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誠信的思想和理念,自古以來就一直是被中華民族所強調的傳統美德,并且永不褪色,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價值。對于輔導員而言,只有將誠信教育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讓誠信深入學生的內心,才能真正有助于培養學生誠信的品格。因此,本文針對如何將誠信教育融入日常學生管理工作進行研究,以期提高學生誠信教育效果。
關鍵詞:誠信教育;學生管理;輔導員;大學生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關于誠信的表述方式之一。誠信的思想和理念,自古以來就一直是被中華民族所強調,并且永不褪色,在各個時代都有其重要的價值。對于高等學校而言,其立身之本就在于立德樹人。這是因為,誠信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大學生的成才與否,關系到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誠信教育的形式來講,高校一般不專門開設誠信教育的課程或者成體系的學術講座,主要采用以思政課程和班會為載體進行教育。傳統的誠信教育途徑相對比較單一,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同時,由于形式的單一和固定,容易脫離學生生活學習的實際,不易被學生接受。對于輔導員而言,只有將誠信教育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讓誠信深入學生的內心,才能真正有助于培養學生誠信的品格。因此,本文針對如何將誠信教育融入日常學生管理工作進行研究,以期提高學生誠信教育效果。
一、從細節做起,找準誠信教育切入點
2020年,教育部正式發文提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課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將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一定的方式潛移默化的融入到各類專業學科的課程教育中,從而實現協同育人。課程思政的思想對輔導員開展誠信教育等工作是極具啟發的。輔導員的日常學生管理工作本身是以具體的大學生群體為對象進行的。輔導員進行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相當于在教授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這門課程涵蓋思政、職業生涯規劃、心理教育、成長教育等多個方面。因此,輔導員要想提高誠信教育的效果,就要開動腦筋,用心地在大學生身邊和日常工作挖掘誠信教育的切入點。輔導員最終要通過精心設計將教育元素融入日常工作中,將誠信教育通過點點滴滴送入學生心中。潤物無聲,盡量把誠信教育的過程內化于每一項日常工作,而不是我們耳提面命跟學生說教式的灌輸教育。比如,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和學生談心的過程中,遇到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可以耐心傾聽他們對于課程學習認知狀況,通過對課程知識與未來工作應用的看法的討論,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對于學習重要性地意識,使學生逐漸地端正學習態度從而投入到學習中來。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避免學生抄襲,考試作弊等不誠信行為。
二、從制度抓起,提高學生失信成本
高校對于學生的誠信的教育,如果僅僅停留在倡導的階段,那么其實際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一旦學生失信后發現并沒有切實的懲戒,在下次面對相似情景式就會大概率地再次產生失信行為。相應地對堅守誠信的學生而言,這也是不公平的,長此以往這些同學的決心也會被動搖,逐漸被同化,甚至會形成不誠信之風。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規矩所造成的后果也必然是可怕的。因此,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務必要依靠制度,使失信者感受到切實的不利后果,提高學生的失信成本。當然,各高校環境不同,制度的制定必然也不能千人一面。各高校在制定誠信行為管理的相關制度時,務必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明確獎懲標準,讓誠信行為得到嘉獎,讓失信行為得到懲治。這個過程中,輔導員作為具體的實施者,也要將相關誠信行為制度落到學生日常行為管理中,讓大學生切實感受到失信的后果。只有這樣,誠信教育才會迅速體現在輔導員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內逐漸會形成濃厚的守信氛圍。
三、以多種形式,促進誠信深入人心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高校學生獲取和發表資訊的方式也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輔導員要與生俱進,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并運用到學生誠信教育中。從形式上而言,高校學生的獲取資訊的途徑一般為微信,微博、短視頻等各種電子平臺。因此,輔導員開展誠信教育要不拘泥于傳統的形式,嘗試以多種學生喜聞樂見形式進行,以盡可能地覆蓋全體學生并提高學生的關注度。考慮到校園媒介的封閉性和對象的特定性,其傳播的內容更有針對性,因此,輔導員可利用這一特點建立用于學生誠信教育的宣傳和公示平臺。一方面,這樣做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誠信宣傳和學校誠信制度公開,增強同學們對于誠信的系統性了解。另一方面,參與平臺搭建的學生作為信息的組織者和加工者,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一步地給周邊的同學帶來一定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是直接的,并且是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誠信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石。高校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主要力量,其誠信意識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健康發展。輔導員作為誠信教育的主要實施者,不斷接受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因此,誠信教育作為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與時俱進地開展研究。輔導員要堅持多種形式并行,以學生為本,將誠信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以使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得到全面提升,使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融入日常行為,助力高校誠信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 于秀國 張寅晗.大學生誠信現狀分析及教育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54-56.
[2] 劉子剛 張煒平. “互聯網+”大學生誠信體系建設的實踐應用———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 2).
[3] 潘杰 劉濤.山西《雜字》中的誠信教育與人才培養[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5(1).
[4] 陳科.人才培養觀視閾下高校大學生征信體系構建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9( 05).
[5] 吳雪龍 陳明華.大學生網絡誠信缺失及對策探索[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6(1):120-123.
作者簡介:吳文杰(1986——),男,漢,研究方向:高校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計算機學院輔導員,研究實習員。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計算機學院?四川?廣漢?61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