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彩云
【摘要】在一開始的母語學習中,我們都有這樣的切身體驗: 我們最先接觸的書本絕對不是一本盡是文字的書本,而是畫滿了卡通圖畫的繪本。同樣,學習外語,對比哪些白紙黑字的英文閱讀素材,學生更喜歡那些圖文并茂的,能吸引到學生眼球的繪本材料。這是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初學英語階段,學生學習經驗有限,所積累的英語詞匯不多、語法知識相對較少,閱讀純文字的文本會受到較大的阻礙,興趣很容易在一開始就被泯滅。而英文繪本圖畫生動有趣,直觀形象,而且語句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符合小學生的口味,更能激發他們的情感,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眾所周知,閱讀是學習英語的一種常用方法,但是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都會感到非常苦惱,總會因為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單詞或者句子而停滯不前,之后便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從而導致閱讀效率大大降低。本文嘗試從繪本優選、繪本共讀、繪本自悟、繪本拓展四個方面來提升小學英語閱讀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繪本;提升閱讀效率
繪本,Picture Book,顧名思義是Picture(圖畫)+ Book(書)的完美結合,它有著動聽的美譽,被美名為“孩子的第一本書”和“伴隨孩子一生的書”。現在國際上也公認“繪本”為兒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讀物,它可謂是兒童書籍里的“上品”,是孩子們的心靈雞湯。
而英文繪本,簡單來說就是以英語為表述語言的圖畫故事書。小學階段是學生真正全面接觸英語、學習英語的起步階段,是激發孩子英語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對比那些滿腹經論的純文字英語閱讀材料,不但無法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更是扼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念頭。為此,教師巧妙靈活地運用圖文并茂、聲色并茂的繪本來開啟小學生英語閱讀,既可以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更能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英語閱讀氛圍。從閱讀前的激發興趣,到閱讀中的整體輸入,再到閱讀后的交流分享,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為營。活用英語繪本,讓小學英語閱讀教學so funny and so easy.
一、繪本優選,讓閱讀更具高效性
俗話說得好:最好的未必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選對適合孩子閱讀水平的繪本,閱讀教學才更具針對性和高效性,閱讀教學的效果才會更上一層樓。英語繪本閱讀并不是指簡單地隨便找一個英語繪本材料來讓學生自由閱讀,而是通過繪本的優選來更好地為閱讀服務,讓繪本與閱讀完美結合,相得益彰。因此,選用什么樣的繪本材料來輔助閱讀是一個值得深思熟慮的問題。
繪本讀物的選取不宜過于抽象或復雜,要跟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如家庭、動植物等主題,最好是經典的、趣味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首先,可以根據教材的主題選擇繪本材料。例如,廣州教科版的英語教材都是以一個主題Module,兩個相關Unit來組織。而英語繪本教材作為拓展的閱讀材料,教師要考慮其與教材主題之間的關聯性。選擇與模塊主題相近的繪本材料進行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教材內容,而且有效地提升其閱讀技能。例如,針對廣州教科版英語六下Module1 Stories這個主題,可以選擇繪本Zog and Zebra和The Little Mermaid。針對五下Module4 Travel這個主題,可以選擇繪本Just Grandma and Me和A Magic Card。其次,教師在選擇繪本讀物時,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語言知識基礎,要結合英語閱讀素養發展階段與目標年級,推薦相對應級別的讀物(可參照王薔老師和陳則航老師的《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實驗稿)》)。建議繪本的篇幅不能太長,也不能出現較多難理解的單詞,否則阻礙了孩子的閱讀,打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要盡量選擇篇幅簡短、單詞少且句子成分簡單的繪本。麗聲系列的分級閱讀繪本對于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選對繪本等于英語閱讀教學邁進了一大步,為后面的教學打好了良好的基礎,讓后面進行的閱讀教學更加高效。
二、繪本共讀,讓閱讀更具互動性
共讀繪本的方式很多,既可以師生共讀,也可以同伴共讀、親子共讀、分享閱讀等。形式多樣的共讀方式,讓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更具有互動性。除了組織學生集體欣賞繪本外,教師還可以收集或購買學生喜愛和熟悉的繪本,投放在班級圖書角中,可以利用每天的晨讀或者午讀時間,讓學生在與老師共讀、與同伴共讀中品味故事,并以編劇、表演、繪畫、自制繪本等形式表達對繪本故事獨特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感受繪本“悅讀”之美。教師要認真研讀繪本,體會其中的故事內涵,將硬邦邦的文字轉化成軟綿綿的話語,傳入學生的耳中和心中,用這種富有感染力的言語和學生進行“無聲勝有聲”的心靈溝通,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的美妙體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共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繪本閱讀方法的指導,如引導學生學會通過觀察繪本插圖,理解故事情境;引導學生利用自然拼讀學習新的詞匯;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理清繪本故事的脈絡等等。共讀過程中有了方法的指導,學生的閱讀就事半功倍了。
日本國際兒童評議會理事松居直說道:“面對面地念書給孩子聽,這種感覺就好像牽著孩子的手到故事王國去旅行,共同享受一段充滿溫馨語言的快樂親子時光。”他的觀點就是:繪本不是讓孩子自己看的書,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孩子自己看,和大人讀給孩子聽,這兩種閱讀方式有根本性的差異。親子共讀就好比和孩子的心靈來一場不一樣的神奇之旅,過程不可言說,那感覺很奇妙。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網絡無處不在,手機成了人們必不可少的東西。隨著微信、QQ、抖音等新生事物的出現,家長與孩子一起靜下心來交流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有句話叫做“陪著孩子一起長大”“牽著蝸牛去散步”,如果我們都能放下手機,挑上一本孩子喜歡的繪本,與孩子一起細細品讀,相信彼此情感會得到互動交流,猶如進行了一場心靈上的旅行。其實陪孩子閱讀,不在乎你讀的如何,表達的如何,只是需要和孩子保持在同一閱讀狀態。這個狀態,會熏染孩子,也會陶醉自己,這是親子共讀的最佳氛圍。孩子們是很喜歡坐在父母身上,聞父母身上的味道,聽父母讀書的聲音的,他們會覺得是被愛包圍。簡單來說,親子共讀,更像是我們共同在培植一棵花兒,不知道哪一天,它就自然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