2018(11).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課程思政項目“高校課程思政巡察與監督工作機制研究”(HNKCSZ-2020-036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