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鵬飛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角膜不對稱散光的近視患者通過角膜地形圖引導的準分子激光手術矯正效果與全分秒激光微透鏡取出術矯正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01月~2019年12月,以本院接入的90例角膜不對稱散光的近視患者作為課題對象,根據手術矯正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對照。其中,準分子激光手術CV-TranPRK患者30例(30眼)納入A組;準分子激光手術CV-FS-LASIK患者30例(30眼)納入B組;全分秒激光微透鏡取出術患者30例(30眼)納入C組。手術前后對比屈光狀態、裸眼視力、眼壓。結果:術后各組屈光狀態并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各組不同時間階段的裸眼視力、眼壓差異顯著(P<0.05)。結論:準分子激光手術能夠有效矯正角膜不對稱散光的近視患者,促使角膜規則形態改變。
關鍵詞:角膜地形圖;近視;角膜不對稱散光;準分子激光手術;全分秒激光微透鏡取出術;矯正效果
全飛秒激光微透鏡取出術也被稱之為小切口透鏡切除術,在角膜基質部位,給予飛秒激光進行不同形態掃描,使其形成透鏡之后,經邊緣小切口將其取出的一種新型的屈光矯正術式[1]。基于角膜地形圖指導的手術通常被臨床用來治療角膜瘢翳、角膜外傷瘢痕患者,以此來幫助患者修復不規則形態的角膜,達到屈光矯正目的,進一步提高患者視覺質量[2]。角膜地形圖指導下有兩種手術方式,一種是基質手術,代表術式為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鑲術LASIK,另一種是表層手術,代表術式為角膜上皮瓣下磨鑲術LASEK[3]。目前臨床對于角膜地形圖指導下的準分子激光手術CV-TranPRK、CV-FS-LASIK、全分秒激光微透鏡取出術的療效對比尚缺乏大量報道。因此,本研究以90例近視伴角膜不對稱散光患者作為課題對象并進行了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90例近視伴角膜不對稱散光患者的納入時間均為2019年01月~2019年12月,根據手術矯正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對照。其中,準分子激光手術CV-TranPRK患者30例(30眼)納入A組,包括17例男性和13例女性,年齡18~32歲,均齡(25.5±4.1)歲;術前眼壓(16.7±1.4)mmHg;術前BCVA(4.8±0.2);術前UVCA(4.1±0.5);術前角膜前表面彗差(0.2±0.1)um和球差(0.2±0.1)um。準分子激光手術CV-FS-LASIK患者30例(30眼)納入B組,包括16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年齡19~33歲,均齡(25.7±4.4)歲;術前眼壓(16.9±1.5)mmHg;術前BCVA(4.9±0.1);術前UVCA(4.2±0.3);術前角膜前表面彗差(0.2±0.1)um和球差(0.2±0.1)um。全分秒激光微透鏡取出術患者30例(30眼)納入C組,包括15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齡18~33歲,均齡(25.8±4.2)歲;術前眼壓(16.8±1.3)mmHg;術前BCVA(4.7±0.3);術前UVCA(4.2±0.4);術前角膜前表面彗差(0.2±0.1)um和球差(0.2±0.1)um。各組基本信息經過統計學檢驗,P值均>0.05。
1.2 方法
術前72h常規滴眼,用0.3%妥布霉素,術前表面麻醉應用0.4%奧布卡因。術畢后給予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隔日入院復診,術后堅持抗炎、抗感染處理。手術設備:愛爾康FS200飛秒激光、愛爾康EX500準分子激光。
準分子激光手術CV-TranPRK:通過無線連接,自動同步電腦數據。手術實施前全面消毒清潔,表面麻醉成功之后開瞼,激光切削角膜表面,切削6.4mm左右,修邊區6~7mm、光學區5~6.5mm,切削時間60s。結束切削之后,應用BSS液,對角膜切削面進行沖洗清潔,佩戴軟性接觸鏡。術畢給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入結膜囊內6滴。
準分子激光手術CV-FS-LASIK:角膜瓣制作需要應用飛秒激光系統,瓣的厚度大約110um,直徑規格9mm*8.7mm,制作結束之后,再通過準分子激光給予切削操作,光區大小6~6.5mm,基質床應用生理鹽水清潔后,復瓣。
