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夢怡
摘? 要:隨著江蘇省推行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幼兒園的區域游戲就開始受到重視。相較于集體教學活動,區域游戲更重視幼兒的興趣和自主性,兼顧了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但面對每個區域的人數、材料等的限制,紀律、規則無形中滲透在區域游戲中。面對這其中的紀律和幼兒選擇的自由,教師往往難以平衡。因此,筆者結合理論與實踐來談談區域游戲中幼兒的規則培養,以期為幼兒教師提供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游戲;紀律;規則;適宜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6-0065-02
On the discipline and rules in kindergarten regional games
JIN Mengyi? (Xiuyi kindergarten,Kunshan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project in Jiangsu Province,the regional games of kindergartens began to receive atten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ll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regional gam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children's interest and autonomy,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However,in the fac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number of people and materials in each area,disciplines and rules infiltrate into the regional games. In the face of the discipline and children's freedom of choice,teachers are often difficult to balance. Therefore,the author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alk about the rule training of children in regional game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direction for preschool teachers.
【Keywords】Kindergarten;Regional games;Discipline;Rules;Suitability evaluation
推行課程游戲化項目之后,區域游戲就開始進入幼兒園,并格外受到重視。我們不能否認,區域游戲相較于集體教育活動使得幼兒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游戲,也能符合他們的興趣與需要,同時又兼顧了個體差異。但是,進行了區域游戲就一定能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嗎?我想,我看到的不是這樣。所以,幼兒教師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幼兒在區域游戲中養成良好的紀律與規則呢?
1.區域游戲中的紀律和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否兼得
在幼兒眼中,教師依然是權威一樣的存在。雖然我們老師在區域活動中基本是不進行干涉的,但這樣小班長管小組長,小組長管組員的近乎小學化的管理模式實質上就是教師的一種“授權”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既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也不能進行自己喜歡的游戲。所以就更談不上符合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主性了。
但我也能理解教師對于區域游戲中管理問題的煩惱。畢竟開設的區域就這么多,人數、材料又有很大限制,而且往往有幾個很受幼兒歡迎的區域和不怎么受幼兒喜歡的區域。這些問題都是使幼兒自主性在區域游戲中受限的障礙。那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如何能解決這些困難呢?
(1)?????? 以游戲精神為切入點,區域游戲不浮于表面
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建設目標指出要以游戲精神為切入點,全面實施幼兒園課程改革,貫徹落實《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其中的游戲精神是指自由、自主、創造和愉悅。我們現在強調以幼兒為主體,要“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所以教師首先要改造我們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我們要認識到“兒童是一個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正如蒙臺梭利教育中雖然十分重視“紀律”,同時更重視“自由”,她的教法是以“自由”為基礎的教法。她提出:“協助孩子獲得自由,避免限制孩子自發性的活動。”但是蒙臺梭利的自由性,并不是對孩子的放縱,而是對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取消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強調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在我看來,紀律是自由的保障,是以自由為前提條件的,真正的規則是從自由中走出的。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適宜的、豐富的材料,營造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做到讓幼兒對區域游戲進行自主的選擇。而不是采用“授權”的管理模式或是外在的強化物造成一種“井然有序”的假象。要真正做到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鼓勵他們主動創造,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2)?????? 與幼兒共同制定紀律和規則
的確,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往往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區域人數、材料的限制;有的區域很受歡迎,有的區域卻無人問津;有的幼兒堅持性不夠,注意力難以集中在一個區域的游戲中;幼兒玩的太過興奮,難以平靜……。
但是,從我實踐中可以看出,大班幼兒大部分已經養成了很好的規則意識。而且根據《指南》,大班幼兒無論是在語言表達、思維等各方面的發展都可以使教師相信:他們具有制定規則的能力。高杉自子在《與孩子們共同生活中》寫到:“要把幼兒園的活動看做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創造和經營的生活,而不是教師預設好了的呆板的摹本。”規則,從自由和尊重中走來。其實,給了孩子自由,孩子不僅可以在智能上獲得滿足,而且還能學會自律。幼兒對于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也就是受到大家公認的規則,往往幼兒更樂于去遵守。在制定的過程中,幼兒也能學會怎樣與同伴相處,怎樣進行區域游戲才不會影響他人。這是一個雙贏的方法,既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建立起更為和諧親密的師幼關系。
(3)?????? 合理利用外在強化物
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教師使用小貼花是極為常見的方法,也是比較有效的。但這種外在強化物不能過度使用,以致遏制了幼兒游戲的欲望。何況,教師還是應該對幼兒多進行正強化而不是懲罰的方式。
(4)營造輕松有序的環境
瑞吉歐的教育工作者相信:“環境是第三位老師。”蒙臺梭利也強調要為幼兒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她在《童年的秘密》中寫到:“要幫助一個兒童,我們就必須給他提供一個能使他自由發展的環境。”
教師完全可以從區域的環境布置中滲透一種規則感和秩序感,增加幼兒的參與度。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遵守紀律,感受紀律中有秩序的美感。此外,教師可以與幼兒進行良好的互動,行為互動像是摸摸幼兒的頭作為提醒,語言互動像是輕聲提醒幼兒等方式。批評和懲罰往往會對幼兒造成傷害。適宜的物質環境,愉快的心理環境才能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
2.教師適宜的評價有助于幼兒在區域游戲中遵守紀律
我一直相信,教師適宜的評價之于幼兒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得幼兒對于剛才進行的區域游戲中零散的經驗進行自我建構,促進其進一步的發展。但教師要做出適宜的評價,首先,必須是在觀察了解幼兒的基礎上,而不是盲目進行主觀判斷。盧梭說:“要尊重兒童,不要急于對他做出或好或壞的判斷。”《指南》中也指出教師應該是幼兒的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觀察能力是幼兒教師一項極為重要的能力,我們的課程游戲化六個支架中就很強調教師的觀察,要記錄下幼兒的“WA”時刻。
其次,教師的評價應更為具體,而不是籠統地來一句“你不應該去其他區域”來作為懲罰的理由。教師不是外在地賦予其系統性,而是讓幼兒充分表現,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必要的授助。教師完全可以先詢問一下幼兒,耐心細致地跟他說明原因,或是教給他一些交往的策略,像是通過詢問娃娃家幼兒“你們能讓我加入你們嗎?”或是“我是來錄制你們演出的攝像師”等方式來進入自己想玩的區域。直接干脆的批評和懲罰會使得幼兒喪失區域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區域游戲中的紀律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師可以將之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紀律,而不是用懲罰和命令來強迫幼兒遵守紀律。與此同時,在關注紀律的同時,更要注意到幼兒自主性的發展,教師必須認識到這兩者不是對立而是辯證統一的。只有尊重幼兒的主體性,才能真正發揮區域游戲的作用,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蒙臺梭利,任代文譯校.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高杉自子,王小英譯,李季湄校.與孩子們共同生活—幼兒教育的原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卡洛琳·愛德華茲 萊拉·甘第尼 喬治·福爾曼,羅雅芬等譯.兒童的一百種語言[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蒙臺梭利,馬榮根譯,單中惠校.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盧梭,彭正梅譯.愛彌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