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丹
摘? 要:生命教育已經成為小學德育教育活動中的重要話題。在德育教育活動中響應生命教育,幫助學生掌握生命的真諦,對于學生道德意識的成長、行為能力的約束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意義。在現階段的德育教育活動中,相關教學工作偏向于思想意識教育,如何在生命教育視角下重新發起教學活動,這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小學德育教育活動的特點展開論述,思考如何在生命教育視角下落實德育教育工作。
關鍵詞:生命教育;小學;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2-0163-02
Explo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ZHANG Xiaod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Wujin District,Chang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Life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Responding to life education in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helping students grasp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growth of students'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straint of their behavior ability.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the relevant teaching work tends to ideological education. How to re launch teaching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Keywords】Life education;Primary school;Moral education
現代教學理論不斷發展,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教學任務不僅僅局限于“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這一層次,還要結合現代社會的活動特點落實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對學生發起思想意識、道德意識上的針對性訓練,才能實現教學活動的全面育人價值。在生命教育視角下開展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良好意識,必將為個體的未來成長帶來新的機遇。
1.開展實踐,培養生命意識
生命是一個渺遠而抽象的話題,對于生命的概念、生命的定義,部分學者窮其一生也無法窺視其角落。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落實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生命意識,教師必須對教學方法做出調整。結合當前的小學德育教學活動來看,生命教育與德育教育的相關要求之間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部分教師所發起的教學活動中,生命教育與道德教育脫軌。由于對生命教育的重要價值缺乏重視,相關教學素質依舊圍繞學生的思想道德展開,相關教學活動與愛護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等內容完全不搭邊。
如果無法利用理論實現教學目標,就用實踐響應教學要求。小學生的行動能力較強,活動興趣比較濃厚。當教師給出新的教學要求時,學生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能否依靠實踐驗證相關問題”。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在德育教育活動中發起以“培育生命”為主題的生命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在教學環節,教師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生活中有哪些生命?結合自身的成長經驗,學生會給出動物、植物、昆蟲等答案。在學生給出回應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發起實踐活動:在以下生物中選擇一個觀察對象,將其培養長大,并對其成長過程、特點進行記錄,并給出蠶、黃豆、金魚等“素材”供學生進行選擇。在“培養生命”的過程中,不同生命的獨特形態、成長歷程進入到學生的視野當中,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魅力。在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發起交流互動:你的“培育生命”活動取得了怎樣的進展,你獲得了哪些感悟?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生命以不同的形態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于生命的理解不再停留于理論層次。
2.傳輸文化,激發學生情感
復雜的文化體系為我國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新的靈感。在當前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不難發現,部分文化理論與德育教育活動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一些文化言論、思想甚至能夠幫助教師完成德育教育活動。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主動嘗試將文化材料引入到課堂當中,依靠不同的文化理論對學生發起生命教育。在現代教學理論中,有關教學材料強調的學生情感的表達,忽視了學生情感的積累,過于直白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情感意識。當文化材料與道德教育相互碰撞,學生能夠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入手,選擇對應的文化教育知識,提升文化表現素質。
在教學環節,教師可嘗試利用《論語》《增廣賢文》等材料發起生命教育活動,依靠直觀的文化表達體系激發學生的情感表達意識。以《論語》中所提及的“君子遠庖廚”為例,從字面含義來理解,其強調的是“君子遠離廚房與的烹飪活動”,似乎對廚師帶有一定的偏見。教師可對有關文化材料進行講解:君子遠庖廚指的是“君子應遠離那些殘殺生命的行為,并不是對廚師有所偏見”。在文化材料的引導下,學生會提出新的思考問題:人類攝取肉食是否等同于屠殺?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對有關看法進行指正:人類通過飼養家禽、家畜滿足自身的飲食需求,這是對固有生命的尊重與維護。但偷獵、盜獵、虐殺等行為則是對生命的褻瀆。由于所積累的文化知識與社會經驗比較有限,學生很難主動對相關文化知識進行解讀,對于文化教育材料的理解也會變得比較片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適當提升文化輸出力度,將不同的傳統文化教育材料導入到課堂當中,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等,幫助學生在學習文化材料的過程中掌握生命教育理論,為其樹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良好意識。
