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微
摘 要: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各行業提出“持證上崗”的要求,“考證”成了當前大學生應對就業壓力、增強就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砝碼。通過對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考證與就業之間的初步關系,并在分析考證原因的基礎上,對政府、用人單位、學校、學生自身等提出建議,即政府要不斷完善就業保障制度,用人單位要轉變用人觀念,學校要加強就業能力培養,學生要做好職業規劃并理性對待考證。
關鍵詞:高職院校;考證;就業;會計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7.3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2-0091-03
一、背景
2020年,我國的大學畢業生高達874萬人,在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的環境中,考證幾乎已經成為增加就業籌碼的不二之選,成了大學生學習、生活期間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此背景下,考取各類證書就成了會計專業學生增強就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針對會計專業學生考證與就業的現狀,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找出會計專業學生考證與就業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提出建議。
二、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考證的統計分析
(一)樣本分析
本文以某高職院校三屆會計專業畢業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采用班級QQ群、電子郵箱的方式進行問卷發放,共發放調查問卷21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為95%。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0人,女生明顯多于男生,符合會計職業女性化的特點。
(二)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考證的統計分析
1.考證人數及持有證書的數量。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有94%的學生都有過考證的經歷,在校期間也都考取了相關的證書,考取1—2個證書或3—4個證書的占比最大,分別占了44.5%和40%,更有9%的學生考取了5個及以上的證書,由此可見考證的普遍性之高。
2.證書種類。根據調查情況,可以將學生考取的證書分為三類:一是專業類資格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初級證書、教師資格證書、證券從業、銀行從業等。這類證書屬于強制性證書,也是從事相關工作的“上崗證”,并且需要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從調查數據來看,考取這部分證書的比例較高,說明學生對將來的職業規劃有較為清晰的認識。二是通用型證書,如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等,而很多學校已將駕駛證與學分的減免掛鉤,因此駕駛證也成了很多學生在校的一門“全校公選課”。三是語言類證書,如普通話證書。
3.考證的動機及選擇的依據。從調查數據來看,有80%的學生有自己的職業規劃,考證的動機是應聘相關的崗位。還有46.5%的學生是單純出于增加就業砝碼而考證的。隨著高校的擴招,就業壓力迫使大學生不得不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用人單位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證書成為用人單位了解大學生的直接途徑,也是大學生證明自己能力的手段。此外,所占比例較高的還有出于興趣愛好而考證的,剩下的有出于盲目跟風的,也有受教師、家長影響的。
4.考證的準備情況。調查問卷中有72.5%的學生都選擇考取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證書,那么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之余,他們又是怎樣平衡考證與專業學習的關系的呢?有74%的學生會合理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考證和社會實踐,并且在考證的準備上有詳細的學習計劃;27%的學生選擇在考前進行集中復習,不會另花費時間;更有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復習無效,會參加培訓班,跟班進行復習,課余時間也幾乎用于考證。可以看出,學生對于考證的準備還是比較充分,會根據自身的情況,采用不同的備考方式,爭取順利通過考試。
5.證書對就業的幫助。因為本文調查的對象是已經畢業或正在實習的學生,有62.5%的學生目前所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一致或者相關,因此這部分學生認為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初級、銀行從業等資格類證書對他們就業所起的作用最大。剩下37.5%的學生目前從事的是與會計無關的工作,所以他們認為一些非專業證書在他們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最大。
三、大學生考證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層面
1.競爭激烈,就業壓力大。隨著大學擴招、大學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加。高職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較本科生少了一年,企業不會因為高職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短而放松對證書的要求,反而會出現一些通過設置證書要求來選拔用人的企業。嚴峻的就業形勢帶給學生巨大的壓力,而通過考證似乎可以提升就業競爭力,是否擁有證書或擁有何種層次的證書不僅對就業有影響,也可能會造成工資待遇上的差別。
2.企業對證書的偏好。許多用人單位會根據自己的崗位需要或者是單位自身的偏好,對學歷、證書、性別、身高、長相、工作經驗等設置限制。而受大部分學生青睞的公務員、事業單位的用人招聘或者招考雖然在招聘要求方面條件沒有那么苛刻,但是依然對證書有要求。這些用人單位招聘的標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考證,導致部分學生盲目地去考證,而不注重所考證件是否對就業發展有幫助。
(二)學校層面
1.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有差距。就數量來看,會計專業作為招生最多的專業之一,學校提供的學生數量大于企業的需求,導致部分學生很難找到對口的專業,很多學生只有降低要求找一些與專業類似的工作,更有甚者干脆轉行。就質量來看,國家根據整體的經濟運行情況對會計的政策、稅率會有所調整,而教材的更新往往比較慢,即使選訂的是最新版的教材,也會出現知識結構滯后的情況。此外,學校的專業教學軟件更新不夠,專業知識的更新也欠缺。這些都導致企業招聘來的學生不能直接用,還得繼續培養,很多企業愿意將學歷條件放寬,招有工作經驗的,而不選擇應屆畢業生。
2.就業指導不足。很多院校對就業工作都很重視,在課程中也有所體現。在第一學期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知、職業認知,樹立職業目標,但是此后沒有后續的跟進,對學生目標的完成情況也無從了解。而在第五學期才開設就業指導課,此時正值學生找工作之際,時間有所滯后,使得就業準備時間倉促。此外,這類非專業課程往往是由學校的輔導員或者是行政人員擔任,這部分教師流動性較大,多數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的培訓,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掌握不足,所以指導學生就業有一定的困難。
(三)個人層面
1.怕競爭、求穩妥,跟風意識強。從調查情況來看,絕大部分學生的第一就業意向是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每年的公招考試,應屆畢業生的報考比例都在60%以上。即使有報考人數是招考人數的幾倍甚者幾十倍的情況出現,但公招考試仍然是大多數考證者的首選。這固然與公務員職業的社會地位、基本福利、保障制度有關,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性格和所具備的能力是否合適公務員這份職業。學歷作為高職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第一個門檻,為了邁過這道門檻,很多高職學生希望通過證書的數量來彌補,隨之出現的盲目考證、盲目學習、盲目找工作都源于缺乏具體的學習目標和主見,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能力與特長的培養。
