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摘 要:在教育改革進程不斷深化的背景之下,“立德樹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之中必須著力達成的重要教育目標。為切實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實現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把握好語言應用能力這一核心素養基礎構成維度,著力構建“語用型”課堂,重視采取科學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文章主要從核心素養視域出發,對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小學語文教師高效構建“語用型”課堂的具體實踐教學策略,旨在提供具備一定參考意義的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用型”課堂;教學策略
一、 引言
語言與文字是小學語文學科的基本構成要素,“語用能力”,即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的一項重要構成維度。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之中,教師不僅應幫助學生形成對于語言和文字的深刻理解與掌握,更應重視發展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以此推動學生的語文學習實現由“輸入”到“輸出”的轉變,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實現發展。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著力構建“語用型”課堂,幫助學生鞏固語言文字應用的知識基礎、掌握語言文字應用的實踐技能,力求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水平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水平。
二、 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概述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表述,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指從具體語言情境和語言文字運用任務出發,結合自己的語言活動經驗,進行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的能力。具備良好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學生,能夠做到“交流順暢,文從字順”。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是指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工作、圍繞這一工作重心采取相應語文教學策略和教學措施的課堂。“語用型”課堂以發展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主要教學目標,重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語言文字應用實踐、塑造學生形成濃厚的語用興趣和良好的語用實踐能力。
“語用型”課堂具備以下三方面突出特征:其一,實踐性。“語用型”課堂的核心教學環節是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綜合語言文字運用實踐,因此其必然與傳統的語文知識灌輸型課堂之間存在本質區別,教師必須轉變直接將語言文字知識以單向線性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的教學做法,而應重視通過促使學生在實踐之中對語言文字運用知識和技能進行深入的體會和總結;其二,生本性。“語用型”課堂,必然是“以生為本”的課堂,這是因為不同的學生個體之間在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方面必然存在客觀差異性,為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語言特色,教師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之中,重視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其提供針對性語用能力發展建議;其三,創新性。“語用型”課堂的實踐性特征和生本性特征,直接決定其必然具備創新性特征,這種創新體現在語文課堂教學理念、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和語文課堂教學方案等各個方面。
三、 構建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的實踐教學策略
(一)深入分析語文教材內容,找準語用能力培養方向
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共用的基本教學工具,在構建“語用型”小學語文課堂的過程之中,教師必須把握好教材這一基本教學工具,重視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與挖掘,從而找準語用能力的培養方向。
現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之中,主要包含識字模塊、閱讀課文教學模塊、口語交際模塊、習作模塊和語文園地模塊五個模塊內容,其中,識字模塊是學生在語文學習初級階段接觸的學習內容,在展開識字模塊的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字義,培養學生形成正確書寫漢字、使用漢字組詞造句的能力,從而為更復雜的語用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閱讀課文教學模塊是貫穿整個小學語文學習階段的重要內容,在展開這一模塊的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增進學生對于不同課文中語言文字運用方式與運用技巧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用知識;口語交際模塊是語用能力在“說”這一層面的具體呈現,在這一模塊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在不同的情景之中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運用能力;習作模塊是語用能力在“寫”這一層面的具體呈現,在這一模塊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不同文體和不同體裁習作寫作方式,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運用能力;語文園地模塊是對單元語用知識的系統總結,在構建“語用型”課堂的過程之中,教師應重視利用好這一教學模塊,幫助學生對單元語用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和復習鞏固。
在展開不同模塊的教學時,教師也需要根據其特征選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語用興趣,調動學生在不同的模塊之中掌握不同層面的語用能力。比如,在開展口語交際模塊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圍繞具體的口語交際話題,使用多媒體展開口頭語言運用情境創設。如對于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口語交際模塊“我們與環境”的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人類生活給地球環境造成的改變,包括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以此創設出具體的口語交際環境,調動學生結合多媒體素材展開思考、組織語言,然后進行口語交際和討論,以多媒體營造良好的語用氛圍,推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二)明確語用能力培養目標,完善語用能力培養方案
小學語文“語用型”課堂的整體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實現提高,在教學實踐之中,教師應重視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對語用能力培養目標加以進一步的細化,然后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對語用能力培養方案進行優化完善,從而切實增強語用能力培養實效性。語用能力目標具體可以細分為三類,即整體目標、階段性目標和學生目標,其中,整體目標是指從語文核心素養出發對語用能力培養目標進行界定,旨在幫助學生做到“交流順暢,文從字順”;階段性目標是適應學生語文學習活動在不同階段所呈現出特征而制定的目標,是整體語用能力培養目標在不同年級、不同語文學習階段的具體表現形式;學生目標則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語文學習水平進行靈活調整而得到的語用能力培養目標,直接反映出“語用型”課堂的生本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