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作想
摘要:當前時代下,人才競爭成為世界的主流競爭內容。而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我國更是以百年大計來發展教育工作,期望推動教育水平的逐步提升。技工學校作為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國家近年來對其予以了更多的關注與重視。然而,縱觀技工學校語文教學情況,依舊有一系列問題存在,導致整體教學情況受到影響。為了達成人才培養的目標,有必要創新改革語文教學,引入一體化教學策略,推進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一體化教學
語文一體化教學是新時期背景下的全新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為中心,將教學各個環節融為一體,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開展教學。根據技工學校語文課堂教學開展情況來看,在語言文字教學與人文思想的深度整合方面仍有不足,單方面的重視無法幫助學生將學習語文的真諦領悟,更別談提升語文學科素養、弘揚工匠精神。而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有必要在教學中引入一體化教學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密切理論實踐聯系
傳統理念下,往往將一體化課程教學認為僅是在專業課教學中適用,與語文課程間不存在必然聯系。然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語文課程有著極強的實踐性,密切聯系著人們的交流溝通工作。因此,技工學校語文教師應當提高對應用一體化教學的重視注重學生就業意識的培養,指引他們在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1]。通過分析行業及企業情況,幫助學生將職業能力發展方向把握。更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深入挖掘教材,致力于學生技能知識的培養與提升,密切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如在教學“社會沒有義務等待你成長和成熟”時,要求學生賞析本文切合聽眾需要,形象地闡明哲理,自主理解體會作者研究內容及良苦用心。教師可結合課本內容搜集相關的素材,例如為學生介紹作者的成長經歷,引領學生通讀課文,分析并掌握本文演講詞的寫作特色,體會作者良苦用心,增加學生知識積累,理解文中專業術語。同時,教師也可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客觀公正的評價社會和學校,在拋棄不切實際幻想的基礎上思考就業與工作選擇方向,形成正確的職場與職業認識。
二、以學生為中心,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技工學校語文教學中一體化教學的應用,需要注重課內課外生活的整合,引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并讓其在生活中汲取知識。而“回歸生活世界”這一學習生活的構建,需要教師與學生一同努力[2]。深入推進的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不再適用,教師需要引入“開放式”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將自身意見與看法盡情分享,擺脫以往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困境,長久如此必定能將學生有關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入“放手式”教育,在多樣化教學方式綜合利用下,促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將進酒》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讀畫”教學,將一幅畫展示給學生觀看,引領他們慢慢欣賞,要求他們評價教師展示的畫,并說出優點與不足。隨后,為學生播放曲子“將進酒”,學生在觀看了相應的畫面后再聆聽音樂,會產生十分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自然能得到提升。
三、了解社會需要,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一體化教學是與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通過一體化教學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將自身發展目標明確,并促進自身的逐步完善、成長。技工學校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引入一體化教學時,要引領學生樹立“學習即工作、工作即學習”的理念,同時在分析企業及行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開展一體化教學,更是要以職業者職業能力為根據開展一體化教學[3]。基于此,教師可以指點學生通過網絡尋找各類知識,通過手機或電腦開展“讀屏”教學,為學生提供寫微博、搜資料、看新聞的豐富功能,并引領學生逐步將手機或電腦轉化為自身的“圖書館”。
如在《我不是一個好兒子》一課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回憶自己與父母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或通過網絡搜尋相關的內容,并在課堂教學中分享出來。這樣一來,在教學前能幫助學生了解更多,且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文中親情,接受情感洗禮。在這一環節結束后進入正式教學時,學生能將相關知識更輕易地接受、理解,通過引領學生品讀課文,能幫助他們品味作者對母親的樸實而真摯的深情,可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一體化教學引入技工學校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幫助學生將教學動態實時掌握,能使教師更好地發揮自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在為學生解疑答惑、促進發展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懂得辨別是非,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彭珞.新時期背景下技工院校語文一體化教學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000(018):125.
[2]秦艷.技校語文一體化教學初探[J].新一代:理論版,2019,000(024):P.16-16.
[3]楊振坤.技工院校語文課堂"一體化教學"基本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000(019):P.160-160.
(廣東羊城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