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青 劉洪江

摘要:目的:對陰道分泌物對尿常規臨床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方法:研究時間:2019年8月~2020年10月,研究對象為在我院就診的100例婦科患者。在隨機分組方式下,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尿液采集方式,而觀察組則采用專業的尿液采集方式。結果:根據數據顯示,觀察組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蛋白質、上皮細胞檢出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比較兩組患者對尿常規檢驗滿意度,對照組患者對于檢驗的滿意率為75%,觀察組患者對于檢驗的滿意率為95%。兩組數據差異較為明顯,具有統計學價值與意義,P<0.05。結論:陰道分泌物會對尿常規的檢驗結果產生一定的誤導,專業規范的尿液采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陰道分泌物對于尿液樣本的污染,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在臨床中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陰道分泌物,尿常規,檢驗結果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醫療技術以及各種醫療設備也在不斷地進行更新,所以各項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也在不斷地提升。臨床的檢驗指標是指通過現代化的化學及物理方式作為進行檢查的依據,檢驗過程中,需要通過相關的醫療設備以及醫療技術等對臨床的治療和診斷提供相關依據,在醫療衛生行業中,臨床指標已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臨床檢驗結果能對治療、病情的發展、病情的鑒定等提供有效的科學借鑒。[1]臨床中最為常見的檢驗方式為尿常規尿常規作為常規性檢測項目,通過對檢測尿樣顏色、透明度、紅細胞含量、白細胞濃度等主要參數,幫助醫生快速掌握患者身體狀況,進而開展疾病診療等系列活動。例如,現階段,醫護人員根據尿常規檢測,可以根據對人體尿液的檢測結果來診斷其腎臟、泌尿系統是否有病變,對醫師的診斷工作具有較高的價值。由于女性的生殖系統較為特殊,尿道口與陰道口相隔距離較近,因此在進行尿常規檢驗時,陰道分泌物可能會污染采集的尿液樣本,影響檢測結果,導致檢測誤差,所以在對女性的尿常規檢驗中,需要格外重視對尿液樣本的采集。對于尿常規檢驗來說,一般的污染不會造成嚴重影響,但女性的陰道分泌物會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導致醫生判斷錯誤,引發誤診問題。[2]所以本文對陰道分泌物對尿常規臨床檢驗結果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時間:2019年8月到2020年10月。
研究對象:在我院就診的100例婦科患者。
根據速記分組的方式,將以上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分析研究,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利用統計學進行分析,其差異較小。
對照組患者為50例,年齡為20歲到53歲,平均年齡為(34.5±6.3)歲。
觀察組患者為50例,年齡為25歲到62歲,平均年齡為(38.5±5.4)歲。
納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在年齡等基礎數據層面差異性較小,不具有統計學價值。同時100例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內容與研究主題,明確研究價值并進行了書面授權。研究方案事前向醫院倫理委員會進行報批,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采用尿常規檢查的方式,按照臨床樣本提取標準,獲取取患者的尿液樣本。
對照組研究對象采用常規的尿液采集方式,樣本獲取環節,醫護人員首先使用清水對患者陰道進行清潔,避免清潔不徹底,影響最終臨床檢測效果。對于尿樣選擇也需要注重選擇對象,將采集的中段尿液裝入無菌試管中,然后將采集樣本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查。
觀察組則對研究對象采用專業的尿液采集方式,護理人員使用呋喃西林對患者會陰部進行清潔,確保整體清潔效果。清潔工作完成后,護理人員使用醫用棉簽將會陰部擦拭干凈,為最大程度排除干擾因素影響,避免陰道分泌物混入到尿樣之中,護理人員可以采取臨時性應急舉措,將干燥的棉球將陰道口塞住,使患者自行排尿,將采集的中段尿液放置在無菌試管當中,完成采集后將樣本送往實驗室。
1.3 觀察指標
為理順研究內容,細化研究重點,本次研究過程中,應當劃定觀察指標,通過觀察指標橫向對比,以確保結果精準性。比較兩組患者進行尿常規檢驗時,尿液當中的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和上皮細胞的檢出率。同時,加強對患者尿樣檢測工作滿意度分析,采取自制的調查評估表,滿分為100分,患者評估得到超過85分,表示患者對于尿常規檢測滿意;患者評估得分在75分到85分之間,表示患者對于尿常規檢測較為滿意;患者評估得分低于75分,表示患者對于尿常規檢測不滿意,總體滿意率=(滿意人數+較為滿意人數)/總人數x100%。
1.4 統計學
在此實驗中,為持續提升研究成果精準度,排除干擾因素的影響,確保不同研究方案的臨床應用效果。所有的數據均放置在SPSS22.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和記數資料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當P<0.05,則為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尿常規檢驗情況
