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豆



摘要:目的:研究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行精細化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方法:數據取自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隨機取樣法”分基礎組(傳統護理,n=35)、精細組(精細化護理服務模式,n=35),2組療效比較。結果:護理前比較2組臨床指標無差異,P>0.05;護理后與基礎組比較,精細組VAS評分、PSQI評分更低,SF-36評分、ESCA評分更高;精細組護理滿意率(94.29%)高于基礎組(77.14%),χ2=4.200,P=0.040,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精細化護理服務模式可改善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睡眠質量、生活質量,減輕疼痛程度、提高自護能力,改善護患關系、值得推崇。
關鍵詞:精細化護理服務;風濕免疫性疾病;疼痛程度;睡眠質量;滿意度
臨床常見病癥為風濕免疫性疾病,是指骨骼、關節周圍軟組織及肌肉等部位有免疫調節缺陷出現,涉及疾病類型為痛風、風濕性關節炎及骨關節炎等,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長及預后差等特點,分析病因尚未明[1],可能與感染、意外創傷、體弱多病及產后過勞等因素有關,患病后患者呈高熱、疼痛及系統損害等表現,病情加重影響其身體健康。研究發現,藥物是治療此病的常見方式,減輕不適、控制疾病,但治療時受機體生理、心理等因素,部分人群依從性較差,影響預后效果,故早期配合護理服務是關鍵。商巧雨[2]證實,口頭宣講、病情觀察及常規指導等均是傳統內容,雖可起到一定療效、但與預期療效仍有距離,未獲得患者滿意,鑒于此,本文分析精細化護理用于風濕免疫性疾病中的價值,匯總:
1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將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納入研究,精細組(35例):男女比例20:15,年齡33~64歲,均值(48.21±2.59)歲;病程1~6年,均值(3.21±1.15)年;疾病類型:痛風9例,風濕性關節炎10例,骨關節炎8例,其他8例;BMI值19~26kg/m2,均值(23.41±0.28)kg/m2;基礎組(35例):男女比例21:14,年齡34~65歲,均值(48.52±2.67)歲;病程1~7年,均值(3.84±1.23)年;類型:痛風8例,風濕性關節炎11例,骨關節炎9例,其他7例;BMI值19~26kg/m2,均值(23.41±0.28)kg/m2。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①與風濕免疫性疾病診斷標準相符;②出現疼痛、高熱及系統損害等;③近期未接受手術治療;④年齡范圍30-65歲、病程>1年;⑤完整資料。
排除標準:①心肝腎功能異常;②伴嚴重器質性損害;③結核病史;④正處懷孕或哺乳期;⑤患有精神疾病;⑥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基礎組(傳統護理):給予病情觀察、常規指導、用藥指導及口頭宣講等。
精細組(精細化護理服務模式):①心理疏導。記錄患者基礎資料,根據其年齡、文化程度等,結合圖片、視頻等方式開展健康宣教,闡述病因、常見藥及注意事項等,協助其正確認識疾病。入院后評估患者心理情緒,護士主動與其溝通,明確出現負性情緒的原因,鼓勵患者宣泄內心想法及疾病看法等,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必要時輔助音樂、眼神溝通及肢體接觸等,轉移疾病注意,重建信心、提高依從性;②疼痛護理。綜合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主訴輕微疼痛者,輔助讀書、視頻及聽音樂等方式減緩疼痛、轉移疼痛注意,也可指導患者開展疼痛干預,如深呼吸、熱敷及按摩等方式減輕疼痛,主訴重度疼痛者,在臨床醫師指導下提供藥物鎮痛,起到鎮痛作用、減輕不適程度;③飲食護理。結合疾病情況、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指導患者對自身熱量攝取嚴格控制,囑咐其以低蛋白、低鹽食物為主,禁忌食用植物蛋白、保持營養攝取合理,并告知患者每日每餐鈉攝入量<1g,遵守清淡、易消化及少食多餐原則,保持戒煙戒酒、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引起不良刺激;④睡眠護理。協助患者糾正錯誤的睡眠習慣,伴睡眠障礙者,指導其睡前熱水泡腳、聽輕音樂等,保持身心放松,并告知患者睡前禁忌飲用刺激性較強的飲品,避免引起睡眠障礙,對于嚴重睡眠障礙者,可遵醫囑提供助睡眠藥物緩解。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指標:評估2組疼痛程度(參考“視覺模擬評分法[3]-VAS”,評分范圍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9分,得分越低越好)、睡眠質量(參考“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4]-PSQI”,總分21分,得分越低越好)及生活質量(參考“健康問卷簡表-SF-36”,涉及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心理狀態及物質生活等,得分越高越好)。
