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秋紅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度逐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已經逐步成為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把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性格培養視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發展方向。我校不僅從學校制度中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做了明確規定,還成立了以學校領導為中心的教育部門,以班級為核心的心理教育主體,構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積極創設符合學生成長階段的心理教育活動,從不同的角度著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關愛學生成長為目標,明確學校領導、班主任教師以及心理健康教師的崗位職責,結合學校資源開展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關愛成長;教育心理學;教育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6-0020-02
Constructing the wa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aring and growing"
WAN Qiuhong? (Loufeng school,Suzhou Industrial Park,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a's education departm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year by year,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The school regards improv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character training as the key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ur school has not only made clear provisions 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rom the school system,but also established an education department with school leadership as the center,and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ubject with the class as the core,and constructed the network syste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ely creat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line with students' growth stage,and start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care for the growth of students as the goal,clear school leaders,class teachers and mental health teachers' job responsibilities,combined with school resource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ion;Caring for growth;Educational psychology;Educational practice
我國傳統教育更側重于對學生的科學知識、文化素養的培養工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穩步推進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進而更加關注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健康性。一個良好、健康的心理環境是學生良好價值觀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良好品質的根本途徑。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心問題,讓心理課程不能缺席學生的成長歷程。通過多種有效方式開展教育工作,讓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學生的發展更加全面,為學生構建科學發展的心理之路。
1.創新機制:呵護心靈,健康成長
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教育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個體體驗。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不僅要體現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要從學校的制度、校風、學風上加以引導。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氛圍,樹立積極向上的校風、校紀,從根源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豐富的心理教學實踐課程。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引導,能夠更加適應學校生活,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力,呵護他們的心靈,使其茁壯成長。
我校構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成立了“心理健康共同體”:心理專職教師任組長,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和蘇州市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的30位教師任組員,指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家長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并出臺了月考核方案;每個班都設有心理委員,觀察并匯報學生心理狀況。針對學生出現的典型的心理問題,學校組織開展了“陽光溫暖內心”的主題心理教育主題活動。前期,我校通過宣傳欄、橫幅的形式對活動進行宣傳。并且通過問卷調查、班會等方式,收集他們在學校、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出現的典型心理問題。由心理教師負責對問題進行收集、匯總,根據問卷的反饋內容制定相應的科普課程,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困惑。在團輔課上,學生對教師提到的問題比較熟悉,與老師的互動也很頻繁。通過學習,使學生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有了正確的認識,教給他們情緒疏導的正確方法。例如,與老師及時溝通、交流,與朋友談心、傾訴,還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有效形式進行心理疏導。并用積極、健康、富有力量的短片溫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充滿信心和希望,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值得一提的是,讓學生參與到心理劇的創作和錄制,更有利于學生的心理成長,我校自編自導自演的心理劇《錯位》獲2015年江蘇省中小學校園心理劇比賽一等獎;《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獲2017年園區中小學校園心理劇比賽一等獎。
2.志愿活動:奉獻他人,成長自我
奉獻精神作為中華兒女的偉大民族精神,它是構建中國核心競爭力的靈魂,也是一種愛的體現。對于學生個人而言,學習高尚的雷鋒精神,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體現個人價值,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尋找生命的意義。通過開展豐富的公益性活動,可以讓學生的內心更加充盈,可以使孩子在思想上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同時也體會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也是個人價值的一種體現。學校應該發揮主導地位,給學生創設一個積極的發展條件,起到一個正向的導向作用。
例如,在三月“雷鋒”月時,學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組織學生開展“學雷鋒、獻愛心”的公益活動。我校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了多項豐富多彩的獻愛心等實踐活動。有些班級去看望養老院的孤寡老人。孩子們給這些老人們帶去溫暖、帶去歡樂的同時,自己也得到成長:讓他們更加明白陪伴的意義,感受與家人相處時親情的溫暖。有些班級的學生,在了解到我國的貧困山區還有一些跟他們年齡差不多大的孩子由于教育資源的匱乏讀不了書時,聯合郵政局開展“愛心包裹”捐贈,并與接受包裹的貧困孩子結對,開展通信活動。活動中,學生用文字將自己的公益體驗記錄下來,表達出自己最真摯的情感。學校將活動中的典型事例整理出來,以宣傳欄的形式進行,從而達到了教育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自我,成就自我,更加明確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愛在家庭:課題研究,攜手成長
家庭是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活動場所,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來說,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一個優
質的家庭環境、溫馨的家庭氛圍能讓學生的心理得到良性的發展,讓他們更具有安全感。如果把茁壯成長的學生比喻成一棵大樹,那么家庭就是為這棵樹提供養料的肥沃土壤。將學校心理教育與家庭有效融合,發揮優勢,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我校承擔了一項省級課題《葉圣陶家庭教育思想與“城鄉結合”九年一貫制學校特色家庭教育建設研究》,將課題研究與心理教育相結合,學校增強與家長的溝通,及時全面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做到當他們有良好習慣時及時表揚,養成錯誤習慣時可以及時糾正。
為了更好地使家庭教育發揮積極作用,更好地為孩子的心理教育添磚加瓦。我校結合具體情況實施了以下措施:我校以班級為單位,與學生家長保持長期穩定聯系。通過給家長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培訓課的形式,讓家長改變觀念,明確教育重點。不僅僅要注重學生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內心的情感養成。由于我校處于城鄉結合部,學生和家長之間溝通較少,易產生隔閡,針對這一情況,由班主任組織定期召開家長和學生的交談會,增強學生與家長的了解互動。學校面向學生家長開展定期互動活動,對學生在這一階段內出現的問題跟家長匯報,并現場答疑解惑,讓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提高他們的教育能力。我校充分利用線上平臺,召開“如何在長假中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如何緩解復課焦慮”的線上家長會;面對二孩家庭教育難題,開展“家有二孩平衡愛”等云端講座。每年,我校還會舉辦“親子運動會”,開設一些由學生和家長合作才能完成的體育項目。讓家長和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增強溝通,在相互配合中增進感情。一個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素養的有力保障。我校因此也被評為蘇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優秀項目學校。
學校將“關愛·成長”的心理教育理念作為開展學生工作的根本目標,將它融入到各項教育活動之中。它不僅體現在學校的制度中,還體現在學校的辦學氛圍中,體現在日常的教育課堂中。學校致力于給學生構建健康、良好的發展環境,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我校結合學生的階段發展特點,主動發現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幫助學生走出困境。積極利用各類教學資源和教育手段,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地位,始終把學生工作視為教育的核心和重點。增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與學生家長共同構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充分有力的保障。通過全校師生的努力,我校在心理素質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將繼續努力往縱深發展,為學生發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陳虹.大力推進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訪“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始人孟萬金教授[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09S):7-9
[2]仇煒,李旭東,龔柏文,等.“互聯網+”背景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32):104-105
[3]陳虹.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工作—訪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01):4-6
[4]麻超,潘麗君,吳雪,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6(0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