2.受個體家庭期望的影響較大。從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來看,高職學生在選擇考證時有14%的學生會考慮父母的要求。曾有人做過統計,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農村的比例比來自城鎮的比例高,對于經濟基礎薄弱、人脈關系欠缺的他們來說,來自家庭的壓力可能比其他壓力更大。他們很可能是整個家庭的唯一期望,這時通過考證,便成了向他人證明實力與才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但能幫助其日后的就業道路走得更加平坦、順暢,也不辜負家庭的期望。
四、思考與建議
考證是當前我國高校興起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因證書而衍生出的考證行為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種現象產生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我們需要從政府、用人單位、學校、個人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從非理性向理性轉變,將負面影響轉正。
第一,政府不斷完善就業保障制度。自2014年以來,國務院已先后分七批取消了70%以上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還留下140項職業資格證書。這些證書是否能夠體現持證人的水平和能力,是否存在認證機構良莠不齊的情況,還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持續的核查、清理與監督,保障證書考有所值。同時,還需要進一步鼓勵大學生創業,為創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和信貸優惠。
第二,用人單位轉變用人觀念。只有政府的介入是不夠的,政府主導下的大學生就業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須要有用人單位的參與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應統籌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以某類證書作為入職的門檻,建立更加科學的選人標準和方法,用更加全面、公平與長遠的眼光來選拔人才。
第三,學校加強就業能力培養。首先,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將就業教育納入授課計劃,貫穿整個大學期間。構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思政、心理輔導、擇業指導、創新創業、就業咨詢等為主要內容的就業指導體系。其次,引導學生合理考證。學??梢岳米陨淼馁Y源優勢,開設與考證有關的講座,幫助學生認識各類證書的用途和適用范圍,引導學生根據專業需要、興趣愛好等來選擇需要考取的證書,避免盲目考證。
第四,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理性對待考證。大學生在進校之初,就需要對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專業發展等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初步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規劃,選取符合自身發展的證書。在考取證書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提升興趣愛好和職業能力,另一方面能夠鞏固專業知識、拓展知識面。此外,在考證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與專業課程的學習關系,避免出現犧牲專業學習時間去考證的現象,要做到兩者兼顧,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 張翠平.“考證熱”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以重慶某三所高校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09.
[2]? 付康.大學生群體“考證熱”現象研究——基于科爾曼理性選擇理論視角[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1.
[3]? 杜悅嘉.理性選擇理論視角下高校學生考證現象研究——以廣西G大學為例[D].南寧:廣西大學,2016.
[4]? 周梓珊,陳凱敏,等.財經類院校大學生考證與就業的關聯性研究——基于廣東省三所財經類大學的調查[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13-18.
[5]? 徐嬌.大學生考證與就業能力的關系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3.
[6]? 尹琳,許林,譚園園,陳波波,李妞妞.“考證熱”現象背后的大學生擇業取向研究——以河南大學民生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18):67-69.
[7]? 共克時艱:七部委聯合出臺“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穩就業[J].勞動保障世界,2020,(13):8.
[8]? 張為東,滕兆梅.就業嚴峻形勢下民辦獨立院校學生“考證熱”現狀分析[J].就業與保障,2020,(6):37-38.
[9]? 夏冰潔,蔣錄全.大學生考證與就業關系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17):215-217.
[10]? 劉藍惠,周蕾.考證對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質量的影響研究——以南京農業大學管理類專業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8,(5):52-58+94-95.
[11]? 吳貞靜,李明雪,楊莎文,曾憲濤.大學生考證現狀及其對就業影響的實證研究[J].商業故事,2018,(17):37+39.
[12]? 孟令天.財務管理專業職業資格證書與學生就業的相關性分析探討[J].今日財富,2018,(9):151.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holding the certificate to work” in various industries,“the certificat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eigh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ope with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accounting major students in a vocational college,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ini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ual research and employment,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textual research,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the government,employers,school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That is,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ecurity system;the employing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employing.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employment ability. students should do a good job planning and rational treatment of textual research.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xtual research;employment;accounting profession
[責任編輯 曉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