3.專題活動,尊重生命價值
小學生處于思維能力與行動能力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面對教師所提出的德育教育理論,其渴望依靠自身的行動能力去探究相關問題。如果教師能夠為學生創造相應的活動空間,為學生提供錘煉思想、增長見識的機會,生命教育活動的落實必然會得到新的保障。但結合當前的教學工作來看,大部分教師都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活動意識,在教學工作中,其依靠復雜的生命教育、德育教育理論約束學生,忽視了學生的自我成長能力與進步意識。當文化理論不斷堆積,不同的德育教育思想相互融合,學生的生命意識很難獲得保障。
教師可引導學生發起的專題活動,以“自我保護”為主題激發學生的生命教育意識。為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師應對生命的價值、個體的價值進行講解,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良好意識。在教學環節,教師可利用班會等形式布置活動任務: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生命,這些生命也時時刻刻都面臨著來自于外界環境當中的危險,以同學們自身為例,請結合生活實際說明,你的身邊存在哪些危險?應該如何防范這些危險?在這一主題活動中,有關活動內涵更偏向于“自我保護”,但其討論范圍與研究范圍更為廣闊。結合生活實際,學生會對生活中的危險進行整理。部分學生指出,在上放學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交通意外傷害,部分學生認為,社會中的不法分子可能會對小學生實施侵害。部分學生則認為,自身的活動能力較差,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會受到來自于體育活動、自由活動當中的風險。在學生給出答案之后,教師對有關危險防范措施發起追問,提升學生的危險防范意識。學生給出的答案比較片面,在學生作答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將“尋求老師幫助”“尋求家長的幫助”視為回應,其明顯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教師可對學生所提出的相關對策進行補充,依靠扎實的教學理論彌補學生技能上的空白。
4.家校聯合,拓寬德育范圍
小學生所接受的部分思想道德教育理念與文化教育知識來自于家庭環境,在落實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對家庭環境所發揮的教育價值投入一定的重視,未來教學活動的發展與建設也能夠獲得一定程度上的保障。針對這一特點,教師應要求學生家長做好生命教育工作,從思想、理論等角度落實家庭環境中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使其在更為廣闊的教學環境中接受生命教育。
相較于學校所發起的生命教育活動,家庭環境更加自由,當學生家長提出有關生命教育理論之后,學生對于教學知識的抵觸心理更低。針對這一特點,教師應積極落實教學指導方案,幫助學生家長從不同的角度發起生命教育活動。在生命教育初期,德育教育工作應該以認知、參與為第一要求,教師應幫助家長選擇靈活的教學方式接觸生命、觀察生命,培養學生良好的生命意識。家長可與學生共同發起以“認識生命”為主題的家庭教育活動,依靠觀看紀錄片、春游、參觀動物園、參觀植物園等方式優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趣味性較強的教育方法了解不同的生命形式。在學生觀察并了解了不同的生命之后,家長依靠生命教育的相關要求提出對應的思考問題: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特點是什么?結合所積累的觀察經驗,學生會提出:生命在不斷成長,生命的外在形式各不相同等概念。此時,家長應從德育教育理念入手,針對學生的情感、興趣對生命這一復雜的概念進行講解: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豐富形式,更要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生命在活動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精彩歷程,形成敬畏生命的良好意識。
5.創新手段,結合線上教學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當前教學活動深入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生命教育活動中,教師也可嘗試利用線上技術對學生發起教育管理的工作,依靠線上展示、交流等活動的相互配合,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提高其與生命教育活動接觸的頻率。
在教學環節,教師可將信息技術應用在線上展示、線上交流兩大教學活動入手,重新制定可行的教學計劃。在生命教育環節,教師可利用線上技術播放自然紀錄片,依靠視頻、音頻的相互配合培養學生了解生命、接觸生命的良好意識。教師可選擇《人與自然》《探索發現》等科教類節目作為教學材料,以文化知識為鋪墊,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在線上交流活動中,教師可利用微信、釘釘等網絡通訊平臺、網絡交流平臺發起即時性的教學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靈活選擇互動方式:可由教師給出材料提出互動問題,也可引導學生主動展出材料抒發情感。在線上平臺所發起的生命教育活動中,思想、資源的交換更為便捷,在嘗試幫助學生掌握生命教育理念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力體現生命教育材料的開放性、多元性特點,允許學生將文本、視頻等材料帶入到課堂當中,依靠不同的教學資源對學生發起教育。在對“生命”這一概念缺乏了解的情況下,生命教育的落實遙遙無期。部分教師雖然正在嘗試開展生命教育活動,但在相關德育教育工作中,對生命教育的理解局限于文化理論層次,學生對于生命教育理念的理解十分片面。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對生命教育活動的價值、要求進行講解,在幫助學生掌握生命教育活動的基本特點的同時,對學生落實思想上、能力上的再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識。
總之,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發起德育教育工作,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現實意義,更要努力嘗試將生命教育理念導入到課程當中,依靠不同的教學方法落實生命教育。在德育教育活動中,只有實現思想與技能的相互配合,生命教育活動才能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潔如.例談從生命教育視角開展小學德育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20(03):91-92.
[2]周小桃. 生命教育視角下的小學德育主題活動實踐探究[D].寧夏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