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慧

摘 要:如何推動“中國制造”對外貿易轉型,實現制造業外貿高質量發展是我國近年來工作的重中之重。運用全球價值鏈理論,分析我國制造業對外貿易“大而不強”的發展現狀,根據我國制造業外貿“大進大出”、依賴外商直接投資的特點,基于2000—2018年的年度數據,利用VAR模型建立進口、出口、外商直接投資之間的動態關聯,利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等方法研究我國制造業是外貿大國而非貿易強國的原因,進而提出提升外商直接投資質量、改變對外貿易模式等實現“中國制造”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制造業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全球價值鏈;VAR模型
中圖分類號:F75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2-0122-03
一、提出問題
自“經濟高質量發展”被提出以來,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層出不窮,人們對于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毫無疑問,隨著開放型大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深入融合,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對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全球價值鏈的深度融合使得FDI大規模涌入,推動了大量制造業原材料等進入中國,工廠對其加工后出口,中國躍升為世界制造業的第一大國,但這種加工貿易模式也同時造成制造業外貿“大而不強”。因此,如何推動制造業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大命題。
從已有文獻來看,近年來涉及制造業對外貿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外貿易是否能促進制造業技術進步[1]、制造業外貿發展現狀和出口潛力[2]、制造業對外貿易動態優勢[3]和國際競爭力分析[4]等,尚未有高質量發展目標下中國制造業對外貿易轉型的研究。此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主要是在宏觀政策和理論層面,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機制與路徑[5]、差距與舉措[6]、理論機制及評價分析[7]等,而有關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證研究較少,將高質量發展與制造業對外貿易聯系起來的研究更是幾乎沒有。因此,通過研究高質量發展目標下中國制造業對外貿易轉型,不僅有助于制造業對外貿易實現高質量發展,而且可以為其他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些許啟示。
綜上所述,鑒于中國制造業外貿對FDI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賴性,且制造業以加工貿易為主,本研究利用全球價值鏈理論分析制造業外貿高質量發展,以進口、出口和FDI之間的動態關系為切入點,選取2000—2018年的相關數據,構建VAR模型,利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等方法探究它們間的關系,探究我國制造業對外貿易“大而不強”的原因,從而探尋高質量發展目標下制造業對外貿易的轉型路徑。
二、理論機理
全球價值鏈是指將商品或服務生產過程分為不同工序,將其分散于全球范圍內不同區域或國家,通過物質材料傳輸與服務的結合,經過設計、研發、制造、運輸、營銷到售后等一系列環節的價值增值過程。設計開發環節和市場化環節位于價值鏈高端,這兩個環節的企業多為高新技術企業。商品生產環節位于價值鏈低端,這個環節的企業多為生產加工企業,只能賺取較少的加工利潤,也就無法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從全球價值鏈角度看,貿易強國多位于全球價值鏈高端,以資本密集型企業為主。雖然有些國家進出口額名列前茅,但由于其處于全球價值鏈底端,只能稱為貿易大國而非貿易強國,即未實現貿易高質量發展。
隨著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中國憑借自身擁有的要素稟賦和勞動力優勢,參與到國際貿易中,從事商品生產階段的加工、組裝工作,制造業對外貿易得到了迅速的擴張。盡管中國的科研能力在逐漸提升,但由于中國制造業缺乏核心技術,商品外貿仍以加工貿易為主,從國外進口原材料進行加工,再出口到國際市場進一步加工或直接銷售,獲取附加值很少。因此,中國制造業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
那么,致使中國制造業對外貿易“大而不強”的原因是什么呢?本研究從進口、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三者間的關系出發,探究其原因,以求找到制造業對外貿易轉型路徑,實現“中國制造”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三、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選取制造業進口額(IM)、出口額(EX)、外商直接投資額(FDI)作為研究變量。本研究采取的數據時間段為2000—2018年。其中,制造業進口額和出口額是借鑒李小平(2015)的制造業分類方法[8],按照SITC Rev.3將制造業劃分為28個部門,把UN comtrade數據庫中相關數據進行合并處理;制造業FDI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為消除價格因素對數據的影響,本研究以1992年為基期,用美國CPI調整了IM、EX和FDI,美國CPI是根據美國勞工局計算整理而得。
由調整后數據可知,隨著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中國制造業貿易規模實現了快速擴張。制造業進口額從2000年的1 563.77億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8 501.62億美元,制造業出口額從2000年的1 922.09億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 675.44億美元,制造業進口額和出口額變化趨勢基本一致。2008年的金融危機致使中國制造業外貿遭受了打擊,進口額和出口額在2009年有所下降,自2010年開始,中國制造業外貿迎來了新一輪增長,2015年開始下降至2017年回暖,由此可見,大國的工業回歸戰略對中國制造業外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中國制造業競爭優勢有明顯下降。制造業FDI 2000—2011年呈波動性上升,隨后逐年下降,在2018年重新開始上升。
(二)研究過程
為探究我國制造業對外貿易“大而不強”的原因,本研究分別對2000—2018年進口、出口、FDI數據采用Eviews8.0進行實證分析。
1.ADF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為了消除異方差,對制造業IM、EX和FDI取自然對數。由變量平穩性檢驗結果可知,變量lnFDI不平穩,無法得到同階單整,因此進一步進行一階差分,三個變量都是一階差分序列平穩,確定此模型的滯后階數為2,即本文建立的是VAR(2)。同時,所有方程根的倒數皆落入單位圓內,說明三元向量自回歸模型具有穩定性。
2.構建三元向量自回歸模型。本研究以lnIM,lnEX,lnFDI為模型的內生變量,建立如下三元自回歸模型:
通過檢驗可知,該模型是穩定的,可以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
