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惠敏
【摘要】在突出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今天,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愈加嚴峻。因此,研究特色辦學與就業前景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綜合類大學藝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社會實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校;藝術專業;特色辦學;就業前景
一、特色辦學的概念與主要內容
(一)概念
特色辦學是指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有別于其他學校的獨特的辦學風格和辦學理念,以及在人才培養、教學研究、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其主要的特性可以概括為獨特性、合理性和優勢性。以綜合類大學藝術專業來看,獨特性是指具有區別于其他院校和學校內部其他專業的特點。合理性即在遵從國家對于教育的整體要求和法律法規的約束之下,符合實際要求,不以特色辦學為名放松意識形態領域的教育。優勢性則是具有其他院校所沒有的優勢,且經過實踐后能夠取得良好效果,起到標桿作用。一所大學的特色是教育遺產和現實努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而結合學校歷史傳統是實現特色辦學的必要條件。
(二)主要內容
一所大學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歷史與發展、個性與共性、無形與有形、理念與實踐的一致性上。從實際情況看,特色辦學主要內容如下:一是有獨特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定位,結合實際確定自身在社會大框架下的辦學思維,對學生有明確的社會定位。二是有獨特的辦學模式,綜合類大學都以獨立的藝術學院為辦學落點,結合學校綜合特點,服從于學校整體規劃。三是有獨特的教學方式,采用職業藝術工作者和實用藝術教育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四是有良好的思政教育基礎,以黨建、團建工作帶動特色辦學,把為國家、社會、人民服務的理念融入到教育中來。五是具有特點鮮明的地區屬性。結合區域特點,培養出具有自身能力特點的高校畢業生,增強社會競爭力。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國家“六保”工作的重點問題之一,而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對于特色辦學的發展方向也具有極強的指引作用。
(一)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競爭壓力變大
自2001年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114萬,而2020年則達到874萬,比2001年增長了760萬,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因而畢業生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
(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社會吸納能力減弱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近年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自2012年起我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2014年正式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越發增大。大量的用人單位開始收縮規模,裁減人員,導致就業吸納能力下降。藝術專業本身社會實用性較低,更易受相關行業領域收縮的影響,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顯嚴峻。
(三)受突發事件的影響較大
2020年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顯嚴峻,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受疫情影響催生出一批新的從業模式和更適應于藝術類專業的線上就業模式。在辦學中,應抓住機遇,把職業教育提前運用到學校中來,以應對突發事件的影響,為學校今后處理類似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特色辦學與就業前景的關系分析
(一)特色辦學能提高專業競爭力,有利于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綜合類大學藝術專業與專業藝術類院校在師資力量、專業投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強化辦學的特色優勢,那么綜合類大學藝術專業的學生和專業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在專業能力上會有一定差距。
(二)特色辦學能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對學生就業產生有利影響
從實踐上看,在招聘中“雙一流”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普遍高于非“雙一流”的畢業生。從藝術專業來看,如果特色辦學有助于學生、老師在各大賽事上取得優異成績,取得較高的藝術成就,那么學校的社會認可度會提升,就能在一定范圍內形成優勢效應,有利于學生就業。所以通過特色辦學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教學質量,將會推動畢業生的就業。
(三)就業形勢的好轉助推優勢專業的形成
在就業形勢不斷好轉的情況下,藝術專業將會得到資源傾斜而形成良性循環,以就業推動專業發展,以專業發展倒推就業穩定向好。當前,文化藝術正朝著產業化、鏈條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新的文化藝術樣式、藝術形態、藝術部門在不斷涌現。藝術專業的影響力在當前人人都是創作者的網絡時代不斷擴大,如果特色辦學能夠推動優秀作品在社會上廣泛傳播,那么將會增強高校畢業生在行業領域的影響力,提升其就業競爭力。
(四)形成良好的行業人才庫,在行業領域內提升影響力
