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俞榮強 于學偉


摘要:采用人工監測病例質量方式面臨工作量大、覆蓋范圍小等問題,為此提出將AI智能技術應用到病例質控中。對人工智能在病例質控中的關鍵技術,及對現場應用情況進行分析。通過使用智能質控系統對病歷檢查出來的結果予以復核,并結合相關病歷質控標準予以調整各項質控設置,逐步提升智能檢查系統的準確性。通過采用AI智能技術后,醫院電子病歷機器質控率達到100%,病例質量有所提高,同時提升了醫院的病歷信息化管理水平及質量。
關鍵詞:病例;AI智能技術;質控;醫院;智能化
病例質控是醫院治療質量管理核心組成部分,工作量繁重。而現階段醫院病例質控多是采用人工監測方式實現,受到高學歷專業質控人員短缺、質控人員水平有待提升、病例數量多等因素影響,質控工作效率、覆蓋范圍以及病例質控質量等存在一定不足。隨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發展,為醫院醫療質控由人工方式向自動化方向轉變提供了良好技術支撐。通過引進AI智能技術對醫院歸檔病史進行自動質控,結合病歷書寫規范不斷學習,以提高智能質控的準確率,同時使醫院的病歷質量整體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通過AI智能系統提取病例文本數據,自動完成病例檢查并對病例質量評分,通過AI智能、人工相結合技術方法,管控所有病例,通過閉環管理來提升病例管控效率及質量,并提升醫院病例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1病歷質控存在問題分析
(1)未能實現病例全覆蓋、高效質控。現階段醫院病例質控通過人工監測實現,雖然質控精準率高,但是質控人員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對進行病例形式質檢工作;受到質檢人員、工作效率等限制,病例有效檢測范圍較小,檢測病例數只能占據到病例總數的10%左右,病例形式質檢占用大量時間及精力,難以對病例深層次內含進行質控。
(2)終末病歷質控有待提升。終末病歷質控檢測多集中在事后,即便發現病例出現問題,也是要求事后補漏,并向相關科室、醫務人員等提出整改措施,導致最終的歸檔病歷涂改較多。
(3)病歷檢查質量參差不齊。傳統醫療質量監控方法的實施,由于參與了人工監測手段,因而容易滲透人為因素影響,出現放寬執行標準或視標準而不顧的現象,致使對質控標準的掌握不一致,執行不力,質量監控不到位,監控效力低下。
2AI智能技術在病歷質控中關鍵技術
2.1 AI智能質控的閉環管理流程
具體設計的AI智能質控的閉環管理流程見圖1所示。通過采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等AI智能技術構建病例錄入、病例提取以及質控排查,并對病例質量進行自動打分,篩選出低分數病例并提交為質控人員進行分析;人工分析確定病例需要進行整改時,則生成整改通知并讓對應醫生整改病例,若不需要整改則自動生產質控報表;通過實現閉環達到提高病例質控目的[3-5]。
圖1 AI智能質控的閉環管理流程圖
2.2 實施關鍵技術
病例中數據非結構化占比較高,根據統計分析占比超過80%,非結構化數據占比高會對對后續分析、利用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針對此種情況,可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病例數據結構化處理,后續完成數據清洗、質量質控及評價等工作[6~7]。
2.2.1 基于多層級自然語言的文本數據結構化:電子病歷文本數據結構化的有效實施途徑之一即為自然語言處理,通過自然語言技術對文本數據結構處理后,可轉換成計算機系統可理解、分析信息,從而提高機器系統可讀性[8]。依據病例質量評估結構,并確定存在爭議數據之后,可針對數據問題差異提出不同的數據清洗策略,以便提高數據質量。通過自然語言處理(LNP)技術可對數據缺失、異?;蛘哌壿嬊昂竺艿葐栴}進行處理,提取文本數據對填補可能存在缺失數據、核對文本數據準確性以及邏輯性;標記文本數據中無法自動填補數據。為得到后結構化數據更為豐富、精準度更高,通過多層級自然語言技術并以文本數據類型(包括有現病史、主訴等)為基礎構建數據提取模型,并避免出現信息提取錯誤或者數據遺漏等問題。通過對電子病歷中原始數據解析,識別文本中實體、屬性、關系等關鍵信息,并轉換成后結構化數據。
2.2.1 病例數據清洗:醫療文本數據包含有豐富的信息,具體包括有病因診斷、癥狀描述、檢測方法以及針對性的治療方法等,可為患者疾病規律分析、診斷以及藥物應用效果分析等提供參考[9]。但是在臨床癥狀以及醫學術語中描述方法具有多樣性特征,同時不同信息系統中關于疾病、治療、診斷等術語存在表達不統一問題,可以權威教材、行業規范等用詞為依據,采用分類算法(包括有支持向量機、分類回歸數等)、標準化數據清洗流程對自然語言進行規范化、標準化處理,便于病例用語規范化評價、匹配及分析關鍵信息。
2.2.3 構建數據質控體系:上述關鍵技術多是對已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后處理,為從源頭實現病例質量控制,需依質量控制標準構建內涵質控體系,對病例質量進行分析。主要功能包括有醫療文本結構化、質量評價、質量分析等[10~11]。