3.Granger因果檢驗。本研究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以確定制造業進口額、出口額、外商直接投資額之間是否存在著因果關系。由于概率值小于0.1,因此lnEX和lnFDI是lnIM的Granger原因。同理,lnIM,lnFDI均為lnEX的Granger原因,lnIM是lnFDI的Granger原因,而lnEX不是lnFDI的Granger原因。即lnIM和lnEX之間互為因果;lnIM和lnFDI互為因果;lnFDI是lnEX的格蘭杰原因,但lnEX不是lnFDI的格蘭杰原因。
進口和出口互為格蘭杰原因。即進口是出口的前提,出口是進口的目的。也就是說,在2000—2018年期間,這種出口導向型加工貿易方式,雖然能夠為我國制造業創造巨大的進口額和出口額,表面上制造業對外貿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中國成為制造業大國,但實際上我國位于價值鏈底端,現有的獲利模式使得外貿獲利微薄,中國并未成為制造業貿易強國,也就沒有實現制造業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FDI與進口互為格蘭杰原因,FDI是出口的格蘭杰原因,但出口不是外商直接投資的格蘭杰原因。即制造業FDI是其進出口貿易得以發展的原因,制造業進口貿易是制造業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國內的條件。依賴于外資企業的進口活動帶來的技術溢出,FDI對制造業企業生產率產生促進作用,進而促進對外開放。為了吸引FDI,我國通過降低關稅等方式,實現了FDI的大量流入,鑒于我國制造業技術優勢不足、人口紅利顯著的特點,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加工好后再出口。同時由于我國制造業并未實現FDI的高效利用,前期過于追求數量而忽略了質量,導致FDI在制造業低附加值行業的投入逐漸擴大,我國只獲取了微薄的加工利潤。也就是說,中國未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外資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四、對策建議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0—2018年間,我國制造業生產領域大量的FDI是形成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方式,成為制造業大國的原因。同時由于在利用FDI的過程中,過于重視數量而忽略了質量,使得我國制造業對外貿易處于價值鏈低端環節,無法實現制造業外貿高質量發展。因此,在高質量發展目標下,應注重調節外商直接投資的運用,從而實現我國制造業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第一,在積極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同時,注重提高外商直接投資利用效率,吸收國外先進管理技術和管理經驗。根據以上分析可知,FDI的過去值能預測進口額、出口額的未來值,FDI是我國制造業進出口外貿規模的重要原因。而針對FDI在我國制造業外貿上的投入的現狀,我國應控制FDI在制造業低附加值行業上的擴張,在吸收外資的同時,也吸收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
第二,積極引導我國制造業對外貿易從“大進大出”到“適進優出”轉型,以需求帶動外貿。這種“大進大出”的貿易模式雖然促進了我國制造業外貿的快速發展,但當前的國際環境和國際市場現狀,并不適合這種貿易模式的長久發展。基于我國制造業外貿“大而不強”的現狀,應摒棄這種貿易方式,按需進口,適進優出。同時,進口國外高端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
第三,加大在高技術行業的研發投入,推動我國制造業外貿從獲利微薄的價值鏈底端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價值鏈高端轉型。我國制造業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現狀,使得我國處于全球價值鏈底端,核心技術缺乏,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家占有絕大多數利潤。因此,我國應立足于國內,增加在科研上的投入,扭轉我國制造業外貿的被動地位,搶占制造業外貿價值鏈戰略地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 楊立卓,楊文舉,唐麗淼.新常態下我國對外貿易仍能促進制造業技術進步嗎?——基于制造業細分行業的實證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4).
[2]? 朱艷坤.我國機電設備制造業的對外貿易現狀及出口潛力研究[J].價格月刊,2015,(9).
[3]? 周榮軍.中國制造業對外貿易動態優勢的倍差模型統計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15).
[4]? 田笑豐,高風華.低碳經濟下河北省制造業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18).
[5]? 余東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路徑與動力機制[J].產業經濟評論,2020,(1).
[6]? 葉芳羽,單汨源.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9,(2).
[7]? 劉國新,王靜,江露薇.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機制及評價分析[J].管理現代化,2020,(3).
[8]? 李小平,周記順,王樹柏.中國制造業出口復雜度的提升和制造業增長[J].世界經濟,2015,(2).
Abstract:How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de in China” foreign trade and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foreign trade is the top priority of Chinas work in recent years.Based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big but not strong” foreign trad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large import and large export” and dependence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based on the annual data from 2000 to 2018,this paper uses VAR model to establish the dynamic correlation between import,expor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d uses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o study the reasons why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 major trade nation rather than a strong trade nation,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changing the mode of foreign trade,etc.
Key words:foreign trad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high quality development;global value chain;VAR model
[責任編輯 百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