全分秒激光微透鏡取出術:應用飛秒激光系統,帽厚大約125um左右,能量累計160nJ左右,基底厚度大約12~14um,光區大小6~6.5mm。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患者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通過顯微鏡、裂隙燈、驗光等操作,對比兩組裸眼視力、最佳矯正視力、眼壓、屈光狀態。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以SPSS22.0版本為主,進一步檢驗分析本研究課題獲得的計量數據,與正態分布相符的計量資料以(±s)形式描述,組間t檢驗,術后多組間指標檢驗進行方差分析;若劑量資料非正態分布,則表示為P24-P75,組間差異進行Kruskal-Wallis檢驗;影響角膜高階像差的因素給予線性混合模型分析,數據差異判定結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術后6個月時三組屈光狀態分析
術后6個月對比分析三組屈光狀態,結果并無明顯差異(P>0.05)。詳情見表1。
2.2 術后不同時間階段的三組UVCA分析
相比于B組與C組而言,A組UVCA增長速度明顯更慢,與其他兩組差異顯著(P<0.05),符合表層手術特點,詳情見表2。
2.3 術后不同時間階段的三組眼壓分析
術后分析三組眼壓水平,結果發現B組眼壓穩定性更佳,各組不同時間階段的眼壓水平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情見表3。
3討論
角膜不對稱散光難以通過常規方法得到矯正,需要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給予個性化手段來提高其視覺質量。角膜地形圖引導、波前像差引導是現階段臨床最為主要的兩大類個性化角膜屈光矯正手術[4]。眼內像差過于明顯的患者,波前像差引導可以作為首選,而角膜不對稱散光患者,角膜地形圖引導可以作為首選。原因分析:基于原位矯正,源自角膜的不規則散光,理論上應當取決于角膜實際檢查結果;相比于角膜地形圖,波前像差容易遭受諸多因素的干擾,檢查準確性略微偏低,一致性欠佳。
本研究基于角膜地形圖引導下,對比分析了CV-FS-LASIK以及CV-TranPRK兩種準分子激光手術療效以及全飛秒激光激光微透鏡取出術療效,結果角膜地形圖引導下的CV-FS-LASIK、CV-TranPRK均能夠幫助患者獲得滿意的矯正效果,還可以幫助患者改善不規則的角膜。術后各組屈光狀態并無明顯差異(P>0.05)。與此同時,術后各組不同時間階段的裸眼視力、眼壓差異顯著(P<0.05)。UCVA裸眼視力增長速度緩慢,有可能是因為術后上皮增殖反應導致。相比于基質手術,CV-TranPRK雖然能夠高效、安全的矯正患者近視,但是少部分患者有可能會因為表層手術并發癥而降低UCVA裸眼視力,這就需要引起臨床高度重視,術后加強監控,主動規避不良因素對患者視力矯正的影響。CV-FS-LASIK術后患者UCVA增長速度良好,與全飛秒激光激光微透鏡取出術具有等同療效,這是因為制瓣過程中,飛秒激光參數設定具有更高的預測性、更強的個性化,故而角膜瓣制作更加精準、均勻,進一步避免了機械制瓣導致的醫源性像差;準分子激光自動補償能夠減少術源性像差,讓更多的患者獲益;角膜地形圖引導可以通過眼球自旋補償技術、虹膜識別追蹤以及個性化的角膜切削操作,能夠進一步加強CV-FS-LASIK手術矯正的優越性,幫助患者穩定眼內壓。全飛秒激光激光微透鏡取出術相比于CV-FS-LASIK手術而言,能夠有效保留角膜生物力學,避免了開放式角膜瓣,使周邊淺層基質依然具有較高的力學強度,故而此種手術治療方式同樣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安全性。但是全飛秒激光激光微透鏡取出術缺乏角膜地圖引導的眼球自旋補償以及虹膜識別追蹤等技術,所以對部分近視患者應當遵循視軸中心定位操作原則,不然容易增加球差,影響患者視覺質量。
總而言之,角膜地形圖引導的準分子激光手術具有更好的矯正作用,值得現代臨床廣泛借鑒。
參考文獻
[1]陳松林,郭露,鄶莉,等.高度近視患者SMILE和FS-LASIK術后早期視覺質量的比較[J].國際眼科雜志,2021,21(5):890-894.
[2]季紅,熊潔,張辰星,等.飛秒激光輔助LASIK聯合快速角膜交聯鞏固術治療中高度近視的2年期療效觀察[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20,42(19):1957-1964.
[3]張生奇,趙華,韓旭巍.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遠視性屈光參差性弱視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1):70+72.
[4]宋建軍,張慧麗.不同角膜屈光手術治療近視及散光患者術后視覺質量和干眼及生物力學穩定性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17,17(10):1837-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