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林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方式逐漸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這就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也需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思維,為此教師應該加大對實踐的重視力度、積極開展討論活動、培養學生的反思質疑精神。
關鍵詞:物理;探究性學習;思維培養
引言:
物理是一門邏輯縝密、高度量化的學科,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但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具有一定的封閉性,教學效率相對較低,無法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思維。因此,本文將以“力的分解”教學為例分析高中物理探究性學習思維的培養。
一、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思維的意義
一直以來,我國都堅持應試教育,大多數教師都以分數論英雄,過于注重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各方面思維與能力的培養,這就導致學生缺乏探究性學習思維,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思維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1】。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思維也有利于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疑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中物理探究性學習思維的培養策略
(一)增強自身的實踐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大多數高中物理教師都更為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實踐教學,就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究性學習思維。同時,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屬于傳統的說教式,只是帶領學生推導公式,且講解得十分復雜,沒有帶領學生進行實驗等實踐活動,導致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概念與公式。所以,若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究性學習 思維,教師就需要增強自身的實踐教學理念,提高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教師應該加大對物理以及實踐教學的研究力度,剖析物理的本質,明確實踐教學在提升物理教學質量與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中的作用。其次,教師需要合理分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實踐,構建完善的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主的物理教學體系,實現系統化的物理教學【2】。例如,在講解滬教版“力的分解”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進行力的分解實驗,從而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科學設置課堂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是因為設置問題需要思維的創造性而解決問題需要大量知識的支持,這就說明科學設置課堂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思維有重要價值。為此,高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科學設置課堂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設置課堂問題時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這樣設置的問題才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才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同時,科學設置課堂問題可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解決當中。例如,在講解“力的分解”的相關法則時,三角形定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正交分解法等,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之后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式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相關概念與公式的論證、推導,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思維。
(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
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溝通能力也是探究性學習思維的一部分,所以物理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與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更不要打擊學生,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與暢所欲言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與回答,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項實踐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以增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3】。同時,教師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反思質疑精神。例如,教師在講解“力的分解”時可以故意說一些錯的理論,鼓勵學生分析這一理論,并讓學生勇敢地質疑教師,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優化實踐教學資源
物理實踐教學離不開實驗室、實驗器材等教學資源的支持,所以應該不斷優化實踐教學資源,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奠定物質基礎。高中需要意識到物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構建更為完善的物理實驗室,同時也需要根據物理實踐需求完善物理實驗器材,為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思維。其次,部分物理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或器材不易購置,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仿真軟件演示物理實驗,增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結束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師應當針對物理教學中的現存問題對物理教學進行改革,增強實踐教學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思維。
參考文獻:
[1]王勇. 論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以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力的分解》為例[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8):33-35.
[2]余耿華. 指向高階思維的高中物理實驗闖關教學策略探索——以必修1"力的分解"一課為例[J]. 物理教師,2020(7):16-19.
[3]楊海龍. 核心素養下的山區初高中物理課堂過渡——以"力的分解"教學為例[J]. 湖南中學物理,2018(7):22-23.
(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