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婕 秦雨 汪婷婷
摘要:旅游的本質是文化,文化旅游就是將旅游景點中的多元文化底蘊轉化為旅游業發展的新引擎。發展鄉村文化旅游,既是響應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振興戰略的要求,又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安徽省黃山市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發展的對策或建議。
關鍵詞:鄉村文化旅游;黃山市;發展;現狀
鄉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當前,鄉村旅游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民鐘愛的旅游休閑方式之一,它不僅能夠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還能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播。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全球約有3%的國際游客為鄉村旅游者,并且鄉村旅游正在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發展。鄉村旅游,注重鄉村文化、農耕文化,以它清新的田園風光和恬靜的自然環境吸引了眾多都市人,滿足了他們遠離喧囂、返璞歸真的情感需求。鄉村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靈魂,在迎接文化和旅游大融合大發展的全新時代下,只有不斷提升文化旅游的服務品質,促進文化旅游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新動能,鄉村旅游才有可能可持續發展。
一、黃山市鄉村文化旅游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熱度持續升溫,鄉村文旅融合促使鄉村業態逐漸豐富,鄉村旅游規模不斷擴大。依托豐富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安徽黃山,作為一座國內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時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全力推進鄉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大力推動文化旅游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符合旅游產業的發展規律,也應該成為實現黃山地區社會經濟轉型、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
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以“生態休閑游”為方向,齊抓共管、以點帶面,黃山市鄉村文化旅游發展成效初顯,初步形成了四種類型。一是農事體驗型。如徽女楊梅園、黎陽新江提子園、奕棋藍莓園、奕棋朱村無花果園等,以農村田園風光、特色農產品和農業生產活動吸引游客,游客可以觀田園風光,看農業生產,作農事體驗。二是景區依托型。如屯光鎮浯村,以花山迷窟景區為中心,利用周邊集體土地興建小型互動游樂設施,為游客提供農家樂、射箭、騎馬、沙灘車等簡易游樂服務。三是莊園(民宿)休閑型。以黎陽鎮素心草堂、納谷莊園為代表,以良好的自然生態為依托,為客人提供安全、舒適、方便、智能、環保的居住環境。四是藝術創意空間型。以茂德公漫畫谷為代表,利用原向東三線廠廠房建設創意旅游基地,集現代藝術展覽、特色餐飲、文創產品開發、文化活動策劃、工藝品銷售于一體,是融先鋒藝術和徽州文化的創意旅游空間。
二、黃山市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1、品牌定位模糊,宣傳推介不夠
目前,黃山市鄉村旅游景點大多品牌定位不明確,對鄉村旅游的理解較片面。由于鄉村旅游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在其經營模式和發展規律方面、旅游景點的開發設計、宣傳風格、基礎服務水平認識都不太到位,對鄉村文化、資源、風土人情沒有詳細地了解和挖掘。不少鄉村甚至盲目跟風,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進行發展,導致同質化現象嚴重。從總體上看,鄉村地區對旅游項目的開發目光短淺,心中并無多少主意。
2、旅游模式單一,體驗品質不高
隨著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產品的普及,旅游者不再滿足于單一的鄉村旅游產品,更加注重旅游產品的質量與體驗感。因此,未來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走向將更加注重發展文旅融合體驗型鄉村旅游。但是,黃山市很多鄉村旅游景點大多將視角放在最基礎的旅游觀賞上面,旅游模式單一,體驗感不佳,難以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獨特的“體驗”。
3、理論研究薄弱,專業人才匱乏
當下,鄉村旅游發展面臨著鄉村旅游人才劣勢問題。鄉村旅游需要有知識、有干勁、有實力的人才隊伍,在村級領導班子層面,需要有能力、團結創新、有闖勁的村級干部隊伍;在經濟實體層面,需要有知識、懂經營、會管理的旅游人才。近年來,我國鄉村空心化日趨嚴重,黃山市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不少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勞力不斷外流,村里的中青年由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少,出現“人走房空”的現象,農村人才的缺乏也成為發展鄉村旅游的瓶頸。
