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微微
摘 要:舞蹈實訓是高校舞蹈專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舞蹈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的支持。近年來國內各高校的舞蹈實訓室不斷發展,已有了不俗的成果,但仍存在觀念、資金、舞蹈創編教學欠缺等問題。進一步研究高校舞蹈實訓室管理,使其更能滿足舞蹈實訓教學的實際需求,更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舞蹈實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舞蹈;舞蹈實訓室;教學管理;教學發展;綜合素養
注;本文系廣州工商學院2019年度實驗(實訓)室建設與管理專項課題“高校舞蹈實訓室專業教學現狀調查及教學發展研究”(2019-25)研究成果。
一、舞蹈實訓室建設和教學管理的現狀
前期通過對三十所高校的舞蹈實驗實訓室現狀進行調研,可知各高校藝術院系一般都配有舞蹈實訓室,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日常鍛煉場地。多數舞蹈實訓室由舊式練功房升級改建而成,有些學校未設有舞蹈實驗劇場、演播廳,或有設立卻硬件不足不敷使用,未能為教學成果的展示提供平臺與空間。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僅僅具備舞蹈技巧,不足以實現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高校藝術院系應借助舞蹈實訓室幫助學生開拓創作靈感,提供學習機會與展示機會。調研結果還顯示出,目前有些高校舞蹈實訓室設備雖多樣,但課外使用率不高。高校舞蹈實訓室教學過程中應進行合理規劃,營造良好的實驗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參與實驗訓練的熱情與積極性,鍛煉學生有關舞蹈藝術的專業技術能力,尤其應增強其領悟舞蹈藝術內涵、舞蹈創編的能力等。
二、舞蹈實訓室教學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
主要問題
(一)舞蹈實訓室教學觀念落后
就目前而言,使用舞蹈實訓室進行教學的觀念相對落后,主要體現為教學理念陳舊,導致實訓室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
實訓室專業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夯實有關舞蹈的文化理論知識基礎,并借助實踐的機會加深對舞蹈本身的理解,為往后的舞蹈表演和編創打好基礎。而有些學校可能存在對舞蹈文化背景和理論知識不夠重視,缺乏對實驗實訓室的科學管理,從而導致其中的多媒體設備和場地面積等硬件設施不達標,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此情況下,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二)缺乏專項資金
現階段,我國高校藝術院系的舞蹈實訓室建設呈良好態勢。通過前期數據調查可知,部分綜合性院校一間實訓室有多個教學用途,舞蹈實訓室需兼顧其他學科的使用,在面向舞蹈專業的同時,還需滿足校內其他專業的教學需求。另外,實訓室在課堂教學中的利用率較高,課余的使用率較低。這說明大多數院校對于舞蹈實驗實訓室的使用基本停留在發揮日常教學功能層面,實訓的學術創作功能并未在大多數院校中體現。
三、舞蹈教學的新需求
(一)舞蹈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
舞蹈作為一門學科并不是孤立的,其與美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一些學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聯系。這些課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卡琳娜·伐納在《舞蹈創編法》中提到:“為什么有些藝術作品特別能打動觀眾呢?是因為作品的內在結構跟人的心理結構完全同行同構,容易產生共鳴,欣賞舞蹈時,確實跟別的藝術不一樣,看到演員跳舞,自己確實有一種內模仿的感覺,感覺自己的身體也在動。”從美學的角度看,美的產生與審美對象相關,舞者的身體與舞者的意識、精神是緊密相連的。良好的動作技術技巧固然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外在條件,而理解能力、審美能力、用肢體動作表達情感的轉化能力,也是學生成長為成熟舞者的必要的內在條件。
因此,除了對外在的舞蹈動作足夠熟練外,學生還應從深層次體悟舞蹈內涵、理解舞蹈動作蘊含的情感。在舞蹈實訓室教學中合理地引入美學等其他學科知識,把教學推向更高層次,對學生而言是具有現實意義的,這也要求舞蹈教師有更強的綜合能力。
(二)舞蹈編創的培養
新時期舞蹈人才的培養方向不僅僅是舞臺上表演的舞者。目前,舞蹈編導專業是高校舞蹈院系近些年的新增專業,為社會輸送一大波編創人才。其教學的目的是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舞蹈技巧之外,還擁有創造性思維,具備堅實的舞蹈理論基礎及能利用理論研究進行藝術創作的能力。此外,近年來社會上不斷提倡和呼吁保護民俗文化,民族舞蹈、古典舞蹈作為舞蹈的重要板塊,肩負著吸引青年群眾認識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不斷發展的責任。高校舞蹈專業的學生如果將來從事民族舞蹈、古典舞蹈的編創,將面臨挖掘、研究、利用傳統文化的使命。如何從民間生產生活中發現素材、提煉動作。以專業手法思路創作優秀舞蹈作品,是新時代對高校舞蹈學生的考驗。
