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王嶺 王曉民 劉營 徐曉辰

摘 要:本文以《材料連接原理課》為例,采用“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教學過程,從資源構建與選擇、課堂環節活動設計、課后評價分析三個環節,與傳統教學做對比,初步建設混合式教學行為模式。
關鍵詞:“藍墨云班課”;“互聯網+”;教學改革
“互聯網+”是當下各行各業發生變革的重要推動力,也正是由于網絡化和信息化的影響,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也逐漸向數字化教學模式上轉變。目前,雖然學生處于了較為開放的網絡環境和平臺中,但是由于教師參與和實際課堂的淺顯性,使得學生無法受到應有的約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較為放松、散漫的狀態,學習效率反而會不盡人意[1]?;旌鲜浇虒W模式的出現,是將傳統教學模式和在線學習的優點整合起來,不僅注重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而且對課堂中學生的參與程度也給予了高度關注,因此本項目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根據課程設計的需要,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以實現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大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課堂上同學之間,同學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加深課堂教學的過程學習,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要點。
1 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課前預習,課上學習,課后作業的方式,改革后教學過程為課前線上學習教師上傳的知識點教學視頻及相關教學資料,課上教師總結知識點+教師引導問題討論(翻轉課堂),課后在“藍墨云班課”討論區交流+章節測試。
2 教學實踐支撐工具的選擇
引入“藍魔云班課”教學平臺,通過課前開展發送通知、分享資源、布置小組任務、批改作業、組織討論、投票問卷、頭腦風暴、討論答疑、組織點評等活動,有效實現移動教學;同時,還能有效追蹤學習活動軌跡,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以“經驗值”的大小來確定學生學習的程度,為開展教學行
為分析和基于數據驅動的個性化、精準化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依據?!八{墨云班課”支撐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2]。
3 改革內容
3.1 教學模式構建
設計“藍墨云班課”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了課前、課上、課后3個環節。
3.1.1 課前環節
(1)發布學習任務;(2)發布學習任務清單;(3)推送學習材料;(4)推送MOOC平臺學習鏈接及文獻;(5)發布小測試或在討論區發布任務。
3.1.2 課堂環節
(1)掃碼簽到;(2)進行課堂預習作業小測試;(3)線上知識點總結;(4)重難點講解;(5)組織課堂活動(提問、交流、頭腦風暴、測驗與評價、課堂小結)。
3.1.3 課后環節
(1)討論區發布任務(作業);(2)推送拓展學習資源,課后練習;(3)完成限時測試(課后2天內完成)。
3.2 教學過程設計
3.2.1 資源構建與選擇
課程資源的構建根據不同模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1)制作課程PPT上傳到學習資源,并配以語音。(2)MOOC資源整理:將MOOC平臺課程每節課程的學習內容制作成為學習任務PPT,整理好MOOC上的視頻資源鏈接。(3)相關電子書籍、微課及網上學習資源鏈接等擴展資源。
根據學習內容制作課堂PPT,包含課前、課堂、課后小測試題,課后單元練習題。將上述學習資源上傳至學習資源中,以便日后教學隨時調用。教師按照學習進度,一般提前1周將學習資源發送至學習資源中,以便學生有計劃的進行學習,并根據反饋數據及時提醒學生預習、復習、查缺補漏。
3.2.2 課堂環節活動設計
(1)掃碼簽到。利用“藍墨云班課”簽到及聽取反饋功能進行簽到,節省課堂點名時間。
(2)預習任務檢測。借助“藍墨云班課”進行隨堂課前小測試。測試題一般設計5題左右,主要圍繞課堂重點出題,對學生自學程度進行評估。在測試題中還設計涵蓋有上周的知識點,意在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應用情況,學生也會了解自己在哪方面的知識點掌握有欠缺。這樣不僅督促了學生認真預習、及時復習,還可以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
(3)線上知識點總結。課上,利用5~10分鐘時間,歸納總結線下的知識點,對于重點難點的地方做補充講解,強化學生記憶并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架構,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復習線下的學習內容,為課堂活動做準備。
(4)組織課堂活動。根據不同的知識點模塊,采用不同的課堂教學活動,包括提問,小組討論,頭腦風暴等。
(5)學習效果檢測。利用“藍墨云班課”的測驗與評價功能對本節課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
3.2.3 課后評價分析
課后,在討論區針對課上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討論區進行交流,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知識點,查缺補漏。每次課結束依據“藍墨云班課”分析的課后小結數據,可以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對預警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對優秀學生開展針對性拓展。對整體教學效果有了比較客觀的數據分析,以利于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可以選擇較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及學習方法。教師在課后發送階段測試,學習拓展鏈接,課下學生學習情況數據分析也會及時推送給教師。“藍墨云班課”學習數據和考試系統檢測彌補了目前傳統教學模式評價主觀、單一的缺陷。“藍墨云班課”平臺學習評價占期末總評價的40%,具體比例是學習資源完成情況占15%,討論區活動占10%,測試占15%。本研究的評價方法注重過程性評價、多元化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都有詳盡的數據支撐評價,更加科學評估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陳婭冰,趙志豪.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便捷模式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5(20):121-123+130.
[2]張裕超.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反思[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