如果學校能持續穩定地向行業領域輸入高質量人才,那么學校、專業都將在行業領域內獲得大量的人脈和專業資源,從而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藝術專業來看,如果行業領域內有大量資源,那么畢業生也將得到更多繼續教育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與普通高等藝術院校相比,綜合類大學藝術專業在課程設置上與就業崗位需求聯系更加緊密,更符合就業市場要求,更具市場競爭力。
四、對策和建議
(一)堅持以學生為本,形成特色的辦學理念
就業難是多維因素導致的,但國家政策導向、高等藝術教育理念、藝術專業大學生觀念等偏離市場需求是諸多因素的核心與關鍵。在辦學中,學生應成為教育之本,而特色辦學的本質就是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藝術專業具有極強的專業特色,在個性教育中更要注重“以學生為本”,形成共性和個性教育的合理平衡,在學生的培養上形成本校本專業的鮮明特色和校園文化理念,分級分類辦學,將培養藝術家、職業藝術從業者和具有藝術素養的其他人才結合起來,讓一般專業成為優勢專業,讓優勢專業更具競爭力,在社會競爭中體現學校特色辦學的優勢。
(二)建設具有鮮明辦學風格的特色專業
所謂特色專業,是指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定位,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獲得社會認同并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專業。從藝術專業的建設來看,建設什么樣的藝術專業、怎樣建設藝術專業、培養什么樣的藝術專業學生是建設綜合類大學藝術特色專業必然要思考的問題。
(三)形成定位精準的發展方向
一是要建設一個具有特色優勢的藝術專業,可以在理論優勢、藝術成就優勢、專業應用優勢、專業素養優勢中選擇一個或者幾個作為目標,形成定位精準的發展方向。二是要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既包括專業教育師資力量,也包含以輔導員為代表的生活教育師資力量。三是要形成獨特的課程體系,要有專業教學研究隊伍、社會實踐研究隊伍、職業研究隊伍,以及專業的思政教育隊伍來提升學生的政治屬性和家國情懷。四是要增加教學投入。投入向優勢專業傾斜能夠給學校帶來有利條件,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四)圍繞區域發展和社會需求,形成行業領域內的優勢
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競爭力,能夠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對于藝術專業學生而言,在今后的創業過程中,要培養自己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通過交叉學科的學習,使自己成為既是精通一門專業的“專才”,又是博學多才的“通才”,增強自身綜合能力,提高競爭力。要開展教學調研,圍繞當前區域發展和社會需求,把培養社會緊缺人才作為教學目標之一,這樣不僅能夠對專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而且還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當在某一領域內形成集群優勢效應后,高校畢業生在這一領域內的就業形勢將會朝著穩固向好的方向發展。
(五)提高前瞻性
對于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要立足于社會前沿和行業領域的前沿。如何把藝術專業畢業生培養成新興產業需要的人才,對于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具有積極作用。對于藝術專業而言,隨著線上教學等不斷發展,特別是藝術素質教育、虛擬實景技術等新技術和新產業的發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進入轉型升級期與融合發展新階段,數字媒體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有著緊密的聯系,因為文化創意產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人才要素的投入加以扶持。由此藝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面將進一步擴大,只有結合當前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設定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不斷創新辦學理念,夯實實踐基礎,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菲.感悟教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化樹.論大學辦學特色[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27(2):75-83.
[3]諸桂英.論大學辦學特色的內涵、特征和影響因素[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04).
[4]徐偉呈,范愛軍.中國制造業就業和工資的影響因素研究[J].社會觀察,2017,24(12):55-57.
[5]張莉.綜合性大學藝術專業就業現狀與競爭優勢分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07):41-42.
[6]涂淑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進藝術類大學生就業的長效機制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18).
[7]高云峰.就業前景看好的國家特色專業解析[EB/OL].https://m.sohu.com/a/71415890_171825,2016-04-25.
[8]陳健.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機制研究[J].文存閱刊,2017,000(013):154.
[9]劉娟綾.淺析服務于文化創意產業的自主創業實踐教學——以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5,000(009):116-117.
【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河北高校藝術生文化自信的培養對就業形勢的推動作用研究”(2020060202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