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烽
摘? 要:小學生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未來保護環境的主要力量,然而目前在小學階段的生態文明教育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未能夠有效培養,進而使得學生的生態文明習慣難以養成,這與我國的生態文明教育方針背道而馳,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本文將從當前生態文明教育現狀入手分析,進而提出在小學階段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2-0005-02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IANG Feng? (No.2 Lanhua primary school,Xigu District,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th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country in the future,which is the main forc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These problems make it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i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effectively,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policy of our country,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and then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生態文明教育主要包括生態文明知識、生態文明情感、生態文明意志以及生態文明行為四個方面的教育,無論是生態意識還是行為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有效培養起來的,需要的是長期的教育與培養。雖然從目前小學階段生態文明教育現狀來看,生態文明教育仍然存在教育形式化,教育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但是相信只要學校以及教師可以改正問題,轉變教育方式一定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
1.小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生態問題一直是我國關注的重點,綠色中國戰略也是目前我國的一項重點戰略,保護生態已然是全國共識。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行為習慣以及意志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在此階段進行生態文明教育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從當前小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現狀來看,生態文明教育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小學生對生態文明知識了解不全面,對環境保護沒有形成系統的概念。小學生對生態文化的知識僅局限在自然資源這一部分上,對于具體的生態知識并不了解,部分學生甚至認為生態保護離自己很遠,僅將自然資源像是森林、海洋這方面的保護內容當成是生態知識的全部內容。同時小學生對于目前我國的生態問題也沒有清晰地認知,對環境保護也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概念。
二是生態文明情感以及生態責任意識淡薄。意識能夠直接影響行為,小學階段的學生當前對生態文明并沒有很真實的體驗,不了解生態的良好對其生活有多么重要,小學生并不認為生態白虎應該是自己的責任,這也就造成學生對于生態相關方面的問題表現出冷漠、無視,學生認并不知道為什么要保護生態環境,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教師的口號,是學校要求的行為,并沒有從內心去認可環境保護的行為,此外小學生的道德感較為淡薄,即使了解生態保護是有意義的,但是也只是約束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一種狀態,對于其他人破壞環境的行為選擇漠視,同時也并不認為自己有責任去制止這些行為,是一種生態保護責任意識淡薄的表現。
三是小學生生態文明意志不堅定,受外界影響極大。小學生對生態文明相關的內容并沒有形成極強的是非觀念,同時學生從眾心理比較強,極易受到外界行為的影響,當其他人都在破壞環境時小學生的意志就會不堅定,認為是自己的想法存在問題,從而改變自己的想法。還有就是小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堅持性也不穩定,學生可能在意識里認為不能隨地亂扔垃圾,但是當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附近沒有垃圾桶時出于向要謀便利的想法就會控制不住指的行為,選擇將垃圾隨手一扔。這種意志力的不穩定性使得小學生良好生態文明習慣難以養成。
四是學校生態教育形式化嚴重,組織的活動不合理,教育效果不佳。生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是培養學生生態文明素養時需要小學生首先了解的內容,而且學校是生態文明教育的主戰地,只有把握好學校生態文明教育,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但是當前學校并沒有很重視生態文明教育,
生態文明教育形式化嚴重,組織的活動過于單調無趣,使得小學生不愿意積極的參與到學校的活動之中,自然教育效果也就不夠好,且教師的生態文明素養也不夠高,對于學生日常出現一些不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行為并沒有進行及時的組織以及教育,教師本身的不作為更是使得學生不重視自身生態文明素養的提升。
2.在小學階段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效策略
(1)從學校生態文化建設入手,形成生態文明教育氛圍
