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為促進教學質量有效提升,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創新應用,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傳輸,還要注重德育。主要從理論層面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取向和實現措施詳細探究,希冀能對實際教學工作的良好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取向;措施
小學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比較基礎性的階段,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就要注重德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從而真正為學生可持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可塑性強,教師在德育方面要利用這一優勢,從而實現既定教學目標。
一、小學語文教學德育取向的特征
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取向的特征能發現,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經常出現,也是和語文教學有著緊密聯系的教學內容,每天的活動都會和語言材料有關,教學當中融入德育的內容,這對提高學生德育素質可以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語文教學中德育靈活性的特點也比較鮮明,在實際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當中,德育能和語文教學的各環節以及內容進行結合突出德育的靈活性取向特點[1]。教師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了解語文教學中德育的取向特點,據此優化語文教學活動,這就能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實現的措施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實現需要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落實相應措施,以下幾點措施可供參考:
1.注重文本解讀促進德育實現
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德育的實現方面要注重從文本的解讀角度出發,結合教材的內容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在課堂中充分發揮素材的積極作用,從而才能真正促進學生高效化學習語文知識。語文教學中通過充分運用德育的素材,培養學生德育素質,才能真正有助于提升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質量水平[2]。
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講述到《十六年前的回憶》的文章內容時,就可將文章中的思想內涵以及道德素材加以科學運用,為促進學生德育素質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在具體的文章內容講述中,對文中表現的革命英雄主義思想進行挖掘,讓學生能夠從思想道德方面有所體會,從而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升。課程教學中在講述到《晏子使楚》的文章內容時,教師也要注重從文本的解讀出發,注重讓學生對晏子能言善辯以及機智的一面進行感受,并要注重對晏子的語言行為表現出的愛國精神以及道德風貌進行感受,從深層次的角度解讀文本的內容,從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2.注重優化德育的方式
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注重采用科學化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良好學習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方法的應用層面及技巧性的掌握方面加強重視,要能夠將信息準確傳達給學生,促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水平,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3]。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德育作為主題為學生創造實踐性強的方法,可以為學生高效化學習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從而真正有助于提升學生道德素養。教師要注重把德育取向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注重發揮德育的引導作用,只有創新教學的方式,才能有助于提升德育教學的質量。
例如,課程教學中教師講述《開國大典》的文章內容,這是對新中國成立的宣誓,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成就,就可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新中國的成長歷史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觀看之后產生自豪感以及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將語文教學和德育進行結合,讓學生對當前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產生深刻的體會,從而促進學生精神上的升華。
3.基礎教學注重德育的滲透
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高效化學習,需要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內容。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就可將德育的內容融入其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為學生良好學習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4]。語文識字教學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魅力有了充分的了解認識,促進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如在學習漢字山、木、水、火、土的時候,教師就可將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呈現出來,為學生講述古老的漢字的來歷,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就能調動起來。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這對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教師要充分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運用,為學生可持續學習語文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玉梅.淺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6):113-114.
[2]卓瑪草.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9):50-51.
[3]何書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取向與實現路徑[J].學周刊,2020(6):105.
[4]洪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取向與實現路徑[J].教育科學,2019(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