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瑜 王彩霞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使得很多農村小學生成了留守兒童,其身心健康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為此,先分析了農村小學生隔代教育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為相關同仁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指的是孩子的父母由于離異或者外出打工,將孩子的生活與教育等責任全部托付給家里的老人,由“隔代父母”對他們進行全面撫養和教育。在農村,基本上都是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隔代教育十分普遍,這不僅是一個突出的社會現象,更關系著農村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雖然隔代教育有一定的好處,如已有養育孩子經驗的老人可以很周到地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但在學習、身心發育方面會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隔代教育的弊端要引起重視,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改善與解決。
一、農村小學生“隔代教育”的問題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十分重要,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發揮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對子女的行為與價值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一年中見面的時間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容易出現焦慮、激動的情況,性格也會變得比較內向。因為老人與孩子之間的代溝比較明顯,加上農村老人的文化素養不足,無法有效輔導孩子的學習,更不能進行個性品質、文明素質的培養。
2.“隔代教育”下的留守兒童監護堪憂
隔代教育下,很多家庭都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好,一方面是祖輩們對家庭教育的認知不足,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的能力有限,只能滿足孩子的生活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安全隱患。小學生本來年齡就比較小,他們還沒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父母又不在身邊,就會使其教育、安全、娛樂等基本權利受到侵犯。二是出現逆向監護。一些監護人的年齡比較大、身體上還存在缺陷,不僅無法為留守兒童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還需要孩子洗衣、買藥、做飯等,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也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影響[1]。
二、解決農村小學生“隔代教育”的有效策略
1.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家庭教育要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但是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很多農村勞動力走向城市,而孩子就會留給老人來照顧,這種情況就會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十分重要,一方面,父母要經常與孩子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互動,了解孩子的心聲與學習情況,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讓孩子可以真切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另一方面,祖輩們也應該積極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育兒理念,還要盡可能為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關注孩子的成長發展。
2.強化社會關愛
解決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除了學校要發揮出自身的作用以外,政府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為農村小學生的教育與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具體來說,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從制度上保證農村小學生接受義務教育,保障其基本權利,同時還要盡可能提高農村社會的福利水平,也可開展一些替代性的活動,以此來彌補農村小學生的情感缺失[2]。
3.各級學校要加強與監護人的聯系
對于學校而言,要為留守兒童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育,在生活與學習上盡可能予以更多的愛護與關心。尤其是農村小學班主任,要明確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可以通過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開設“二線一室”等方式發揮學校的作用。留守兒童檔案的建立,主要包括學生的考試成績、家庭情況和談心記錄卡等,這樣做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成長情況,讓監護人可以充分掌握孩子在校的情況;而“二線一室”指的是“親情熱線”,外出務工家長與孩子定期通話;“師長熱線”,即教師與外出務工家長、監護人隨時聯系。還有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主要是面對農村小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4.建立家長學校,有計劃地對留守兒童監護人進行引導
隔代教育的主要問題在于,很多祖輩們并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對家庭教育的方式掌握不足。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隔代教育的問題比較嚴重,導致很多農村小學生無法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致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出現問題[3]。所以,學校及相關部門應該有計劃地開展家庭教育咨詢,除了可以印制相關的宣傳手冊之外,還可以定期開設“祖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監護人如何履行責任”等課程,進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生隔代教育問題不容忽視,既需要學校與社會的關注,又要加強對隔代監護人和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與引導,使其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從而可更好地做好孩子的監護工作,保證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金麗.隔代教育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5(23):165.
[2]白玉.隔代教育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賾[J].成才之路,2019(34).
[3]易杰.關于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J].語文課內外,2018(3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