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認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既有理論知識要求又有能力要求,針對現階段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對能力培養缺乏重視、教學方式方法較為單一、能力培養缺乏實踐條件等問題,基于學生能力培養提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創新性原則、實踐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提出相應的教學優化策略:提高對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方法,完善能力培養的實踐條件。
【關鍵詞】高校 計算機應用基礎 實踐應用能力 分析辨別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3-0164-03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水平的提升,更要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重視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只有當學生的理論知識和相關能力素質同步達到較高水平時,課程教學的實際效果才能得到顯著提升。因此,本文擬探討如何開展基于能力培養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要求
對于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而言,只有明確課程教學的實際要求,才能進一步為取得更好的課程教學效果提供支持。從基本的教學要求來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分別從理論知識和能力兩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一)理論知識要求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內容具有基礎性,教學內容以基礎的計算機理論知識為主,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向學生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為后續實踐應用環節的開展打好基礎。因此,該課程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要求,主要體現在要求學生知曉基礎性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并能夠在部分實踐課程中合理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
(二)能力要求
一方面,培養實踐應用能力是計算機課程學習的最根本目的,尤其是在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背景下,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系統應用能力已經成為現代人們日常生活中學習和工作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當前大部分具有先進性和系統性的知識內容和體系都包含在網絡學習平臺上,計算機系統和技術也已經逐步成為人們開展工作的工具和技術性依托,在此背景下,使用者具備對這些網絡平臺、系統相關信息的分析辨別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學生的能力培養要求主要體現在實踐應用能力和對不同類型網絡平臺的信息的分析辨別能力培養上。
二、現階段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不重視能力培養
由于教學環境條件以及教師能力素質的限制,現階段的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仍然以課堂教學形式為主,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不重視能力培養,主要體現在對學生能力培養缺乏合理的分析和計劃,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能力培養方法。上文已經提到,學生的能力培養不僅包括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也包括對學生信息分析辨別能力的培養,但從實際教學來看,大部分教師不但沒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且其自身較缺乏實踐應用能力及對信息的分析辨別能力,因而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中遇到了較多的阻力和問題。
(二)教學方式方法較為單一
由于課程的基礎性,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師對教學方式方法的關注不足。一方面,教師普遍采取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方式,雖然隨著客觀條件的改善具備了一定的實踐教學條件,但實踐教學仍然局限在機房環境中,難以為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提供幫助。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信息甄別能力的培養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沒有通過教學方法的更新實現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實際應用計算機系統進行實踐訓練或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計算機系統時缺乏對網絡平臺上海量信息的分析辨別能力。
(三)能力培養缺乏實踐條件
學生的能力培養不僅需要穩定、持續的資金和客觀環境的支持,更需要持續不斷的實踐鍛煉支撐。學生計算機實踐應用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辨別能力的培養,都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訓練以及對不同類型信息的接觸和學習來達成。但大部分高校在這方面的實踐學習條件上缺乏持續穩定的支持,學生的專業實踐學習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直接影響了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
三、基于能力培養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原則
基于這門課程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了進一步在課程教學的開展過程中達到培養學生相關能力的目標,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分析并總結課程教學開展的基本原則,為后續教學策略的提出打好基礎。
(一)創新性原則
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相關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課程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性,這符合計算機專業不斷發展和更新的特點。雖然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本身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基礎性,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基礎部分的課程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新和優化。因此,教師應從思想上實現更新和轉變,不斷利用網絡平臺或者通過學習交流的方式掌握先進的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創新發展的目的和心態開展教學。
(二)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主要強調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意識到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要意識到實踐能力培養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從短期來說,學生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實踐方法以及信息分析方法,有利于提高其課程學習質量;從長遠來說,在未來長期需要應用計算機技術達到生活學習目的的背景下,學生掌握更為豐富和先進的實踐能力可以為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因此,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應重視和貫穿實踐性原則,以實現學生個人專業技術和綜合技術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發展性原則
如前所述,現階段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教師要注重學生基礎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的差異,在教學中注意運用個性化教學方法,從學生的未來發展和能力提升的發展性特征出發,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規劃,為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網絡信息分析辨別能力提供支持。
四、基于能力培養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優化策略
(一)提高對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
從宏觀上來看,計算機相關課程教學中的能力培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能力的具體類型也具有多樣性特征,但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實際出發,教師需要重點培養的能力主要是實踐應用能力和對多種不同類型的信息的分析辨別能力,培養目標較為明確。在這種能力培養目標趨勢下,教師應轉變傳統的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傳授的思想意識,提高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依托基礎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內容的適當更新和拓展,增加一部分具有適應性的理論知識內容,最大化發揮理論知識對能力培養的指導性作用。同時,適當加大實踐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課時安排比例,讓學生可以在實踐鍛煉中進行相應能力的培養。
(二)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方法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方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
在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調整和轉變教學方式方法,為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提供有效的途徑。例如,教師可應用項目驅動教學法,以一個具體的模擬實踐項目為背景,對課程的理論知識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同時將實踐教學過程轉變為解決實踐中具體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實踐應用能力。
在學生網絡信息分析辨別能力培養方面,為切實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系統的熟悉程度,使學生接觸到更多元、更有效的信息,教師可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專業應用模塊以及信息處理模塊優化課程設計環節。一方面,針對專業應用模塊,教師可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課程學習側重點,更新和優化實踐教學的內容,即結合學生的專業課程對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適當調整。與此同時,為取得更好的課程教學效果,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師可以積極與其他課程教師加強交流溝通,力求通過科學的方法使計算機技術成為其他課程實踐教學的輔助工具。這在培養學生網絡信息分析辨別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計算機技術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針對信息處理模塊,教師可采用交叉整合的方法,結合不同學生的專業要求,通過最大化地匯聚不同類型的信息,為學生搭建一個信息處理模塊實踐學習平臺,以提升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這同時也是鍛煉學生信息分析辨別能力的科學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重視結合不同學生的課程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適當調整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應用力度,切實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要求。
(三)完善能力培養的實踐條件
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有完善的實踐條件為基礎。在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更新和發展的背景下,高校要想達到更好的能力培養效果,就要切實從完善實踐條件入手。從教師層面來看,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結合現階段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實踐教學的要求對客觀的教學條件進行分析和研究,隨后通過積極的宣傳推廣,為計算機專業或相關課程的實踐基地建設提供動力。從學校層面來看,高校應認識到計算機信息技術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人才需求趨勢和總體的需求量,一方面提高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大資金和資源的投入力度,引進專業的教師團隊,為提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提供有力支持。只有在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同步達到較高的水平的情況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也才能找到合理的平臺和科學的方法。
綜上所述,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信息分析辨別能力對學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有效提升學生能力培養質量,高校和教師需要結合現階段信息技術應用和發展的趨勢認識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取得更好的課程教學效果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李莉.基于培養大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為目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8(10).
[2]劉群.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策略的探討[J].神州(上旬刊),2019(14).
[3]馬俊婧.深化課堂教學,培養自學能力——“簡教豐學”在中等專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內的有效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9(12).
[4]賀元香,張云,史寶明.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1+X”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6).
[5]張冬梅.基于互聯網創新應用能力培養模式下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體系建設[J].數碼世界,2019(9).
[6]譚鴻健,呂金陽.分析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學能力——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中國新通信,2019(5).
[7]馬麗君,莊嚴,陳松杰.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9(8).
[8]張海燕.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科技資訊,2019(27).
【作者簡介】朱立炫(1985— ),女,壯族,湖南邵陽人,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教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計算機基本教學、高校資產采購管理研究。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