四、舞蹈實訓室適應實訓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更新舞蹈實訓教學方法體系
高校舞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要適應社會的需要,隨著我國文化需求不斷深入發展、變化,高校舞蹈專業的培養目標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培養具有較強舞蹈教學實踐能力的高綜合素養舞蹈專業人才為目標。更新舞蹈實訓教學體系,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舞蹈實訓教學應豐富實訓課程的內容,如舞蹈編創、表演方向可增加教育心理學、教育實習、中國古典文學史和藝術采風等方面的課程。其次,綜合多方信息,邀請其他高校的舞蹈專業學生來本校交流表演,以學分形式鼓勵本校學生觀看舞蹈演出并撰寫觀看感悟。學生要想形成對舞蹈作品的鑒賞力,需要在作品背后的舞蹈文化上下功夫。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也就在演繹著某個民族、地區的文化,演繹得好壞直接與舞者對此民族的情感特征和文化知識的認識相關。如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獨特的三灶鶴舞,三灶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對白鶴覓食、飛翔、梳毛、拍打翅膀等動作和生物習性有了非常充分的觀察,從而創造出形象傳神的民間舞蹈。如果對三灶鎮的民俗民風民情沒有基本的了解,對其文化歷史背景沒有提煉,必然無法演繹好這種舞蹈。學生要通過成功的舞蹈演繹來理解作品背后的內涵。
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先進的實訓器材、設備,是保證學生高效學習的前提,而以上教學方法的落實,需要舞蹈實訓室的硬件升級和管理配合。因此學校應對實訓室做好統籌規劃,數量上盡量避免舞蹈實訓室過載,讓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實訓時長;諸如鋼琴、音響、鏡子、把桿、多媒體等設備,還需注意采購符合教學需求的規格。如果要邀請其他高校舞蹈專業或校外專業舞蹈團來校交流,那么對舞蹈實訓室面積就會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整體容納人數要大,或設有少量觀眾席甚至建設成創新的小劇場形式。
(二)舞蹈實訓室兼具編創能力培養功能
除了加強校內舞蹈實訓室的設施升級與管理外,我們舞蹈專業更可嘗試構建校外舞蹈實訓基地。以廣州為例,廣州蓓蕾劇院、中山紀念堂等演出場地的燈光、音響設備與場地面積都十分適合舞蹈實訓教學和舞蹈表演實踐。我們可充分與本地相關文藝演出單位合作,為學生打造一個很好的校外實訓基地平臺。一方面利用校外表演場地作教學用途,適當減少建設校內舞蹈實訓室的經濟投入;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登上現實舞臺的機會,將固定的課堂實訓轉變為真正面向觀眾的舞臺表演實訓。
舞蹈編創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校外比賽或表演能夠明顯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通過各種演出活動,可幫助學生發掘所長,自發形成優勢互補。通過觀看其他高校學生的表演,學生可以提高自己本身的舞蹈鑒賞能力;不斷的對比、參考和思考,又為舞蹈編創提供素材,這樣的舞蹈實訓才能最大化地培養學生的舞蹈創作能力。
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與社會上的舞蹈培訓機構及群眾文化單位簽訂合作協議,讓學生有限度地參與社會平臺的舞蹈編創和教育,從而有機會獲知社會對舞蹈人才的具體需求,有效反思自身的不足,并進而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提高,保障其就業前景及對舞蹈藝術的長期持續鉆研。
五、結語
高校舞蹈專業實訓室教學具有多樣性。學校既要重視舞蹈技能教學,又不能忽視舞蹈文化的挖掘、編創能力的培養,此外還應加強舞蹈專業的課外實踐和成果展示,提高舞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這一切都離不開舞蹈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乃至校外舞蹈實訓場地的開拓。因此,加大對高校舞蹈專業實訓教學和舞蹈實訓室的研究有著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武心怡.提高舞者本體感覺與技術技巧的方法:以“身心一元論為訓練理念”[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2):118.
[2]高娟敏.論舞蹈訓練中的“身心一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5(3):53.
[3]沙呷阿依.基于民族屬性與民族舞蹈動態的編創之源[J].舞蹈,2018(4):80-82.
作者單位:
廣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