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生
摘 要:初中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容易陷入對教師的依賴中,或是容易因為誤解道德與法治離自己很遙遠而喪失主動學習的念頭,無法參透道德與法治的深刻內涵。學生缺乏學習的驅動力,就無法推動課堂的發展,進而影響課堂進度,打亂教師的正常計劃。為了優化課堂教學,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吸收,教師展開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利用教學情景、問題、合作、角色轉換、實踐活動等措施,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一、 引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進行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想要通過有效手段來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了解道德與法治,知道怎樣借助自主學習來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構建屬于自己的學習體系,明白怎樣經過自己的努力來挖掘道德與法治知識,發現自己的潛力。教師在了解學生自主學習先進性的基礎上,提出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更有利于學生發展。
二、 自主學習的先進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上探索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首先要明白的就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意義在哪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喜歡依賴教師,等待教師給出答案,還有部分學生喜歡相信參考答案,沒有自主探索的過程。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退化,沒有了學習的沖勁,影響了學生的后續發展。為了改善學生的學習現狀,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提出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并在不斷完善中,形成了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由此可見,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讓學生與知識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使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分析與學習,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懂得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積極探索,尋找答案,而不是等待教師給出答案。學生在主動學習下,能夠變得更加開朗起來,擁有學習的自信,找到前進的道路。
三、 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究
(一)設置教學情景——引發學生自主探索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進行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可以通過設置教學情景來引發學生自主探索。教師為學生設置教學情景,能夠將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展示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發現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趣味性,引發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新的發現。學生在教學情景中,看到了道德與法治深厚的內涵,了解了道德與法治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意識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積極意義,能夠主動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探索中,用自己的力量來挖掘道德與法治的奧秘。
在學習“生活需要法律”時,筆者為了使學生養成懂法、守法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學會使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違法案例,讓學生通過觀看這些違法案例來談一談法律存在的意義。學生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了解了生活中搶劫、勒索他人錢財都是違法的,在遇到暴力的時候,采取以暴制暴,致他人傷亡的情況同樣是違反法律的。學生對法律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知道了生活安定,社會運行都離不開法律的支持。筆者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說一說遇到以上情況時,應該怎樣保護好自己。學生表示在遇到以上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尋求教師的幫助,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而不是忍氣吞聲,更不能以暴制暴,因為這些不僅無益于解決問題,甚至還會造成事態升級,將自己由受害者轉為施害者。學生認為要重視法律問題,做一個遵法守紀的人。
(二)設置課堂問題——刺激學生自主思考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進行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可以通過設置課堂問題來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課堂問題,能夠將學生帶入課堂中,讓問題為學生的引路,使學生在思考中了解課堂知識內容,完成對道德與法治思維的梳理,加深對知識的分析程度。學生在思考教師設置的課堂問題中,了解到自己在課堂學習中還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地方,知道了應該向哪個方向努力,有了自主思考的意識,能夠活躍自己的思維,思考問題的答案,鍛煉自己的道德與法治思維。
在學習“合理利用網絡”時,筆者為了使學生學會合理利用網絡,知道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既能讓人們看到這個世界美好的一面,也會給人們帶來惡的侵犯,讓學生提高警惕,在教學中提問學生:你在生活中使用網絡做些什么呢?你認為網絡給你帶來了什么影響?網絡中有哪些潛伏的危害?你遇到過嗎?又是怎樣解決的?學生圍繞問題,結合課本知識進行了分析。學生認為使用網絡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人在干什么,可以掌握更多的學習資料,體會到世界的多彩。但是,同時網絡也會使人沉迷游戲,被亂七八糟的廣告打擾,個人信息被竊取等。學生認為網絡有好處,也有壞處,是一把雙刃劍,是需要人合理使用網絡的。筆者教育學生在使用網絡的時候,要懂得把握分寸,發揮網絡的優勢。
(三)組織學生合作——加強學生自主溝通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進行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合作來加強學生自主溝通。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合作,能夠將學生匯集在一起,使學生在合作中成長,發現他人的閃光點,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利用合作來延伸自己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學生在與其他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意識到了學習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多與他人溝通,了解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擴大自己的學習圈,看到更加遼闊的學習世界,在合作溝通中形成了團隊的默契。
在學習“理解權利義務”這一單元時,筆者為了讓學生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幫助學生懂得怎樣行使自己的權利,應該履行哪些義務,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合作任務,組織學生細致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并舉例,使學生在合作中形成自主性。學生拿到合作任務后,與小伙伴合作,結合單元內容,利用思維導圖,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進行了總結,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深化了依法行使權利和依法履行義務的學習。接著,學生與組內成員展開了討論,分析了現實生活中,需要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案例,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對于存在爭議的地方,學生進行了理性溝通,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并通過查閱資料、詢問教師等方式進行了有效解決,培養了良好的合作氛圍,完成了對課堂知識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