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阿勇



摘要:目的:評估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措施的應用價值。方法:將136例本中心實施治療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68常規護理)、試驗組(n=68綜合護理措施),統計及對比組間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分值、臨床指標、生活質量情況。結果: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對比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焦慮狀態、抑郁狀態分值較低、自尊心分值統計指標較高,P<0.05;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前后臨床指標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對比對照組患者護理后CD4+較高、HIV RNA載量統計指標較低,P<0.05;試驗組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比對照組活質量優良率統計指標高,P<0.05。結論: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行綜合護理措施效果顯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心理狀態及自尊心,調節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艾滋病;肺結核;綜合護理措施
艾滋病近年來臨床發生比例相對較高,是一種免疫系統缺陷疾病,一般包括急性期、無癥狀期及艾滋病期三個階段。艾滋病患者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后,出現以發熱、盜汗、咳嗽、咳痰等肺結核癥狀的疾病,稱為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由于患者免疫功能相對較低,故發生結核桿菌感染的可能性相對較高[1]。根據肺結核的發病情況進行分類,可分為潛伏性肺結核和活動性肺結核。艾滋病伴發的肺結核多屬于活動性肺結核。本病會傳染。艾滋病可通過性接觸、血液及血制品或母嬰進行傳播。肺結核則通過空氣飛沫進行傳播[2]。藥物治療是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主要治療手段。抗結核藥物治療應當遵從“早期、聯合、規律、全程和適量”的治療原則。同時還應積極地進行抗艾滋病病毒治療。該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患者可能出現咯血、氣胸,呼吸困難等癥狀,同時加劇艾滋病患者本身的病情,更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及死亡風險[3]。為提高此種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針對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方案進行分析,討論綜合護理措施的應用價值。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對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本中心實施治療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予以項目研究,信息采集數量為136例,通過奇偶法用以分組,分別選取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均納入68例。試驗組男性選取37例、女性選取31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年齡納入范圍設定22~78歲,計算其年齡平均值是(60.18±10.93)歲;艾滋病病程時間納入范圍設定0.3~8年,計算其艾滋病病程時間平均值是(4.07±0.92)年。對照組男性選取39例、女性選取29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年齡納入范圍設定22~79歲,計算其年齡平均值是(60.21±10.95)歲;艾滋病病程時間納入范圍設定0.5~8年,計算其艾滋病病程時間平均值是(4.10±0.94)年。對比2組間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年齡、性別、艾滋病病程時間數據資料,P>0.05證實兩組可予以對比論證。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開展綜合護理措施,給予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環境管理,保持病房內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控制環境溫度和濕度,定期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措施的頻率為2次/d紫外線燈照射,2次/d餐具地板消毒水清潔[2]。另外,護理人員需要將消毒液加入患者痰盂中,并保證每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痰盂不混亂使用,囑咐患者不要將痰液隨地亂吐,不要使用其他人的餐具或生活用品。給予患者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耐心與患者溝通,護理人員多與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交流,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賴。根據患者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文化程度較高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可以理解疾病以及治療的相關知識原理,從而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如果患者文化程度較低,那么護理人員要囑咐其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和建議,通過肢體或者語言來改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低落的情緒[4]。艾滋病與肺結核均對患者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耗,因此要加強其營養的補充,臨床中需要保證營養攝入,護理人員要根據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營養食譜,盡量多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
1.3 觀察指標
通過《焦慮狀態量表》《抑郁狀態量表》《自尊心量表》評價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及自尊心狀態,量表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與4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不良狀態或自尊心水平越高。監測患者護理前后臨床指標,包括CD4+、HIV RNA載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評估患者生活狀態,標準分100分,其中,優等表示患者量表評分≥80分、良等表示患者量表評分60~79分、差等表示患者量表評分<60分。
1.4 統計學分析
136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數據輸入SPSS 21.0實行檢驗,計數資料(生活質量情況)表示為率(%)的形式,開展卡方χ2檢驗;計量資料(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前后焦慮狀態、抑郁狀態、自尊心分值及CD4+、HIV RNA載量指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開展t檢驗;P<0.05,出現指標間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前后焦慮狀態、抑郁狀態、自尊心分值比較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分值無統計學差異性(P>0.05)。試驗組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對比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焦慮狀態、抑郁狀態分值較低、自尊心分值統計指標較高,具備組間統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1。
2.2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前后CD4+、HIV RNA載量指標比較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前后臨床指標無統計學差異性(P>0.05)。試驗組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對比對照組患者護理后CD4+較高、HIV RNA載量統計指標較低,具備組間統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2。
2.3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85D2B864-78F6-467D-86ED-8CCE6DE125AB
試驗組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95.59%)對比對照組患者(83.82%)生活質量優良率統計指標較高,具備組間統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3。
3討論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危險性更大、治療更困難、死亡率更高。相關研究顯示,超過2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均合并肺結核疾病,是造成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合并癥之一,其臨床治療難度相對較高,造成患者情緒與生活質量水平均有所下降[5]。對此,本研究針對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措施,結果顯示,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分值無統計學差異性,試驗組對比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焦慮狀態、抑郁狀態分值較低、自尊心分值統計指標較高,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前后臨床指標無統計學差異性,試驗組對比對照組患者護理后CD4+較高、HIV RNA載量統計指標較低,試驗組對比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優良率統計指標較高。綜合護理措施是臨床中重要的護理方案之一,通過對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開展綜合護理措施,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展護理服務,進而提升患者對于疾病及治療的認知水平,幫助患者建立衛生意識,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6]。
綜合以上結果,綜合護理措施于艾滋病合并肺結核干預中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繼瓊.心理護理干預對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護理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7):316-317,322.
[2]陳萍,趙立,馮曉梅.心理護理服務模式改善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的價值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5):137.
[3]敖小敏,葉志典.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病患者的臨床護理[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20,27(04):58-60.
[4]文元芳.綜合護理措施在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10):150-152.
[5]曾芬.綜合護理干預在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8):17+20.
[6]荀磊.敘事護理對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C]//第四屆上海國際護理大會論文匯編,2019:122.85D2B864-78F6-467D-86ED-8CCE6DE125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