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琦
摘要:新時期消防救援隊伍裝備建設發展應該緊密貼合主力軍、國家隊的定位,目前消防救援隊伍消防裝備建設存在缺乏統一性和通用性、綜合性和智能性、集成化和模塊化、專業化和精細化等問題;加快消防裝備統型節奏步伐、總隊采購集中化進程、深入消防裝備模塊體系建設、加快裝備物聯網的搭建、推進專業隊裝備標準出臺等成為消防裝備建設新課題。
關鍵詞:新時期;消防裝備;建設
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隸后,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授旗訓詞精神,看齊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主力軍、國家隊”定位,樹立“全災種、大應急”理念,在面對緊緊圍繞滅火救援這個中心任務的過程中,消防裝備建設應該堅持實戰實效導向,在隊伍戰斗力提升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圍繞“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鏈條職能任務大幅拓展裝備建設發展,是未來消防裝備建設發展的總體方向。
一、目前消防裝備建設現狀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社會經濟與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由此產生的消防安全隱患也大量增多,城市高層建筑、人員密集場所、大型生產企業等一批易發生大面積、立體型、人員群死群傷等特大災害事故也急劇增加,消防隊承擔的任務日趨復雜,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全年出動總數高位運行,應急出動任務繁重。且隨著消防隊伍的改制轉隸,新組建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履行的職責使命更加光榮,承擔的滅火救援和搶險救災任務更加艱巨。全新應急救援理念的提出對于滅火救援的時效性、覆蓋面、綜合性的要求提高,人的智力和體力的發揮更大程度地依賴于消防裝備,傳統的裝備器材已難以勝任國家隊、主力軍的要求。消防裝備的集成化、信息化、模塊化成為發展的必然方向。
二、消防裝備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消防裝備缺乏統一性和通用性
由于歷史原因,當前我國消防裝備的生產和配備廠家多、品牌雜、型號不統一,且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標準,這導致了消防設備的通用性降低,成為影響作戰效能發揮、制約戰斗力提升的“瓶頸”?;鶎硬少徬姥b備時未形成統一規劃,通常購自不同廠家、不同標準,導致使用、訓練、維護無法相互更換,售后維護保養出現斷檔情況。此外,橫攬全國,已配置的消防裝備標準呈現小地域性,裝備配置的不統一不通用就難以形成高效的跨區域大空間聯合作戰,這與國家隊、主力軍的總體要求相悖。
(二)消防裝備缺乏綜合性和智能性
根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2020年消防救援工作要點》的任務要求,需要消防隊伍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這包括對整個消防隊伍的人員、車輛、物資、裝備、社會聯動等各個方面的綜合,而目前隊伍內部各部門各自為戰,各練一攤情況較為突出,部門之間沒有形成有效聯動,這不僅是作戰部門與保障部門之間,保障部門之間有時也是涇渭分明,在智慧城市這一大的科技理念的主導下,智慧消防作為其中一個模塊,也成為未來消防救援隊伍作戰的智囊和決策輔助,而目前我們的隊伍在如何運用好人工智能這一塊尚屬空白,需要加快步伐予以填補,這樣才能與當前應急救援任務相匹配,與現代化、綜合性的戰斗力管控銜接。
(三)消防裝備缺乏集成化和模塊化
根據消防救援隊伍救援災害類型的不斷拓寬,救援裝備專業性不斷深入,裝備配備的種類日益繁多,為達到能夠處理大規模、跨地域、長時間、高強度、多領域的應急救援任務,模塊化和集成化的科學裝備配備成為完成任務的有效保障,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處置上,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快速建立,包括各類方艙醫院的搭建都得益于模塊化的設計和儲備的方式,這樣的模式同樣適用消防領域,目前模塊化裝備以模塊消防車為承載,按照不同專業隊器材需求,配備了地震、水域等裝備器材模塊,對于科學的配備還需要進一步科學研判。
(四)消防裝備缺乏專業化和精細化
消防救援隊伍主力軍與國家隊角色的轉變,對于消防救援隊伍滅火救援能力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救援專業化要求也隨之提高。根據滅火救援實戰的情況,要求我們成立了高層建筑滅火救援隊、地下建筑滅火救援專業隊、大空間(大跨度)滅火救援專業隊、化工火災事故滅火救援專業隊、交通、水域、地震災害救援專業隊等專業隊伍,但是目前除了水域和地震救援專業救援隊部局明確了人員和裝備器材的配備標準外,其他專業救援隊的裝備配備沒有具體要求,各總隊只能按照實際情況配備,若出現跨省、地區增援的情況,必定會出現裝備器材無法通用的尷尬情況。另外,按照現有標準水域救援隊專業器材配備為8類74種,地震救援隊標專業器材配備為8類77種,但只是種類確定,具體參數沒有要求,很有可能導致出現品牌型號不一而不通用的情況。
三、消防裝備建設發展方向
(一)加快消防裝備統型節奏步伐
一是開展現有裝備摸排建檔。對各支隊現有裝備廠家、型號、外觀、技術參數等方面摸底清查,匯總建檔;同時,組織消防專家并結合各支隊實際情況廣泛開展針對性調研,認真聽取基層一線官兵的意見,如哪些需要統型、哪些亟需統型、統型內容是什么、技術要求有哪些、如何開展統型等,提出支隊裝備統型規劃,按程序、有步驟地穩步推進統型工作,并將調研結果及時反饋上報給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實踐建議。