從下方表1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上皮細胞檢出人數分別為3例、8例、1例、1例,檢出率為6%、16%、2%以及2%;對照組患者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上皮細胞檢出人數分別為18例、20例、4例、5例,檢出率為36%、40%、8%以及10%。通過數據橫向對比,觀察組患者的尿液中各項細胞及蛋白質的檢出率低于對照組,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對尿常規檢驗滿意度
通過橫向對比滿意率,發現對照組患者對于檢驗的滿意率為75%,觀察組患者對于檢驗的滿意率為95%。兩組數據差異較為明顯,具有統計學價值與意義,P<0.05。
3討論
尿常規檢驗結果生成速度加高,患者等待時間較少,可以在短周期內,獲得檢驗結果,醫生根據尿常規檢驗結果,判定患者基本狀態,并以此為契機,制定合理化、全面化的治療方案。在進行臨床檢驗的過程中,臨床指標檢驗對于患者的病情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但如果在進行臨床檢驗時,因某些因素的干擾對臨床檢驗指標造成誤差,會導致對疾病的診斷失去確定性,使最終的檢驗結果也存在誤差,這樣會導致臨床醫師對患者的病情診斷結果產生誤診,從而對患者施以錯誤的治療方式,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應該對這種情況加以重視。[3]在臨床中,尿常規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檢驗方式,被廣泛應用到醫療當中,成為醫師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的重要依據。
對于女性而言,生理角度和男性有很大的差別,因女性的陰道口和尿道口距離肛門比較近,從病理學方面來講,大部分女性陰道口中都會有分泌物流出。通常情況下女性陰道分泌正常的白帶,而引導當中分泌物相對的較少,主要表現為黏性,沒有異味,其中會有陰道黏膜的滲出物存在,還會有一些從陰道掉落的表皮細胞等,如果女性的生殖器官產生病變,就會導致白帶異常,異常白帶中會存有經血,會對患者的尿檢樣本產生污染,導致檢驗結果產生誤差現象。[4]同時,由于部分生理期剛剛結束的女性患者,其陰道內往往存在部分尚未完全排凈的經血,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患者尿樣檢測樣本中紅細胞檢出率過高的情況,檢測結果表現出陽性表達,對醫護人員對于疾病診斷產生干擾。因此,從臨床實踐過程中,需要認真做好患者陰道分泌物科學處置工作,通過合理化處理方案,有效規避陰道分泌物對于整個尿液檢測工作影響,提升尿樣檢測精準性。趙新萍等人通過系列研究,提出陰道分泌物如果混雜到尿液檢測樣本中,將會導致尿液樣本中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以及蛋白質水平異常上升,進而誘發尿液檢測結果出現誤差。基于這種實際,醫護人員在常規尿液檢測過程中,應當吸收以往經驗,調整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有效排除陰道分泌物對于尿常規檢測工作的影響。張德力等研究團隊指出,患者不良飲食習慣、樣品操作不當,也會影響患者尿液樣本檢查結果精準性,干擾了尿常規檢驗陽性檢出率,極易出現誤診或者漏診等情況。
本文在進行尿常規檢驗的過程中,均選擇中段尿液作為樣本,對照組檢驗過程中,采用的是常規的尿液采集方法,觀察組則采用專業的尿液采集方法。從研究結果中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觀察組患者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上皮細胞檢出人數分別為3例、8例、1例、1例,檢出率為6%、16%、2%以及2%;對照組患者白細胞、紅細胞、蛋白質、上皮細胞檢出人數分別為18例、20例、4例、5例,檢出率為36%、40%、8%以及10%。兩組研究對象紅細胞、白細胞、蛋白質和上皮細胞的檢驗情況存在明顯差異,能夠看出專業的采集方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污染,對于疾病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性。[5]并且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在臨床尿常規檢查的過程中,陰道分泌物會對尿常規的檢驗結果產生誤導,所以應當采用更為規范、科學的樣本采集方法取采集尿液,加強清潔陰道中的分泌物,避免其對檢驗結果產生的影響,導致醫師對病情產生錯誤的判斷,造成誤診、漏診的情況。此外,專業規范的尿液采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陰道分泌物對于尿液樣本的污染,在臨床中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林華.陰道分泌物對尿常規臨床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34):41-44.
[2]衡素景.陰道分泌物對尿常規臨床檢驗結果的影響探討[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0,37(06):31-32.
[3]楊晴,郭秋紅.陰道分泌物對尿常規臨床檢驗結果的影響及對策[J].醫學信息,2020,33(18):168-169.
[4]劉春艷.陰道分泌物對患者尿常規臨床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0,37(05):29-30.
[5]尹明,龔秀敏,邢軍華.陰道分泌物對尿常規臨床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16):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