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體育的重要性也不斷提高。但是,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體育課程的教學狀況并不理想,尤其是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和意識,由此導致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問題明顯。所以,探討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體育課程的改革效果與其他課程相比并不理想,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也相對較差,就現狀來看,小學體育課程最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兩點:
1.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有一定的單一性,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同時,小學生對事物的追求也有一定的依賴性。由此看來,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單一的教學形式使得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不高,而且,單一的教學形式導致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并不能真正凸顯出來。在一定程度上,要想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豐富小學體育教學的形式。然而,在當前的形勢下,單一的小學體育形式使小學體育無法表現出其作為體育學科的重要意義,這使得小學體育的過程不能顯示出其豐富性和趣味性,許多體育教師,無論在哪個年級、哪個階段的教學,都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小學體育不能真正表現出豐富的小學體育過程,作為一門體育學科,它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真正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適應性,單一的體育教學形式使得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不能很好地達到體育教學預期的目的。
2.在體育教學中很難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
其實,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就目前來看,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不能真正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真正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一種自主性學習,這使得小學體育教學的局限性逐漸凸顯。在一定程度上,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真正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使得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效性不能得到真正地體現,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總是會以自己為中心,很少關注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體育教學過程和體育教學目標不能真實反映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和互動性。
二、解決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問題的對策
小學生在體育教學和體育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必須能夠真正體現教師對小學生體育學習的關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小學生體育學習和體育教學過程的豐富性和趣味性。
1.改變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的訓練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是訓練本身枯燥乏味,對于體育來說,這門課程本身就是一門比較突出的實踐性課程。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和興趣,使學生在課余時間能更好地鍛煉身體;另一方面,在實踐方面,通過游戲等各種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自主地開展體育鍛煉。對此,為了更好地貫徹全民健身和終身鍛煉的精神品質,在體育教學中應開展有效的游戲活動,因為游戲的形式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能更好地在教學中融入趣味性教學因素,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比如傳統的田徑跑類教學比較枯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比較差,為了克服這一現象,我們在具體教學時可以借助游戲理念進行創新,教師可以采用靈活的訓練方法進行教學,促使學生改變以往對跑步等訓練的認識,促進學生體驗體育精神品質,在新奇有趣的活動過程中學習,以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一般會過于突出教學內容和要求,如跑步時間、跑步距離等,因此,為了創新,我們老師可以在教學上做出適當的改變,如采取S形跑,在跑步的路徑上增加一些障礙物,從而提高跑步的趣味性,讓學生有一個快樂的運動方式。
2.突出合作培訓
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能力。對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體育游戲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團隊合作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一般處于絕對主導地位,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被動地進行訓練,這種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導致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等因素受到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自覺突出“團體”性,盡量采用合作訓練模式,讓學生在分組合作的同時,在團隊互助協作的基礎上完成各種訓練和學習任務,這種合作訓練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特別是在足球、籃球等團隊體育活動中,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尤其不能以勝利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以小組合作為教學指導重點,同時,在教學中適當加入游戲元素,促進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一個團體的一員,從而達到培養合作精神和組織凝聚力的目的。
總之,當前小學體育正處于快速發展和改革的階段,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存在的各種問題,積極應對,在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效果,通過教學方法的轉變,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