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娜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倡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寫作教學一定要立足于社會的發展和學生們成長需求來進行,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多方面對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進而對生活產生強烈的喜愛之情,捕捉到各種事物的特征,追求充滿新意的表達。而若是想滿足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初中階段的語文老師就一定要轉換自己以往的授課思想和授課方式,將生活化元素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以此來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和寫作。
關鍵詞:生活化理念;初中語文;閱讀寫作
新課程標準提倡老師要加強課本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等進行培養。其明確提出,語文老師應該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自由、平等、民主的課堂環境,同時增強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創新合作能力。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老師需要不斷探索和挖掘教材中隱藏的資源,為學生營造出活躍放松的生活化氛圍,以此來增強授課效果和授課質量,推動學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生活化理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融入策略
(一)把課堂和現實生活達成整合
構建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和語文課堂,確實對初中階段的語文老師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所以,老師需要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閱讀素養,以此來引導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進行閱讀。對初中教材進行分析可知,其包含有大量和自然美景、生活元素有關的內容。所以,老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不能將學生限制在課堂上,而是需要創設出真實的生活化情境,輔助學生在閱讀的環節中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比如,在講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老師若僅僅讓學生一味地閱讀文章或者是背誦重點段落,必定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引發他們的逆反心理。所以老師就需要安排學生去野外或者是生活中、對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等等進行細致的觀察,真正讓他們感受到魯迅先生筆下百草園中自然景物的豐富多彩,還能夠讓他們親自動手對桑葚、皂莢樹等植物進行觸摸,對這部分植物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那么他們在后續階段對文章開展背誦的時候,就能夠回想起所有植物的特點,并將其融入到作文寫作的過程中,真正達成一舉多得的授課效果。
(二)注重閱讀積累,感悟生活
語文知識有著內容豐富、種類多元的特點,確實對學生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有關教學實踐顯示,只是依賴于語文課堂上有限的四十分鐘是無法實現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相關目標的。所以,老師就需要將生活元素和閱讀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讓語文知識重歸于現實生活中,并以此來推動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只有如此才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掌握大量的學習技巧和語文知識。比如,在講解《蘇州園林》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就能夠先借助多媒體設備將蘇州園林的視頻和畫面為學生呈現出來,讓學生可以對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知,明確蘇州園林有著怎樣的特點和風格。然后提供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們和周圍的同學討論自己是否見過相似的場景和風格,又或是有沒有參觀過此種風格的園林等等。在討論結束以后,老師就可以邀請一些有旅游經歷和參觀經歷的學生站在講臺上為大家闡述自己欣賞到的事物和美景,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此時,老師就可以順利導入本堂課的授課內容,讓學生懷揣著激動的心情去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
二、生活化元素和寫作教學的結合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利用生活完成寫作
生活是開展寫作教學的基礎,寫作則是對生活的一種記錄。所以,若是老師想對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行培養,就應該在教室中營造出良好的寫作氛圍,并讓學生回憶自己曾經做過哪些讓自己感動或者是記憶尤深的事情。比如,一場精彩的籃球比賽、一次精心準備的旅游、一場別開生面的會話、一次激烈的演講比賽以及和父母之間的爭吵等等都可以成為學生進行寫作的素材。生活就是一個有著較大空間的學習環境,社會上最新發生的事情、校園中舉辦的活動、家庭中瑣碎的小事等等都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影響。所以,學生的寫作應該和現實生活更加貼近,只有讓學生用自己的真實經歷來完成創作,才會讓文章內容更加富有真情實感,引人動容。比如,在對“新聞采訪”這一主題進行寫作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預先放映出為學生們準備好的新聞采訪稿件和新聞采訪視頻,讓他們對這一采訪流程進行了解,明確采訪的要點和技巧。然后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時間對學校的老師、執勤的交警、闖紅燈的行人、商場里的售貨員等等進行采訪。需要注意的是,老師在此種環節中應該默默觀察學生,并對他們進行指導,那么學生就不僅能夠增強自己的表達能力,還可以創作出更富有生活化和感情的文章,切實達成一舉兩得的授課效果。
(二)抒發真情實感,體現學生本我
只有融入真情實感的文章,才可以引發讀者的共鳴,讓讀者從內心深處升起一種喜愛之情。所以,在開展寫作教學的時候,老師就需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并將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其中,讓作文內容可以體現出自己的思想和個性。比如,在講解《背影》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就能夠讓學生對全篇文章進行細致的閱讀,明確作者的寫作手法及其想要表達出的感情,引導學生對此種感情進行細致的品讀。然后就需要利用多媒體設備放映出“父親”或者是“母親”的歌曲,讓學生在歌曲所營造的氛圍中完成思考和回憶,嘗試著參考文章內容對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進行描寫。那么,在此種環節中,老師就可以發現每一名學生都想起了讓自己記憶尤深的事情,還有一些學生的眼睛早已微微泛紅。接下來,老師就可以讓學生繼續進行文章寫作,將自己剛剛回想到的事情和感情都抒發進文章內容中,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創作內容充斥著情感,還能夠引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確實擁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老師若是想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行培養,營造出活躍放松的氛圍,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和寫作活動中,就需要把生活元素有效地融入在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上,吸引越來越多學生的注意力,推動他們的閱讀寫作能力獲得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大軍.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措施[J].知識窗(教師版),2020(12):98.
[2]秦文忠.初中語文的生活化閱讀與寫作方法探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0):38.
(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府谷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