潛移默化的教育要比直接平鋪直敘的教育更容易被小學生接受與認可,而在學校中最能夠潛移默化的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就需要從學校的環境建設入手,目前多數學校走廊會放一些名人名言的目的就在于希望在學校范圍內形成一定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強大的心理暗示,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之中,這是一種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方法,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也比較好。因此,在小學階段進行生態文化建設時也應該關注于這一點,在校園范圍內形成生態文明的建設氛圍,一方面可以從學校的綠化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在局部范圍內通過加大垃圾桶的投放、宣傳板上進行生態文明宣傳,也可以在校園通過貼橫幅的方式進行生態文化建設氛圍的營造,這樣小學生就能夠從學校的一些地方看見相關的生態文明知識,在學生下意識的關注下,學生對生態文明的知識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就是從學校的綠化做起,可以通過建設優美的綠化環境來讓學生感覺到生態好的好處,也可以讓小學生參與到學校綠化建設之中,可以讓學生在學校內部種樹,然后讓各班負責自己種樹區域內部的樹木澆水、除草等,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進行綠化的不易,讓學生通過此類活動能夠從生態保護中獲得滿足感,使得學生能夠從心中認可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2)制定生態文明教育方案,在多學科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內容
生態文明教育效果之所以不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學校宣傳教育的形式化,學校不重視生態文明教育,學生自然也就不重視這部分內容,同時學校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時將其與學科教學基本割裂開來,在校本課程計劃之中并沒有提及要求各科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各學科教師也就并沒有落實這一教育內容,這就使得生態文明教育只是在表面,學生并沒有形成生態文明意識與情感。為了更好的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保證這一教育效果,學校應該制定生態文明教育方案,而且生態文明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因此要制定的生態文明教育方案也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方案,要保證每個學期都有專門的教育活動,小學生的年齡小,對于學習的內容是以興趣作為主要動力的,因此除了要讓方案具備長期性之外還要保證生態文明教育方案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同時要發現生態文明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在校本課程計劃中明確要求各科教師在教學時要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并且做好相關檢查工作,保證每個學科的教師都能夠將這一要求落實到位。
(3)從教師隊伍的生態文明素養入手,構建高素養的教師團隊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權威有著盲目的崇拜性,而教師則是在校權威的代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言行舉止。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性格養成有著重要的影響,那么要想讓學生重視生態文明知識的學習,形成生態文明意識以及情感,就需要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為此,學校應該關注教師隊伍的生態文明素養的培養,去構建高素養的教師團隊。首先,進行專門的培訓。學校可以請專門的生態文明的專家、具備豐富生態教學教育的教師為本校的教師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先讓教師了解具體的生態文明知識,形成生態文明理念,增強生態文明大的素養才能夠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能夠重視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培養,除此之外也可以組織全校教師進行生態文明教育調研活動,讓各科教師發表其教育經驗,提出教育問題,然后由全部教師一起討論如何更好的在教學中落實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培養工作。當教師的生態文明水平有所提高,自然就會關注學生方面的培養工作,同時也能夠r讓教師的教育行為更靈活,更進具有針對性,教育效果也將更好。
(4)組織專門的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
當學生的生態文明觀念已經逐步養成,就要從學生的行為習慣上入手培養。無論想得多好,若是無法落實到實踐上也是沒有意義的。小學生本身就貪玩愛鬧,壓抑的教育氛圍并不適合小學生,因此,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時教師也要明確這一點。首先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實踐活動來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可以是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在校園內部或者是在安全的區域進行撿垃圾活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隨手都起的垃圾最終都是需要被人撿起來的,當學生體驗到環衛工人的辛苦就會在行為上進行自我約束。其次也可以開展全校范圍內的征文活動,進行有關于生態保護這方面的知識競賽,像是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知識競賽等,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以生態為主題的班級板報競賽等來讓學生主動的去了解生態知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
3.總結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現狀不容樂觀,而生態文明素養又是小學生必備的素養,為了讓小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得以提高,就必須從學校教育入手,為此,首先就要從學校生態文化建設入手,形成生態文明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讓小學生形成生態文明意識。其次就是制定生態文明教育方案,在多學科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內容。同時要從教師隊伍的生態文明素養入手,構建高素養的教師團隊。最后就是要組織專門的生態文明活動,引導學生主動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
參考文獻
[1]沈欣憶,張婧,吳健偉,王巧玲.新時期學生生態文明素養培育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以首都中小學學生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20(06):45-51.
[2]劉甜甜. 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的現狀及其教育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