②自我護理能力:參考“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5](ESCA)”,涉及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護責任感及健康知識水平,各維度總分172分,得分越高越好。
③滿意度:自制“滿意調查問卷”,百分制表示,滿意≥90分,一般60~89分,差<60分[6],滿意率=(滿意+一般滿意)例數/35×100%。
1.4 統計學方法
excel表整理,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s),t檢驗。計數資料構成比[n(%)],χ2檢驗。檢驗水準P=0.05。
2結果
2.1 臨床指標
護理前比較2組臨床指標無差異,P>0.05;護理后與基礎組比較,精細組VAS、PSQI評分更低,SF-36評分更高,P<0.05,見表1。
2.2 自我護理能力
與基礎組比較,精細組ESCA評分更高,P<0.05,見表2。
2.3 滿意度
與基礎組比較,精細組滿意率更高,P<0.05,見表3。
3討論96A1DAD1-E0B9-4163-979E-2BF5A3969849
有文獻報道[7],精細化護理服務模式用于風濕免疫性疾病中具有可靠性。分析發現:①考慮患者個體差異,結合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等,可協助正確認識疾病,消除對疾病存有的盲區、避免對疾病有錯誤理解影響治療依從性,待明確其負性情緒誘因后,輔助聽音樂、視頻等,減緩患者心理應激性、改善心理負擔,協助重建信心、提高主觀能動性;②給予疼痛護理可減輕患者疼痛刺激、減緩不適感,輕度者給予讀書、聽音樂等,減輕疼痛感、促進恢復進展順利,劇痛者輔助止痛藥緩解,提高鎮痛效果,加強膳食指導,可提高機體抵抗力、免疫力,滿足自身營養需求、縮短療程,并加強睡眠指導可起到助睡眠作用,提高睡眠質量、促進疾病轉歸,達到改善預后作用,效果較理想。
本研究顯示:①精細組VAS、PSQI值低于基礎組,SF-36值高于基礎組(P<0.05)。分析:患病后因身體不適、疼痛加重等因素,導致患者睡眠質量、日常生活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導致其預后較差,故精細化護理可輔助助睡眠措施、減輕睡眠障礙程度,減輕患者疼痛、促進其早期回到社會、日常生活;②精細組ESCA評分高于基礎組(P<0.05),患病后患者有高熱、疼痛等表現,影響自護能力,故精細化護理可優化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提高自護能力、達到改善預后目的;③精細組較基礎組滿意率更高(P<0.05),說明本文與劉紅[8]文獻相似,故精細化護理可在護患間建立信任感、信賴感,改善護患關系,促進疾病恢復、具有實踐價值。
綜上所述,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行精細化護理服務模式可提高生活質量、睡眠質量,減輕疾病帶來的不適感、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拉近護患距離、避免醫療糾紛影響病情,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楊春燕,楊梅蘭,陳彩迪.個性化疼痛護理對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21,42(05):393-396.
[2]商巧雨,張倩,張恒月.精細化護理管理在風濕免疫性疾病患兒使用環磷酰胺沖擊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23):152-154.
[3]王加娜.精細化護理在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42(03):172-173.
[4]李麗,勾愛麗,李倩倩.優質護理干預在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膚潰瘍中的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0,41(02):228-229.
[5]饒潔晶,羅乙蘭.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風濕免疫患者臨床實踐中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32):96-98.
[6]郜媛.個性化疼痛護理對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16):152-153.
[7]何葉.護理管理引入風濕免疫性疾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3):47-48.
[8]劉紅.精細化管理對風濕免疫性疾病護理效果及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3):1798-1801.96A1DAD1-E0B9-4163-979E-2BF5A3969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