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內容摘要:在新教研教改背景下,對小學階段的各個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糾正了教學內容,而且在教學方法上有了更多創新的模式。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教學研究的不斷改革也對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時,應讓學生處于主導地位。為了使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應該增加對閱讀教學的重視,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將使學生提高其綜合語文素養,不斷提高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正在語文教學中逐步得到實施,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研究主題,探索了教研教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閱讀 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還要培養學生對深度閱讀的興趣,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趣味。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應該聽老師講授語文基礎知識,而且還要欣賞更多優秀的文章,只有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才能寫出好文章。通過深入學習,學生將能夠通過整合知識點來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同時,教師還應注意為這些學生創造一個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使他們自發地培養對閱讀的興趣。
一.創建閱讀環境并激發對閱讀的興趣
1.互聯網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定位策略。在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學生閱讀已從平面化到三維化,信息變得海量及時,內容也從相對簡單變為豐富,有圖有聲有視頻,引導學生快樂地閱讀,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以便學生有計劃的進行閱讀。盡管小學語言的文字內容豐富多樣,但畢竟容量有限,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必要在課堂內外尋找整合閱讀的重點。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時,則應引導學生找到描述作者巴金生平的文章,以供閱讀。學習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冀中的地道戰》時,指導學生在互聯網上搜索抗日戰爭錄像。
互聯網上的許多網站都為學生設立了“學生論壇”部分,并為孩子們的課外閱讀提供了豐富的展位。通過在線閱讀,學生可以在展位上不斷表達自己,豐富自己并享受學習的過程。當閱讀精彩動人的地方時,可以隨時按鍵盤,寫自己的話,并與老師和同學交流以進行研究。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實現實時在線交流,給那些通常有想法但仍然沒有勇氣的孩子提供機會。
2.加強閱讀討論,培養閱讀思維。小學語文教師不應在閱讀教學中直接向學生傳達固定答案,而應組織他們討論和探索閱讀課文,為學生思考的延伸提供支持,并讓學生有機會表達他們對閱讀的理解。同時,教師應在閱讀課上尊重學生的言語,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審視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來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分解思維,從而使學生的閱讀思維得到很好地培養和鍛煉。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在牛肚里旅行》課時,根據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基本理解,組織學生根據角色大聲朗讀。之后,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來指導下一次閱讀活動。學生反思紅頭與青頭之間對話的情感,他們發生了什么樣的情感變化,他們的“旅程”路線,在哪里可以看到紅頭與青頭之間的深厚友誼,以及組織學生再次閱讀和討論,讓小組同學圍繞老師分配的問題任務交換意見,通過閱讀和學習本文,讓學生談論他們對友誼的理解,然后逐步提高學生閱讀反思的深度。
二.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分析
1.創新課堂模式,提高閱讀體驗。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占據權威的教學位置。學生只能在課堂閱讀活動中被動地跟隨老師。從長遠來看,這種教學方法將嚴重阻礙學生閱讀技能的可持續發展。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語文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使學生真正地學習閱讀方法,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大膽創新課堂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閱讀和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自行完成閱讀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前傳達本課的主要學習要點,例如字詞、語句、段落,對西沙群島的閱讀和理解,以便學生能夠適當地做好準備,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分組學習。在獨立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合作完成更困難地閱讀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文本語言技能,理解和掌握風景寫法,以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
2.通過教科書內容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閱讀的目的是實現意義的建構,意義的獲得取決于許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將閱讀對象放在原有的特定自然或社會狀況可以幫助學生進行主題的理解。學生將更深入、更準確地理解閱讀目的。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獲得的大部分知識都來自教科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某些教學策略。不能使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必須學會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并與學生溝通,以真正幫助他們掌握閱讀技巧。除了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析教科書之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列出教科書的一般框架。對于語言學習,它是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的結合。教師必須掌握各種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同時,教師在教學生時應注意鼓勵學生。有些學生可能會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感到不好意思。此時,老師可以鼓勵他們,幫助其進行問題思考[1]。
3.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對閱讀的興趣。學生可以從自己的愛好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閱讀材料,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推薦。由于許多學生經常對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感到困惑,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來提供幫助,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章讀物。一些課外閱讀材料可能使這個年齡的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師應考慮到他們的理解,并對材料的選擇做出其他判斷。在課堂中組織閱讀體驗展示,以交流閱讀體驗等。通過活動,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閱讀技巧,從而體驗閱讀的樂趣,從而更加熱情地致力于閱讀活動。教師還可以在課堂里留一些時間,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課堂問題,并鼓勵他們在遇到問題后提出,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小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大量文章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并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將形成自己的意見,而老師只需做好指導。活躍的環境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潛力[2]。因此,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環境和展示的機會,是教師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考慮的事情。鼓勵孩子敢于挑戰老師的“權威”并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老師來說,他的作用是在這個過程中指導孩子們。例如:當閱讀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師恩難忘》時,老師確保學生不會忘記課文的原因是,每次老師講課文時,學生都會講一個相關的故事,給學生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每篇課文結束后,老師還將提出復合文章內容的問題,要求學生理解,這將引發更深入地討論。本文中的教師教學方法值得語文教師學習。在這種教學中,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在閱讀時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5.總結和分享,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經常缺乏溝通,這會導致文章相對單一的理解。相同的閱讀材料也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師應鼓勵他們分組在一起,使用分組模式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然后將它們匯總在一起,以便每個小組可以對內容進行最終報告,將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爭議點進行討論,最后老師會提出建議并做出最終總結[3]。毫無疑問,這也形成了一種競爭的感覺,并讓學生展開思考。為了掌握學習的主要內容,除了這種更加開放的教學模式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與學生討論的開始時設定主題。使用此主題,并讓學生通過對已閱讀的文章進行回憶可以建立不同的聯想。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拓寬思路,使他們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點。
6.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緒變化完成自己的閱讀寫作。教師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及時的建議和指導,使學生可以成功地進行自己的閱讀寫作。當老師進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模仿學習別人寫的文章,學習文章的寫作順序和結構,選擇文章的材料并積累漂亮的詞句,然后實際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4]。通過模仿,學生將產生自己的思想并將其用于寫作中,以不斷提高他們的寫作技巧。文章中描述得鮮活的片段,不僅內容生動,語言形象生動,充滿了作者豐富的思想和情感。怎么把這種無聲的文本轉換成表達的語言,重現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形象,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寫作,這需要我們的老師根據教育需要,引導他們識別和欣賞語言。只有通過選擇“閱讀”的方式,發現語言和寫作的情感基調,我們才能與文本和作者產生共鳴。老師還鼓勵學生閱讀以前寫的日記,看看以前的自己和當前的自己之間是否存在差異,以便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能夠對之前編寫的內容并進行摘要和修改。
三.結論
閱讀是一生的過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需要適當的指導以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為他們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效率,教師應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相關的教學案例,不斷分析和總結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學水平。為了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展,為了拓寬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取分組的形式,以產生思想沖突的火花。
參考文獻
[1]王文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研究[J].才智,2019(24):15.
[2]周晶.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8):11-13.
[3]黃金蘭.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J].亞太教育,2019(08):78-79.
[4]王華.探究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科技資訊,2019,17(23):132+134.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