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康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屬中學 廣東廣州 511400)
20世紀初起源于美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到今天,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和接受。隨著新高考的改革,對高中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助力提高高中生對大學專業和社會職業的清晰認知,意義重大[1]。
對學生而言,清楚認知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主要在于通過此教育,了解當下和未來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了解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通過性格分析、興趣愛好、學習基礎等方面,正確認知自我,對自我有正確的定位,結合對外部和內部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的分析,對于選擇什么樣的科目能有清晰的認知,增強學習內驅力,進而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提高高考成功的可能。
高中生對大學專業以及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不了解,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或者較為盲目,致使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欠佳,影響到學校管理和學校教學質量。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提高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從而使學生清晰自身狀況、對高校專業設置和錄取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斷,從而制定清晰的個人目標,做出正確的學科選擇,更加努力地投入學習,學生自覺學習不僅有助于學校的管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學生高考成績好,都考上理想的學校,學校也會因此而得名,提高知名度[2]。
目前,很多高中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都存在形式主義,問題較多。
盡管高中學校都按上級文件要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而且都納入必修課,但課時較少,大多數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一周僅一節。其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大都由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專業程度不足,所以在授課方式和深度方面,難以對學生個人性格能力分析以及職業選擇方面提供有建設性的建議。
以我校高二年級為例,全年級共有900多人,以學生對自我的認知、對專業的認知、對職業生涯的認知三個維度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圖表所示。

自我認知維度 非常了解 一般了解 了解一點 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個性 24.70% 50.50% 20.10% 4.70%自己的興趣 23.70% 43.80% 28.3% 4.20%自己的能力 10.90% 35.80% 45.30% 8.10%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無論是自我認知,還是對報考的專業或者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職業目標,非常了解、非常明確或非常清晰的同學占不到整體調查學生數的一半,這說明,在自我認知和職業生涯規劃上,學生都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
前面提到過,職業生涯規劃課授課內容以理論為主,缺乏實踐,沒有系統性和針對性。要想讓學生真正了解自我、了解社會、了解行業和職業、了解社會需求及職業崗位對人才技能素質的需求,就必須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一方面納入必修課,另一方面,學習其他同類學校的優秀做法,咨詢企業行業,組織專家論證,開發適合本校的校本課程,有針對性地對本校學生展開教學活動。
為了順應社會的變化及政策的要求,更好地指導學生,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授課質量,學校應高度重視。一方面強化教師個人自覺學習、自我革新;另一方面,學校應在一定時期內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和學習,可以采用“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式,即參加省、市組織承辦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訓和邀請專家到校對教師進行培訓指導,以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各學科教師,應將學科核心素養落實貫徹到學科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建立自信,形成學科思維,改進學習方式方法。
其次,班主任可以不定期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題進行班會課,也可以在日常與學生的交流中,有意識地滲透職業生涯規劃內容,助力學生正確認知自我,認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明晰自己的職業方向。
最后,學校可以提供平臺,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聘請不同特長、不同職業的學生家長為學生作有關職業和職業選擇的講座,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