三、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雖然近年來黃山市文化旅游開發成效顯著,旅游總收入不斷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整體規劃不足、文化內涵彰顯力度不夠、體驗型文化旅游產品較少等等。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國旅游形式發生著深刻的轉變,人們對高品質的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需求變得越來越強烈,黃山市鄉村旅游也應該順應文化旅游發展的新形勢,吸取發達地區的經驗,規避已經沒落的鄉村旅游項目,充分發揮各項優勢,揚長避短,避免形成同質化競爭,使得鄉村旅游成為黃山市全域旅游新的亮點。
1.提升鄉村旅游文化品位
黃山市既是中國山水國畫的起源地,也是中國文房四寶文化名城,還是中國優質的夏令營目的地,具有發展研學旅行的先天優勢。據統計,2019年黃山市研學團隊達80萬人次,但黃山市的研學游仍處于初級階段,研學還是走馬觀花的看幾個博物館、徽菜以及徽州工藝品成品,沒有深層次地領略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如何將這些豐富的徽文化資源融合到研學旅游中去還需要開動腦筋、做足功課。可以充分利用屯溪老街品牌優勢,充分挖掘老街徽商故事、在城郊農村恢復徽商品牌作坊,如徽商經營的茶業、醬園、麻紡、山貨加工等,以徽商傳統手工作坊為營銷賣點,讓游客觀摩生產過程,領略傳統手工藝魅力;還可以利用屯溪非遺傳承人集中優勢,開發一些民俗類非遺,如徽劇、仗鼓、抬閣、花燈等,讓游客親自體驗,將黃山打造成華東的“網紅”研學基地。
2、創新鄉村旅游營銷模式
目前,黃山市的鄉村旅游尚未形成品牌效應,單個項目實力不足,唯有改變各經營者單打獨斗局面,組建鄉村旅游聯盟,優勢互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共同打造公共品牌,才能構建共贏機制。一方面,可以在各大網站征集黃山鄉村旅游LOGO,給予入選者及選定者一定獎勵,營造出“網紅”效應,進一步打響黃山鄉村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另一方面,加大網絡、手機端的宣傳和推介力度,將鄉村獨有風光、旅游攻略、旅游宣傳視頻等旅游資源通過景區網站和微信、微博、某音APP 等新媒體進行推介,提升群眾認知度和鄉村資源廣泛度,甚至可以有針對性的謀劃事件營銷、網紅營銷等,人為創造“買點”,營造出集聚效應。也可以以增強娛樂性為目標,在鄉村游中填充速降、滑草、攀巖、野營、水上項目等便于游客參與的趣味性項目,還可以結合現代年輕人獵奇思想,加快打造滑板、酷跑、蹦極、bmx小輪車等極限運動基地,每年舉辦相關體育賽事,以潮玩吸引周邊大城市年輕人。此外,黃山市地處皖南山區,人口總量偏少,發展鄉村旅游,目標客戶群體可以瞄準江浙滬地區,輻射全國。
3、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旅游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就是旅游基礎設施,各類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完善和優化會進一步推動旅游業的發展。推進鄉村旅游發展,要不斷完善鄉村的各類旅游設施,實施鄉村村域導覽圖、旅游標牌標識等優化提升工程,加快鄉村旅游公廁、服務驛站、停車場建設;結合鄉村地域風貌,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工作,整理鄉村地形地貌,提升鄉村景觀風貌,實施鄉村綠化、美化、亮化等“三化”工程,整治村旁、河旁、路旁、山旁環境,形成天然淳樸、綠色清新、賞心悅目的鄉村環境。
4、加快鄉村旅游人才隊伍建設
當下,農村年輕人大都通過外出打工或者升學離開農村,鄉村空心化日趨嚴重,然而隨著城市規模的越來越大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推進,大城市病日益凸顯,不少人們逃離大城市,返回小城市或者鄉村,追求新的生產生活方式。要實現鄉村旅游在新時代新的發展,加強人才的培育和引進,就成為一件關系鄉村發展的基礎工作。著重培養鄉村旅游人才,制定且完善合理可行的人才政策,不斷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人才;擴大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培養力度,使農民意識到鄉村自然、民俗等旅游資源里面蘊含的價值,增強其保護和開發意識;注重對旅游從業人員的績效考核,使其自覺提高服務技能。同時,加強與地方高等院校、專業院校的聯系,與其建立合作關系,培養專業的鄉村旅游人才。
文化旅游產業是新形勢下的朝陽產業,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點和增強內生動力的強大引擎。黃山市根據“特色化、差異化、品質化”的要求,將鄉村中的優秀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產業,結合已有品牌資源,融合體育、康養、研學等業態,發展鄉村伴手禮、鄉村地美食等特色產品,并適時開發鄉村旅游衍生品,力發展鄉村民宿、農家樂、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精致、精細、精美的鄉村旅游產業鏈條,唱響黃山市文化旅游品牌。
參考文獻:
[1]英青措.黃南州鄉村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13).
[2]朱丹,張貝爾.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0,36(04):35-37.
[3]仇詩琦.全域旅游視角下賈汪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研究[J].漢字文化,2020(19):144-145.
作者簡介:
劉婕(2000-),女,湖南長沙人,黃山學院旅游學院在讀本科,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秦雨(1999-),女,安徽淮南人,黃山學院旅游學院在讀本科,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汪婷婷(1991-),女,安徽黃山人,助教,黃山學院教務處,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基金項目:2019年度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全域旅游背景下黃山市研學旅游資源開發研究——以黃山學院研學資源開發模式為例(S20191037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