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群眾文化工作在新形勢下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因此,要想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就要采取符合當下社會形勢的有效策略。群眾文化是由群眾自發組織并參與、以自我娛樂為主的社會性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文化無處不在,這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具有鮮明特征及廣泛性的。在新的形勢下,人們的精神需求發生了變化,通過開展一系列適宜的群眾文化工作,不僅能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而且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本文將詳細探討在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及具體策略。
關鍵詞:新形勢 群眾文化工作 推進策略
一、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意義
(一)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
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對群眾起到較好的示范、引導作用,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推進群眾文化工作是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
(二)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群眾的物質生活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于是,人們便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提高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在進行群眾文化工作推進的過程中,要以群眾的精神需求為根本,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原則來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正在迅速更新和發展,人們對電子產品諸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手持閱讀器等的興趣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隨著電子產品在家家戶戶的廣泛普及,人們所使用的電子設備也越來越多樣化。但是,電子設備的長時間使用不僅會損傷眼睛,而且還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如果長時間沉浸在互聯網世界,長時間不進行身體鍛煉,那么人的各項身體機能將逐步退化,健康將受到嚴重影響。在此背景下,文化館組織的有計劃、有創意的群眾文化活動不僅吸引人們放下電子產品,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減少了人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而且還在活動進行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彼此之間的聯系,使人們的業余生活在健康有序的活動中度過,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有利于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
群眾文化活動不僅能滿足人們日常的娛樂需求,更重要的是借助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能促進傳統文化的弘揚,提高公眾文化素養。許多群眾文化活動,例如詩歌朗誦、合唱活動等,都可以幫助人們豐富業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有效地滿足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例如,有的地方在重陽節的時候安排一些大型的民間歌舞晚會,設置有獎問答進行重陽節有關知識的普及。元宵節的時候還有燈會,鼓勵人們參與制作花燈并進行評選,以猜燈謎的形式進行元宵節相關知識的普及。群眾文化工作者利用傳統節日進行民俗知識的宣傳,能在一定程度上潛移默化地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現狀
(一)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沒有將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只將經濟建設作為工作目標,甚至一些部門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檢查,組織一些形式化的文化活動,只看重文化工作的短期效應,而沒有構建文化工作長效機制,給基層文化建設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缺乏專業人才
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基本保障是具有專業化的群眾文化人才隊伍。現在,從事群眾文化活動的工作人員隊伍基本上都由全職工作人員和文化志愿人員組成,一部分退休人員也對此有很高的熱情。但由于工資待遇、晉升機制等因素導致群眾文化人才流失嚴重,目前的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再加上沒有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這些都導致群眾文化工作面臨困難。
(三)活動資金不足
現在,許多群眾文化活動的資金來源和渠道較為單一,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需要資金的投入,這些資金大部分是依靠政府資助,缺少社會資金的參與,因此,導致很多群眾文化活動因為資金受限不能正常進行。部分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還需要群眾自行準備道具、場地等,這從根本上限制了群眾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
(四)活動內容與形式單一
我們應該看到,一些群眾文化活動無法對年輕群體產生吸引力,究其原因,是群眾文化工作者在活動內容與形式的設計上過于單一。所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大部分是集體民族舞蹈和合唱等,各個地區幾乎千篇一律。年輕群體喜愛的拉丁、瑜伽等項目基本上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看不到,導致年輕群體無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必須不斷更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及形式,要大膽結合當下時代的潮流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最廣大的群體參與進來。例如,一些地區嘗試開展人們較為喜聞樂見的體育類的項目,如籃球賽、自行車比賽、徒步走等,受到了人們的一致歡迎。
三、新形勢下提升群眾文化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積極壯大專業人才隊伍
根據前文所述,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存在組織體系不完善、活動目標不明確、形式過于僵化等情況,這些問題追其本源都是因為專業人才的缺乏。因此,要想推動群眾文化工作持續性開展,就必須重視對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具體而言,就是基層文化機構應積極培訓基層文化工作者,側重本地區文化匠人的挖掘,鼓勵社會藝術工作者重新就業,并大力支持基層群眾文化志愿者的培養。在對群眾文化工作者進行培訓時要做到如下方面:首先,要加強其對當前黨的方針政策的把握,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文化工作者能夠將黨的方針政策貫徹到日常工作中,以此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其次,群眾文化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向公眾傳播專業的文化藝術知識。最后,鼓勵工作人員重視創新,要能夠根據時代的發展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理念來適應當下的變化,從而使群眾文化工作能持續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在活動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群眾的興趣也大不相同。在以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內容顯得比較單一、枯燥,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參與群體規模的發展和擴大。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結合時代的變化,跟隨時代的步伐進行創新,不能一味地為應付檢查而組織活動,要使群眾文化活動變得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同時,將娛樂性融入其中。9A334ACE-30A5-4FCD-9F3D-6DACC2694B7B
首先,要以群眾文化發展為導向,遵循因地制宜的方針,進行有針對性的群眾文化活動。要最大限度地體現當地的人文特色,以滿足不同地域內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為基礎進行文化活動。我國不僅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而且地域遼闊,各地區之間的文化傳統差異也很大,群眾在文化活動方面的偏好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滿足不同地區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凸顯地域文化特色,在此基礎上開展的群眾文化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預期效果。例如,陜西省的國慶主題文化活動將當地的舞蹈、戲劇、鼓樂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活動中,將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歷程充分展現在大眾的視野,受到了群眾的一致歡迎。再如,在東北地區,可以將該地人們喜聞樂見的二人轉、地方戲曲等表演形式融入群眾文化活動中,在說唱表演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做會產生比靜態且生硬宣講更好的結果。
(三)推進群眾文化體制機制建設
應加強群眾文化體制機制建設,要對群眾文化從業人員的引進機制、薪酬待遇等問題進行合理科學的處理,要完善用人制度,建立考核評價和晉升制度,從而有效調動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與此同時,對群眾文化管理工作進行適應性改革,引進現代管理手段,使群眾文化的組織策劃、活動管理能在健全的機制保障下有效進行。
(四)擴大群眾文化服務受眾面
在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要使目標受眾群體能夠切實有效地參與文化活動。社區可以拓展成為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區域性聯動,從而形成社區之間文化活動的密切聯系,這樣不僅能夠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訴求,還能促進居民之間的溝通與了解,鼓勵基層文化活動的持續開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五)加大資金及相關設施的投入
地方政府和文化服務機構必須重視群眾文化工作,根據該地區群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及時為這些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足夠的場地、資金、設施支持。各地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在文化領域加大投入力度,重點保障基礎的文化活動設施,滿足群眾文化工作的硬件要求。
四、結語
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是當前我國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和傳承的一個重要途徑。它對社會的穩定和諧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國各地區政府和相關文化部門應加強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要最大限度地將群眾文化工作的優勢發揮出來,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動。
參考文獻:
[1]王菁.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研究[J].戲劇之家,2020(09):230.
[2]丁華.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挑戰與策略[J].辦公室業務,2016(01):48.
[3]陳海霞.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健康發展[J].新聞傳播,2014(01):262.
[4]黎國志.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之我見[J].大眾文藝,2015(01):18.
[5]梁晰雯.試論如何在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04):260.
(作者簡介:李英,女,本科,延邊群眾藝術館,初級,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葛星星)9A334ACE-30A5-4FCD-9F3D-6DACC2694B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