(1)醫療本文結構化。結構化提取病歷文本數據,內容有效、關鍵信息間關聯等。依據有關技術規范、標準等構建病歷各節點(如入院記錄-主述)內容模型,模型框架有體征、癥狀、檢查、疾病、手術等。通過語義分析、語言分詞等技術,實現病例文本后結構化處理。
(2)病例質量評價。對電子病歷進行質量評價并打分,給出病歷存在的質量內容,以便實現病歷問題快速定位,提高病歷質控精細化程度。病歷質量評價系統依據相關要求分類病例質控問題,如數據是否一致、書寫內容是否完整、是否依據診治實際情況書寫等,并構建質控規則庫、完成自動監控、反饋、提醒等功能,實現病例評價。
(3)病例質量分析。對相關科室甚至全院質量不高(打分偏低)病例進行匯總,對病例進行橫向、縱向分析,并通過便于展現的統計圖方式展示分析結果,以便為病例質管部門后續管理提供參考依據,輔助定位管理中存在問題,便于后續整改措施質量,提高病例質量管理水平及綜合能力。
3應用成效分析
3.1 應用效果分析
截止至2021年12月底,AI智能技術在醫院病例質控中應用良好,電子病歷機器質控率達到100%。隨著系統運行,為提高質控效率及精準度,系統為相關科室以及質控員等提供申述、反饋通道,由病例質控部門組織相關專家對反饋問題進行集中審核分析,并依據審核結果調整相關質控模型及評分機制,從而使得病例質控效率及結果精準度,大幅降低質控人員工作量及作業強度。將AI智能技術應用到病例質控中后,病例平均得分由最初76分提升至現階段的93分,病例質量得以明顯提升。以質控3000份病例為例,對AI智能技術與人工質控技術質控情況進行比對分析,具體結果見表1所示。AI智能技術質控效率較人工方式提升約50倍以上。
3.2 應用中表現問題分析
(1)數據適配。不同科室間病例數據適配問題突出,需進一步磨合。不同科室間存在明顯差異,以兒科以及內科為例,不同科室病例模板有明顯差異,導致病例數據結構存在明顯的異構情況,給AI智能質控系統帶來新的挑戰并顯著增加質控工作量,現場應用中仍需要對??撇±0暹M行訓練、學習,以便提升不同類型病例質控適配度,達到提升病例質檢效果目的。
(2)病例質控無法實現100%智能運行,仍需要質控員配合。為提高病例質控系統質量把控精度、質量,仍采用AI智能質檢、質控員復核方式,雖然質檢效率較以往的抽檢質控方式大幅提升,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4總結
醫療大數據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電子病歷是醫療大數據重要組成單元,其質量會影響醫療質量以及醫療大數據整體效果。在醫療病例管理中采用AI智能技術,有助于醫院臨床、管理以及科研等工作開展。
文中就對提出將AI智能技術應用到病例質控中,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達到提高病例質量目的。給出AI智能質控的閉環管理流程以及智能管控關鍵技術,并對實際應用成效進行分析。醫院通過采用AI智能技術后,病例質量得以明顯提升,同時質控人員工作量也明顯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例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祉呈,陳愛芬,黃頌列.基于AI技術的電子病歷質控系統構建與實踐[J].醫院管理論壇,2021,38(08):83-84+40.
[2]梁志剛,羅德芳,魏嵐,黃躍.CDSS用于電子病歷質量控制的開發設計與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21,16(03):23-27.
[3]吳騁,王志勇,徐蕾,周全.基于人工智能的電子病歷數據質量控制[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21,28(02):134-135+168.
[4]丁佳麗,史亞香,焦蘊.基于人工智能的病歷質控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21,16(02):45-48+53.
[5]邵春霞,蔡琴,錢躍飛.KPI用于電子病歷系統評估書寫質量改進方案的構建與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8):176-179.
[6]陳強,丁臘春,王譯,殷偉東.智能電子病歷質控系統研究與應用[J].醫學信息學雜志,2020,41(06):63-65+89.
[7]唐瑤,李凌,尹龍燕,鄧杰芳.臨床醫生質控員病歷質量質控大賽結果分析與改進措施[J].現代醫院,2020,20(05):679-681+685.
[8]龐紹華.基于電子病歷系統的病案質量管理方法分析[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9,30(06):733-735.
[9]解錦錦.電子病歷質控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山東大學,2018.
[10]沈潔,譚申生,曹建文.上海市病歷質控信息化督查實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7,24(06):32-33.
[11]張鑫,浦福興,季國忠.電子病歷質控體系的重要手段及質控點設置的探討[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6,27(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