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 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延展與深入,大學體育教育教學也在積極追求創新與升級。大學體育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身體機能與身體健康,并且能夠讓學生們養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的意識。因此備受師生的喜愛與關注[1]。然而通過各項教學實踐以及競賽成績對比不難發現,我國田徑體能訓練明顯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現行的體能訓練方法和方式仍舊需要科學化、合理化的提升與完善。因此,在大學田徑訓練中全面增強高校學生體能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得到更優質的體能鍛煉與專項訓練,而且能夠為尋找高校田徑優秀選手以及全面滿足高校大學生畢業體側等多個教育教學環節提供有力的支持與輔助。
新時期教育教學大環境下,全面提升高校田徑訓練中體能訓練質量和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教學實踐意義。眾所周知,田徑運動的各個項目都較為容易掌握和實踐操作,能夠有效增強大學生體能素質以及靈敏度[2]。與此同時,還能夠有效增強大學生身體協調性與柔韌度,效培養學生耐力與意志品質,讓學生們能夠養成積極主動的體育鍛煉習慣,并且田徑運動各單項指標對于高校大學生畢業體側極為重要,占據較高權重比。全面提升大學生體能訓練也能為將來高校大學生在畢業體測過程中打下一個良好扎實的基礎。(見表1)
表1 高校大學畢業生體側評分標準之單項指標與權重數據表
當前階段,大學田徑訓練中體能訓練的一個核心要點就是力量訓練[3]。針對力量訓練教育教學而言,要想在短期內全面提升大學生耐力與力量,教師可以展開較高強度的蛙跳訓練。蛙跳訓練也堪稱新時期大學田徑體能訓練中的最主要方式和最常見方法之一。這項訓練能夠全面增加大學生大腿、小腿以及腹部肌肉額髖關節肌肉的力量。在具體訓練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師或者體育教練員應當充分結合大學生不同運動水平,將每一組蛙跳設置數量在15~25 個區間。學生們在順利完成之后短暫休息40 秒時間。在具體訓練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是,學生們不應當在體能訓練過程中出現較長時間的間斷,每次訓練按照規定和身體不同情況完成5~10 組任務即可。并且在訓練過程中不能深蹲而是保持半蹲蛙跳,確保自身膝關節不被損傷。
針對大學生田徑訓練中體能訓練整個體系而言,速度與力量無疑是兩個先決條件與基本要素。鑒于這兩項訓練之間存在一定相似的生理學特點與特征,教師可以創新化的讓其在同一訓練項目中得以落實。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速度訓練而言,在全面開展速度訓練的過程中,應當讓速度訓練放置于力量訓練之前。教師應讓學生們保持一個較高的興奮度與積極參與性,并且在完成相應的速度訓練任務后在順理成章的進行力量訓練,進而有效避免對力量訓練給學生們體能帶來的一些超負荷影響。
在大學田徑訓練體能訓練體系中,柔韌性訓練能夠全面提升大學生各個關節的活動韌性與幅度,并且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肌肉組織、韌帶組織以及皮膚組織的伸展能力與彈力[4]。與此同時,大學生自身的身體柔韌性高低在某種程度上將直接影響各項體育運動的成績。鑒于此,大學體育教師以及教練員必須要展開科學、合理、系統化的柔韌性訓練,進而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并且讓學生們能夠在體育運動中動作更加便捷、輕盈、游刃有余。當前階段,大學田徑訓練中柔韌性訓練通常基本訓練有踢腿、壓腿、擺腿以及轉腰等基本動作。大學體育教師以及教練員應當結合學生身體素質和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與選擇,進而讓每一名學生的身體柔韌度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提高體能訓練教學的整體效果。
新時期大環境下,大學體育教師想要在田徑體能訓練中全面提升高校學生以及田徑運動員的耐力與體力,就必須精心設計和巧妙構思一些較為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的體能訓練任務。大學體育教師應當對學生們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體能訓練過程中增加一些強度,并且對體能訓練模式進行創新化的升級與完善,進而讓整個體能訓練更加規范、科學、合理,符合高校大學生以及運動員的不同運動需求。
在當前階段全面增強大學生田徑體能訓練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大學體育教師必須要能夠結合全體學生的體能狀態和身體綜合素質進行時間與強度的合理分配與調整。具體來講,大學體育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容以及教學計劃有的放矢的按照靈敏、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各項訓練順序進行體能訓練項目的編排與設計。并且結合實際教學進展情況添加一些高強度項目以及沖刺項目,提高大學生以及運動員們的心肺系統鍛煉效果,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體能儲備。
新時期教育教學大環境下,針對高校許多大學生而言,相比枯燥、乏味的專業課,學生們無疑更加喜愛體育課學習與各項體育運動。然而結合當前高校體育田徑教學模式和方法而言,大部分課程模式與課程設計較為固化且單一,教師在體能訓練過程中,僅僅是讓學生們進行相應的跑步訓練或者自由活動舒展身體,提高關節柔韌度。這種缺乏專業性的訓練方式和教學模式必然會降低大學生們的體育運動興趣與探究欲望。鑒于此,大學體育教師應當徹底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與思想,為學生們精心創設多元化的體能訓練教學模式,并且結合當前大學生們不同身體素質與專業程度,制定分層化的田徑訓練體能訓練教學方式。比如針對一些體能較好,精力旺盛且活潑好動的學生,可以選擇具備較高強度和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體能訓練方法。針對體能較弱以及身體素質較差的大學生,則循序漸進的合理化加強學生體能儲備,并且讓這部分學生逐漸適應不同強度體能訓練,最終找到正確方式和技巧,形成體能訓練的共同進步。
對新時期高校大學生而言,學生們無論是年齡上還是心理上都已經日趨成熟,并且對各種新鮮事物已經擁有自己的獨特想法、觀點與認知。教師想要全面提升田徑訓練中的體能訓練教育質量和力度,應當充分利用和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技術與多媒體設備增強體能訓練教學的趣味性與新穎性。舉例說明,在日常展開體能訓練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準備一些優質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以及奧運會田徑賽事的精彩視頻集錦微課小課件,讓學生們在短短十分鐘左右時間充分感受到田徑運動的無窮魅力以及“力與美”的完美展示,進而對田徑運動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欲望。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們準備一些國內外較為專業的田徑體能訓練教學小視頻,讓學生們利用手機下載或者在線觀看,提前掌握一些動作要領和科學化訓練技巧。接下來,教師在正式開展體能訓練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必然會輕車熟路、水到渠成。讓整個田徑體能訓練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趣味十足、新穎別致,有效提高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和體能訓練效果。
除了上述兩大有效策略之外,針對大學田徑訓練中的體能訓練全面開展與落實過程中,大學體育教師必須要完整、精細、系統化的制定相應的制度與評測標準,并且能夠自始至終保持體能訓練教育教學的實效性與科學性。鑒于我國田徑體能訓練起步較晚并且整體水平有限,教師應當合理化制定相應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并且結合一定的田徑比賽、體能測試和創新教學不同方式調整體能訓練的教學方向與內容,力爭在最大程度上全面增強大學田徑訓練中體能訓練的整體效率和質量。
綜上所述,新時期教育教學背景下,全面增強大學田徑訓練中體能訓練各個要點創新化教學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大學體育教師應當結合訓練要點和訓練注意事項設定科學化、合理化、精細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計劃。并且結合大學生身體實際情況與體育學習不同需求,制定較為完善化的體能訓練體系,力爭讓大學田徑訓練中體能訓練整體水平和質量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