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妍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西安 710062)
傳統的日語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而展開的外語教學,教師是日語教學的“主角”,在教學的過程中指出學習者的錯誤。而學習者作為外語學習的“配角”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指令。其次,由于缺少語言環境,造成眾多日語學習者“啞巴外語”的局面,日語學習者的語言應用能力未得到提高。隨著日語教學法的發展與變化,日語的教學也以教師為主導轉向以學習者主導。教師不可能隨時陪在學生的身邊,也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因此教師指導學習者建立自主學習能力對于日語的學習至關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習者日語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對于學習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一詞來源于古希臘語strategia,該詞主要用于表示戰爭的戰略。在非軍事狀況下,該詞的意思是為達到某一目標而做出的計劃,使用的手段以及有意識的行動。孫子兵法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兵家經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走向世界,其中的策略從古至今,被人們視為必讀經典。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說過謙虛而有策略,你將無所不能。策略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日語學習者來說,沒有策略的學習就如同一艘沒有方向的船只航行在大海。當今,日語的學習方法主要是以語法翻譯為主,學生們拼命地背誦單詞、語法以及課文,而日語學習中最重要的交流功能卻很少被提及。因此,即使學生的考試成績很高,可是日語的實際交流能力卻差強人意。鑒于上述背景,日語學習策略的導入就更加緊迫。學習者使用日語學習策略,不僅僅是日語學習者積極自發學習的手段,同時也是學生之間交流的途徑,最終使學習者的日語能力得到提高。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Wilbert,世界著名英語教學專家Oxford以及英國語言學家Ellis都對外語學習策略進行過深入研究。本論文采用Oxford即表1對外語學習策略的分類進行研究。Oxford將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六小類,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互相完善的。

表1 Oxford對外語學習策略的分類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語言知識(語音、語法、文字、詞匯等)和語言技能(聽、說、讀、寫)是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作為日語教師,在基礎階段,需要重視日語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因此,日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日語的教學和日語學習的策略相結合,構建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從傳統的理論教學向培養綜合性日語專業人才的教學理念進行轉變,使學習者成為教學主體,日語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習策略的導入,使學習者能夠快速掌握學習方法。
交際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通常指兩人及兩人以上通過語言、行為等方式進行意見交流、感情以及信息交流的過程。交際能力指的是使用交際的能力,它不僅和口語、書面語相關,同時也和語言的四項技能(聽、說、讀、寫)密切相關。交際能力包括語法能力、社會言語學能力以及策略能力。語法能力,學習者能夠正確使用語法,包括單詞、語法、發音等能力。社會語言學的能力,學習者能夠在社會不同場合合適地使用外語表達,以及理解對方的能力。策略能力,能夠克服語言知識的界限,使用手勢等一些非語言行為進行交際的能力。作為日語學習者,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要重視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口語和書面的交際活動。
直接策略中的記憶策略主要是記憶新的知識以及回想儲存在大腦里的舊知識,記憶策略中最重要的是和日語學習者密切相關的知識儲存功能。在日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在不同的階段需要記憶大量的單詞、語法以及背誦課文,因此掌握正確的方法對學習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記憶策略中,學習者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在快速記憶的同時擴大自己的詞匯量,比如說在記憶「樹木」這個單詞,可以聯想到「葉っぱ」、「根元」、「緑」等和樹木相關的單詞。同時也可以借助網絡多媒體等現代化的APP通過圖片、聲音以及例句更加直觀的記憶。同時也可以把意思相近的單詞以及語法分類整理做成小冊子隨身攜帶。
在元認知策略中,日語學習者應該著重把握大量練習的原則進行訓練,在記憶策略的基礎上記憶大量的知識,通過反復練習使知識更加深刻地儲存在大腦中。比如通過網絡每天在特定的時間段收聽日本的NHK新聞,將聽到的關鍵詞以及自己沒有聽懂的單詞記下來。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新單詞的含義,使用電子詞典進行詞意的查詢,聽新單詞的發音以及例句能夠幫助學習者節約時間,反復大量的練習對于掌握語言的聽、說、讀、寫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者通過聽日語母語者朗誦的錄音,在心里或者放聲朗讀模仿母語者的發音,或者通過和日語母語者練習交流,接收對方的信息并且進行信息的加工再次反饋給對方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表達能力。
在補償策略中,日語學習者可以克服外語交際所產生的障礙。對于日語學習者來說,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碰到很多的困難,在和對方交流的過程中碰到自己不會的單詞或者表達的時候,學習者可以采取補償策略使用自己知道的近義表達方法或者采取手勢比畫等非語言交際方法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比如學習者在不知道沐浴液的日語說法時,可以使用「體を洗うもの」等自己已知的詞匯來彌補自己詞匯的不足。如果在交際過程中經常被自己不知道的表達方法所攔阻,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就會大大降低。在交際中成功傳遞信息能夠大大提高學習者的自信心,獲得成就感,進而降低日語學習的焦慮感,形成日語學習的良性循環。
與直接策略相比,間接策略主要是采用在學習上制定計劃、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定、排除學習上不利的情感因素等手段來幫助日語學習者取得進步的間接性的支援。在元認知策略中,日語學習者應該明確自己學習日語的目標,并為此設定嚴格的目標計劃,及時監測自己并給予評價。日語的最終目的是交流,在沒有語言環境的基礎下,學習者需要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開口說話的環境,尋找說話的機會。比如,在網絡時代,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和日語母語者進行交流,或者參加線下舉辦的各種日語文化活動。
在情感策略中,日語學習者需要克服日語學習中的恐懼與不安。情緒是影響外語學習至關重要的因素,但外語教育長期以來傾向于關注學生的認知層面,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情緒層面。對于日語學習者來說,特別是成年人,害羞以及犯錯誤所帶來的恐懼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學習者在感到緊張的情況下可以采取深呼吸的方法使自己放輕松。日語的學習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學習者可以通過鼓舞自己的士氣獲得勇氣,也可以向老師或者同學求助。
在社交策略中,日語學習者和其他的學習者以及日語母語者共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語言是社會化的產物,人們通過交流交換彼此的意見和感情。日語學習者只有了解日語母語者的感情以及對待問題的看法,才能和他者保持親近感,才能更加理解他們的想法,達到良好溝通的目標。學習者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尋找日語母語者或者其他日語的學習者來進行對話練習,通過彼此之間的分享、交流和協作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和團隊合作能力。
中國的日語學習者缺乏日語語言文化環境,因此需要采取學習策略彌補這一方面的不足,通過制定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外語學習策略,嚴格執行,及時評價。外語學習策略的培養能夠使外語學習者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學生從剛開始接觸外語學習時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就能夠樹立個人責任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制定嚴格周密的計劃,及時查漏補缺并且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使自己處于不斷提高的狀態。日語學習策略貫穿于聽、說、讀、寫的各個方面,學習者根據自身的情況及時調整組合不同的學習策略對于綜合提高日語交流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