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丙淑
【摘? 要】幼兒從幼兒園教育步入小學教育這一過程是有過渡期的,怎么讓幼兒平穩進入小學校園,適應小學教育的生活環境,健康快樂地成長。已經是學校、教師、家長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同時,幼小銜接工作也暴露了許多重大的問題,值得教育工作者關注、研究并尋找解決策略。
【關鍵詞】幼小銜接;問題;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4-0168-02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Connection of Kindergarten and Elementary Schools
(Longquan Street Center Kindergarten, Teng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YAN Bingshu
【Abstract】There is a transition period from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o primary education. How to make children enter primary school campus smoothly, adapt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and grow up healthily and happily. It is already a social problem of general concern to schools, teachers and par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young cohesion work has also exposed many important problems, which deserve the attention of educators, research and find solutions.
【Keywords】The connection of kindergarten and elementary schools; Problem; Strategy study
在基礎教育階段,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不同,因此學生在步入新的學習環境都會出現過渡期,都要有一段合理的適應時間。幼兒呈現低齡化特點,教師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一、幼小銜接中出現的問題
(一)環境差異
幼兒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一般幼兒園生活環境布置得非常漂亮,花朵、小草、小動物、卡通,環境五顏六色,吸引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室內室外都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教學玩具。在生活中,教師要負責幼兒的飲食、睡眠、排尿、排便等,生活照顧上無微不至,幼兒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小學校園環境則是簡單的教室和點綴著幾棵大樹的操場,沒有了五彩繽紛的顏色,也沒有各種玩具,在小學所有都要靠自己來完成,這使剛剛步入小學的幼兒無法馬上完成身份上的變化。因此,幼兒常常會表現出無法適應環境的行為。
(二)學習形式轉變
幼兒在幼兒園接受教育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幼兒主要以啟蒙教育為主。幼兒教師帶領幼兒的學習主要通過游戲的形式來完成,內容簡單、氣氛輕松、心情愉悅,充滿了樂趣。小學教育中,學生要遵守上課的時間及教師的教學安排。學生時刻處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沒有游戲,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對于剛剛步入小學校園的幼兒來說這是難以接受的,要求幼兒馬上適應新的學習形式是很困難的。
(三)教學方法不同
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以趣味為引,讓幼兒在玩鬧中學習。小學教師有正規統一的教材,有完整的教學計劃,完善的教授系統,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專業性也更強。需要多種學科穿插學習。對學生不僅僅需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還要有獨立掌握完成各個學科技能的能力。突然嚴苛的教學變化對于剛剛步入小學校園的幼兒是一個巨大挑戰。
(四)幼小銜接浮于表面
目前,幼小銜接主要有模擬小學教室的環境,組織參觀小學校園,參加小學生的課外活動,邀請小學生分享學習感受,為家長開展講座。雖然形式多樣,考慮比較周全。但沒有以幼兒本身為主,不能讓幼兒對于小學教育得到充分的了解,幼兒感觸不深,結果造成幼小銜接時間被不斷拉長。
(五)教師與家長觀念脫節
社會在不斷發展,時代在不斷進步。教師與家長面對幼小銜接問題上與現實生活脫節。幼兒教師由于長時間工作是以幼兒最開始入園的要求為準。從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學習方式、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通過實踐總結出一套適應幼兒在幼兒園成長的理論。忽略了幼兒也在變化,也在成長。當突然面對幼小銜接的問題上不知所措,一時想不到解決的辦法,依照慣性思維又回到原來的教學觀念上。目前,很多幼兒園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有意識地把家長教育納入其中。但由于社會加速發展,家長疲于面對外部工作上的壓力,沒有時間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思想陳舊,不夠重視。然而還有些家長為了幼兒能夠適應小學生活,錯誤地提前讓幼兒完成小學前期學業,造成幼兒對小學教育出現排斥,給后期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困難,為了糾正幼兒的偏差浪費了大量時間。
二、解決幼小銜接出現的問題
(一)加強宣傳引導
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要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所有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活動的開展都要圍繞著幼兒展開。幼小銜接工作在教育中起到承接作用,它不僅是幼兒入學前期打基礎工作,也是幼兒能夠快速地投入小學學習的重要過程,為幼兒更好地適應以后的生活做出鋪墊,只有幼兒積極主動地去適應周邊環境的改變,才能培養出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
幼兒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幼兒在幼兒園和學生在學校的不同,有意識地通過如廁、飲食、玩樂等逐步調整方法,培養幼兒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逐步培養幼兒獨立動手,自我照料的能力。經常布置一些簡單的任務,引導幼兒獨立完成。小學低年級教師應多多參觀幼兒的教學過程,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把它們融入小學教學中,讓幼兒從心理上有一個緩慢的過渡時間。家長也要轉變教育理念多多參與幼兒園、學校組織的學習講座,認真學習,勤加思考,多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
(二)加強幼小互動
強化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交流,開展“開放日”活動。小學生回歸幼兒園,和即將步入小學生活的幼兒一起生活一天,讓小學生把好的習慣帶到幼兒園,使幼兒心理上逐步接受之后的轉變。幼兒也可以走進校園,和小學生一起升國旗,做早操,參加課外活動,在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下走進課堂,和小學生一起學習,了解幼兒的感受。
這樣,幼兒園與小學建立互動機制,通過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的互助交流,讓雙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有了新的認識。在座談會上分析幼兒在園內和校內的心理和行為的變化,給予評價,還能發掘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改進措施,為之后幼兒能夠更好地進入課堂作準備。
(三)幼兒園與家長緊密合作
幼兒園基本沒有教學任務,小學教學具有緊張的課時安排。在小學中,教師布置作業后學生要受到監督和指導,同時學生也會受到教師的獎懲。因此,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養成獨立完成一件任務的能力。在幼兒活動中,多觀察幼兒之間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導幼兒尊重他人,認同對方的情感。家長也應帶著孩子走出去,多和周圍的小朋友玩鬧,互相邀請對方到家中做客,在交往中幼兒出現不合理的表現,家長要及時做好記錄,分享給教師,和教師共同分析幼兒背后深層次的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培養幼兒形成獨立、自律人格的先決條件。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事無巨細全部包辦。長此以往,幼兒容易形成依賴心理。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
三、結語
幼小銜接工作是幼兒真正意義上適應新環境作出改變的第一步。因此,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以幼兒為本,充分調動幼兒園、教師、家長的積極性,圍繞著幼兒的心理和行為方式做出努力。思想上要重視,行動上要迅速,互相加強溝通,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積極適應新環境的能力,為今后步入小學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遲佳鳴,李慶云.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6(24).
[2]欒萍萍.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1(26).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