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加
摘要:古詩詞是特色的傳統詩歌,也是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更是文學藝術的精華內容。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聚焦核心素養,實施有效策略,啟迪初中生的思想,開闊他們的視野范圍,深入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極有利于初中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展。語文教師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用心做好指導工作,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他們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盡顯主體優勢,從而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核心素養;對策研究
引言:
培養初中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很難一蹴而就,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學方法、授課方式的創新研究勢在必行。只有聚焦核心素養,不斷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質量,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給予學生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的機會,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才更利于素質教育理念的全面滲透,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后,培育出大批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下面,筆者作為一線教師,特意對此闡述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1、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的分析
1.1重知識,輕素養
初中語文教師組織古詩詞教學活動的時候,太過重視學生們理論知識的積累,而忽視了初中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很少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綜合實踐的機會,初中生學以致用的意識不強,甚至衍生出嚴重的抵觸情緒。也是因為重知識而輕素養,初中學生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十分有限,整體發展變得阻力重重,突破自我、個性發展等目標的實現可謂難上加難[1]。
1.2重形式,輕效果
古詩詞的情景大多設計在實際教學中多存在于導入部分,但這之后在課堂中就沒有與導入相關的情景照應了,以至于學生剛提起興趣就沒有接著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過于注重教學形式的豐富,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往往貌合神離”教師對新課標的解讀和理解不夠深入,體現核心素養的語文課程沒有發揮基本作用。
1.3重講讀,輕誦讀
誦讀是初中學生理解詩詞、感悟詩詞的重要方法,反復誦讀學習古詩文,有助于初中生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加深關鍵字詞的理解體悟,進而融會貫通,對于古詩詞的深層意蘊產生深刻記憶?!耙詾閷W生鮮能自覽,必為之講解始能明曉”的講讀法一直作為主流教學方法存在于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師對詩詞進行翻譯,學生忙碌做筆記,在學生理解詩詞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對詩詞情感、藝術手法進行賞析講解,整個課堂缺乏融合學生自己讀書體驗的讀書聲,有的只是教師的講解和固定化的答案記憶,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的發揮受到限制。
2、聚焦核心素養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對策研究
2.1融入意境教學
古詩詞屬于一門十分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囊括了豐富的文學典故、歷史背景、文學理念以及文學修養,也涵蓋著豐富的情感、價值觀念以及思想倫理精神等內容。倘若初中語文僅僅以死記硬背的模式教授學生古詩詞,便無法使學生養成較高的文學素養,導致語文教學的工作量龐雜,且更容易引起學生反感。語文教師可以考慮通過情景分析或者意境塑造的途徑,再現古詩詞表現的意境美,使學生直接感悟這種情景與意境,體驗其中的文化歷史背景與思想感情,促進學生的美學鑒賞水平的提高。如詩詞《行路難》是李白受小人讒言被唐玄宗免大翰林官職,于是憤然離開京城長安時所寫。光明磊落卻受小人陷害,才華橫溢卻無人賞識,作者心中的憤慨會對學生的內心產生觸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心境,學習作者面對困境的永不放棄樂觀主義精神。并思考當下自己的生活,當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要積極解決。在與同學發生矛盾時,要冷靜對待。在詩詞中發掘蘊含的深刻道理,人生漫漫,有失有得,學會讀詩,更學會做人。在詩詞中提升自身文學水平與素養。
2.2品句觸情感悟
可在文化傳承與理解層面上不斷地提升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2]。如李清照的《醉花陰》借重陽佳節的賞菊把酒之際,通過描寫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里的景物,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和犧牲的孤獨與寂寞,尤其是以黃花來比喻人的消瘦,上闕一個“愁”字奠定了感情基調,薄霧濃云吹不散的是離愁別緒,焚香繚繞在一種思緒別上心頭,正值重陽佳節,獨自而臥,寒冷而眠,上闕寥寥數字,卻將一個孤獨凄苦的少婦形象刻畫出來,將詩歌的情感美展現出來,相思愁苦,不見復關的泣涕漣漣。下闕又回到景物,在東籬邊把酒到黃昏,身上沾染了暗香,這清秋的時節更容易讓人感懷傷時,人比黃花更加消瘦,李清照婉約派的詩詞情感更加細膩,情感美的領略需要著眼于全詩。再如,陸游《游山西村》首聯豐年農家的熱鬧場景,衣食富足留遠客的熱情淳樸,一個“足”字,寫出了農家人的熱情好客。頷聯描繪山村的自然景觀農家小路的曲曲折折,山回路轉又見炊煙的驚喜,絕處逢生的意味也成為了經久流傳的名句,頸聯寫出了社日節日的熱鬧和歡快,又寫出了民風的淳樸,尾聯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意猶未盡,流連忘返之意,錢鐘書說“陸游這一聯寫得‘題無剩義”,真正是意味深長,此詩創作于詩人被罷官歸鄉之時,但全詩并未著一字失落,而是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無限向往之情,詩有深意言而無盡,詩人將自己對未來美好向往的情感寄托于詩中,古詩詞中的情感之美,有利于學生情感價值觀的確立,更有利于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聚焦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必須重視古詩詞情感之美的熏陶。
2.3誦讀領會美感
為了學好古詩詞,可指名學生引吭朗誦古詩詞,體會古詩詞的情感和意境美。如教師為學生誦讀李商隱的《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句淺顯通俗的比喻,寫出作者對愛情的至死不渝的情感[3]。又如,在誦讀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睗M地白霜、羌笛聲碎,人難入睡,體會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憂思憂國的情感。通過詩詞誦讀學生逐步體會到古詩詞的情感和意境美,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結束語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智慧和藝術的結晶,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質量,必須聚焦核心素養,不斷加強思維訓練,更好地落實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等理念,促使初中生建立正確的人文思想,順利地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榮榮.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9(25)45-47.
[2]寧文濤.聚焦核心素養,讓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更有效[J].人民教育,2019(08)178-179.
[3]趙科.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J].甘肅教育,2019(05)22-23.
(額穆鎮中學校?吉林?敦化?13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