二是加快總隊采購集中化進程。筆者所在總隊目前對各支隊采購的裝備參數進行集中論證,這已經是邁出消防裝備統型的重要一步,但是根據部局《關于加強消防部隊滅火救援裝備統型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級總隊應該對于裝備進行集中采購,配發支隊,由于各支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良莠不齊,資金爭取情況不同,各類災害事故集中點位不同,應該建議個人防護類裝備由總隊級單位進行統一采購,滅火救援類裝備可由總隊審核論證后各支隊自行采購。
三是建議加快修訂統型標準。目前我國消防裝備只有滅火防護服和搶險救援服部局已下發統型標準,還有14種裝備器材下發了統型征求意見稿,尚無正式文件下發,建議部局應該按個人防護裝備——滅火裝備——搶險救援裝備的順序逐步建立和修訂統型標準,在標準修訂過程中充分考慮外形尺寸、接口形制、通用配件等裝備統型問題,引導裝備生產企業在產品的設計、制造階段就開展統型工作,從供給側著手解決裝備統型問題。
(二)開展消防裝備物聯網絡搭建
面對當下嚴峻的救援任務,時限精細化、迅捷化、智能化聯動戰力效能是消防救援發展的大方向,裝備物聯網這一概念的引入,可以很好地的依托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最新的技術手段,將“智慧”與“消防”深度融合,實現戰斗力感知,多維度研判,多元素聯動、多層面管理。物聯網技術與消防裝備管理的深入結合,具有明顯的應用價值,使相關設備的管理與使用效率更高,實現智能化管理與調度,避免人工管理出現的失誤。
以一個裝備物聯網平臺為依托,通過對支隊所有在用和庫存的裝備器材和車輛進行鐳射標簽捆綁,將其信息錄入系統,即可對車輛裝備進行基礎信息掌握,動態追蹤,數量統計等多方面功能,實現日常裝備物資的全生命周期可視化、智能化,提升管理效率,對于滅火救援現場物資調撥摒棄傳統的數量統計和人腦記憶,而是通過大數據平臺,綜合火災種類,交通狀況、車裝位置,物資狀態等交叉因素綜合分析,自動生成聯動保障方案;同時能夠匯總及融入社會化聯動保障單位信息,充分發揮整體聯勤保障優勢,從而提升作戰效率。
當然智能物聯也同樣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管理與培訓,促使其快速掌握管理系統的使用方法,提升管理系統的運行效率。還需要與供應商建立良性的售后服務關聯,對于軟件定期升級,指導相關人員做好裝備物聯網的優化升級工作。
作為未來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有長遠的發展前景,建議部局能否將其運作模式與原理與現有部局研發裝備管理系統深入融合,真正使軟件服務于工作,更加的智能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三)深入消防裝備模塊體系建設
消防裝備模塊化的建設,與重大自然災害、社會安全事故等應急救援實戰密切相關,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眾在災害中的損失。
在模塊類型設計上,我們可以設置建筑火災裝備模塊、石化火災裝備模塊、地質災害救援裝備模塊、山岳救援裝備模塊、水域救援裝備模塊、現場指揮部裝備保障物資模塊、生活保障模塊等。在模塊器材選配上,應該遵循實戰需要的原則:作為火災撲救現場裝備的補充,重點考慮“常用的、消耗大的、特殊的、隨車器材未配備的”裝備;地質災害、山岳和水域救援模塊定位為主戰裝備,隨作戰人員第一時間出動,第一時間展開,裝備配備應滿足一支專業隊完成基本救援任務所需的裝備配備。以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為支撐,分層級、分類別對消防員防護裝備、滅火救援器材、消防車輛等進行統型,努力減少不必要的裝備型號規格,不斷提升標準化、系列化、通用配備和管理水平,為滅火和應急救援提供有力裝備保障。
在模塊運輸中,應采取自裝卸式集裝箱、小型標準化模塊運輸箱、標準化航空運輸箱、無傘空投儲液罐、救援背架、便攜式推車、多用途電動搬運推車、電動液壓叉車和無人機等多種裝卸方式和運輸手段,實現航空、鐵路、公路等多樣化裝備模塊化運輸,形成配備、儲備、運輸和投送“全鏈條”保障模式,打通救援現場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四)加快專業救援器材標準出臺
按照目前實際情況,應該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完善已經有種類標準的水域、地震救援隊器材的具體參數。建議部局應該統一標準參數,現在中國國家地震救援隊、藍天救援隊、專業的國際救援組織等救援經驗豐富,好使好用的器材可以借鑒,建議部局能夠配備全國救援隊一部分示范性器材,各省可參照部局配發的示范性裝備器材采購,自上而下的開展器材統型;第二步對尚未有裝備器材標準的專業救援隊研究所需裝備器材種類,逐步研究參數配置,用專業的器材武裝專業的隊伍,提升專業救援隊的作戰效能。同時應該適時組織作戰訓練的研討會、比武競賽等活動,通過實際切磋與探討,對于效能較高的裝備器材交流和匯總,讓裝備真正的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服務于實戰。
參考文獻:
[1]潘德祿.關于加強消防部隊滅火救援裝備統型的幾點思考[J].應用科技,2017,(9):288.
[2]黃磊.簡述消防裝備模塊化體系建設——以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為例[J].今日消防,2020,(4):27-31.
[3]費波.消防裝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學家,2016,(4):
49-50
[4]譚智.消防裝備管理存在問題及優化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26).
[5]譚佳麗.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消防裝備管理系統設計分析[J].設備管理與維修,2020(1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