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英
【摘 ?要】班集體建設在小學教育過程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很多小學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存在管理方法陳舊、人際關系不和諧、教學形式化等問題,所以學校要重視和加強班集體的建設,對班集體建設方面進行優化和創新,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班集體的建設和管理中,共同構建班集體的核心價值觀,促進班集體建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班集體建設 ;核心價值觀;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063-03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lass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First Primary School of Experimental School of Xishan Senior Middle School, Jiangsu Province,China)ZHANG Liying
【Abstract】Class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Many elementary schools have problems such as outdated management methods, discorda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formalized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class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Therefore, schoo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ollectives, optimize and innovate in class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and encourage each student to be active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lass collective, jointly build the core values of the class collectiv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Keywords】Class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Core values; New curriculum reform
在新課標教育體系改革下,班集體建設在小學教育過程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班集體建設是學校和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將班級這個最基層的組織培養成以完成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個性特點為目的的班集體。所以班集體建設的宗旨是促進班集體每個成員個性化地、和諧地發展。因此,在共同學習和生活的過程當中,教師應充分發揮集體的重要性以及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營造一個非常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小學班集體建設的意義
建設良好的班集體無論是對學生、教師還是學校,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其一,小學班集體建設可以促進學生個體向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其二,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是具有一定吸引力、凝聚力和活力的大家庭,能使學生在這個家庭里面能感受一定的溫暖,進而給學生創造一定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促進學校良好風氣的形成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其三,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有助于學生形成團體意識。教師通過組織一定的集體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團結合作,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二、我國小學班集體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小學班集體制度建設缺乏一定的民主性
目前,在很多小學班集體制度建設過程中,班主任是主要的決策者,班規基本上都是由班主任來制定,在沒有征求學生的意見和考慮學生實際需求的前提下,將班規強加給學生來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并且在班級在管理過程當中,班主任對接到的新班級在管理方面沒有一定的規劃,再加上平時事務比較繁雜,通常就采用傳統的“班級干部負責制”來進行班級的管理,讓班干部為自己分擔一部分班級的管理任務。但是班主任對班干部的任命大多數都是自己指定的,通常很少采取公開投票的方式來進行選取。而且班級的管理只有班干部才能參與其中,其他同學只是被管理者,這讓很多學生心理產生了不平衡從而不配合班干部的管理。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也是聽之任之,一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心態,導致班級常規管理越來越差。
(二)班集體當中關系表現不夠和諧
在班集體當中,人際關系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對班集體的建設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一個班集體里面人際關系不單單指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所以人際關系的和諧它體現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交往、交流、分享所形成的一種親密感和和諧感。但是目前,很多小學班集體在建設過程中都出現一些人際關系不和諧的情況。因為小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通常會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導向來尋找自己的朋友,所以在班集體當中會形成以共同興趣愛好為基礎的小團體,對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產生一定的排斥,從而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出現了一定的障礙。有的班主任在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習好的學生和班干部過度偏愛,疏遠了其他學生,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心理上出現了不自信和自卑的情況,日久天長,缺少關注的學生就會變得沉默寡言、特立獨行,對班級活動也不愿意積極參加,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班集體文化建設不切合實際
很多教師并沒有認識到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對于班級文化的建設只是為了應付學校的評比活動,把班集體文化建設當作門面來對待,教室的文化布置只是起到了對教室的裝飾作用,并沒有對學生起到實際性的文化熏陶作用。學生對于教室里面展示的相關文化并沒有一定的理解和認知,這樣的文化建設就形同虛設。教師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不積極舉行班級活動,忽略了班級活動的重要性,舉行班級活動只是為了響應學校號召。有的教師覺得舉行班級活動不僅占用自己的休息時間,而且還會占用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就利用學生的活動時間來給學生補課;還有很多教師對于日常班會、例會的開展也只是走個過場,這就導致學生在遇到班級榮譽的事情上就缺乏一定的凝聚力,讓班級建設越來越糟糕。
三、加強小學班集體建設的有效策略
(一)給班集體制定明確的奮斗目標
在班集體目標制定過程中,教師一定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在接手一個班級之后先要對班級的學生進行逐個了解,掌握他們的興趣愛好,并且在吸取一些其他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后,制定出學生樂意接受和易于達到的目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預先擬定一些班級的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然后以班會的形式讓大家對教師擬定的班級目標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最后,教師和班干部結合學生的建議,再認真研究,確定班級的奮斗目標。在班級目標確定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在后期目標的實現過程當中學生也會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也為以后制定個人目標提供了一定的依據。比如,可以把班級短期奮斗目標確定為:班集體本周要爭取紀律流動紅旗;中期目標確定為: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而長期目標就可以制定為:讓學生德、智、體達到全面發展。在實現班級目標的過程當中,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在學習上缺乏一定的自信,對班級的奮斗目標也不樂意去完成,班主任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長處進行一個正確的認識,發掘自己的學習潛力,引導學生向班級奮斗目標以及個人目標努力,進而加快班集體建設進程。
(二)給班集體塑造良好的班級風氣
良好的班級風氣不僅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在班集體建設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塑造良好的班集體風氣:其一,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讓學生自覺遵守班級紀律,認可班集體的制度。比如學校鈴聲一響,要讓學生馬上回到教室做好上課的準備,這就讓學生明白鈴聲一響就是代表要上課了,書桌上的東西要擺放整齊,保持安靜。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在腦袋里面形成一種潛意識,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其二,通過一定的集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注重集體活動的重要性,帶領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與社會人員進行一定的交往,多與大自然接觸,進而讓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然,鍛煉他們團結協作的能力,開闊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團隊榮譽感。同時在集體活動的設置當中,還可以邀請其他科任教師參加,增進學生與其他課任教師之間的感情。教師還要對課程進行合理的設計,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條件來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和精神世界。
(三)提高班集體建設過程中教師的綜合素養
班級建設中,教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充當班集體建設的引導者和決策者,也充當班集體建設的監督者。所以在班級建設過程當中,班主任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為了做好班級建設工作,教師要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用心對待班集體發生的每一件事,讓學生喜歡上自己。通常大多數學生比較喜歡幽默、寬容、賞罰分明、善良、愛笑的教師,不喜歡愛批評、布置作業多、表情冷淡、不喜歡說話的教師。所以要想得到學生的認同,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從內心喜歡自己、敬仰自己,并且將自己當作人生的奮斗榜樣,使學生形成長大后也要成為優秀的人的想法。這樣,學生才會聽教師的話,沿著教師的教學目標進行發展。與此同時,在班集體建設過程當中,教師還要跟學生和家長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在家里面的一些情況,然后根據相關情況給學生制定一定的學習目標。另外,教師要跟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交流,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尊重學生的需求,并將學生的需求傳達給家長,讓家長積極配合,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發展。
四、結語
教師、學生和家長需要共同努力建設班集體,才能將班集體建設成一個學生喜歡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里面,學生能感覺到一定的溫暖,成長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并且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積極參加班集體組織的各項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精神世界,跟著教師制定的班集體目標一步一步往前走,進而共同努力實現目標,讓班集體的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英利,董靜.小學班集體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8).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