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強


摘 要: 陶藝發展至今面臨著全新的創作環境,這種環境的建立是基于時代的進步、材料的創新、藝術觀念的轉變以及創作者藝術素養的提升,它以綜合材料的經常性介入呈現出的表現形式為顯著特征。這類介入與融合的陶藝創作增強了作品各種表現的可能性,擴寬了陶藝創作的深度與廣度,使其創作更加寬廣與自由。
關鍵詞: 現代陶藝;綜合材料;形式 ;運用
1 前 言
材料是各們藝術的物質基礎和構成要素,它以其區別于其它材料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與氣質,從而呈現出獨特的美感?,F代陶藝創作中介入的綜合材料主要有木質材料、竹制材料、金屬類材料、玻璃類材料、纖維類材料等,它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藝術特性,如木質材料的古樸與質拙;竹制材料的清新與自然;金屬類材料的堅硬與精致;玻璃類材料的透徹與明凈,這些材料特質與陶瓷本身固有的質感、肌理、色澤、釉色等合理、和諧的結合在一起會產生出新的視覺效果與體驗,更好的、更有力度的體現創作者的意圖與目的,讓想要表達的情感更加充分與到位。
2綜合材料在現代陶藝創作中的體現
現代陶藝是在繼承傳統陶瓷藝術語言與技法的基礎上,與現代藝術觀念相結合發展而來,它根植于傳統的陶瓷藝術中而傳達出區別于傳統的現代藝術思想與內涵。
區別于傳統陶瓷藝術專注于工藝、材料和釉色上的極致追求,現代陶藝的創作更多的是強調個人觀念與情感的表達,其它的都是服從于此目的,所以現代陶藝的特征是個性的、自我意識的和個人情感的。它便要求陶藝作品符合當下人的審美心理與預期。陶藝創作需要創新、需要新的表現形式,集中于形式上的突破是創作者嘗試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在當代各種藝術思潮與流派的強大影響下,擴寬了的形式維度使追求形式成為一種藝術創作最新、最便捷的途徑之一。綜合材料介入現代陶藝創作的努力,使得現代陶藝的藝術空間多了新形式與新特點,增添了各種表現的可能性,讓創作者在進行陶藝創作時可以更加自由地發揮,讓材料之間的融合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現代陶藝的最大特征不僅在于它擺脫了傳統陶瓷藝術的諸多局限,還極大地擴寬了以往的審美形式追求,具有比較鮮明的個性面貌和文化特征。目前來說,綜合材料介入現代陶藝創作是經常性的,而且材料使用的類型也越來越多樣與寬泛。綜合材料與現代陶藝的搭配、結合,顯示出了不同以往的審美形式與意味,也體現了材料之間的互通性與融合性,展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綜合材料介入現代陶藝創作是陶藝自身規律發展的趨向和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創作者進行藝術探究與觀念訴求的體現。
3綜合材料在現代陶藝創作中的實踐
綜合材料介入現代陶藝創作是陶藝自身規律發展的趨向和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創作者進行藝術探究與觀念訴求的體現。材料在創作實踐中發生、發展,對陶藝的形式語言的變革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探索更新的藝術語言和更恰當的藝術表現形式是創作者在藝術道路上不懈追求的目標所在。每一次的探索、結合,每一點的創新、進步都對陶瓷藝術產生深遠的影響。現代陶藝對于語境的思考,為當代陶藝介入公共空間的各個領域,以及對于主流藝術形態的積極參與和介入,為陶藝面貌的整體呈現開創了新思路。鐵皮、不銹鋼與陶瓷材料結合的作品《破碎中重生》(圖1)讓我們看到了創作者對形式的追求以及陶藝表現的多種可能性。結晶釉與金屬構件結合,將碎的、? 不完整的陶瓷碎片與鐵皮、不銹鋼等多種材質的重新組合,使其呈現了類似飛行裝置和動態雕塑的形態。各種材質之間固有的本質屬性在這里產生碰撞、較量經過取舍而最終趨向于某一方向。再如作品《坯粉之書》,呈現了一件陶瓷作品的誕生所經歷的全部過程。每一件已經廢棄的物品,廢料、鏟子、匠人坐過的木椅,盛放陶土的木框和入窯燒造后留下的細碎的白色泥土都見證了這件陶瓷的誕生。作者別有匠心的選取這一情景,讓我們看到陶瓷產生的背后故事,極具情節性與敘事性,此時作品的意味已不在于這些材質的堆積中,而具有了作品之外的含義。多元的藝術創作思維方式,綜合的藝術形態表現,或具象或抽象或裝置或拼接,都包含著藝術家對于現實物質環境諸多的審視與反思,為現代陶藝以全新的形態納入到藝術整體語境之中,自由探討的創作狀態為介入現代新藝術形態開創了先機。這類的陶藝實踐,作品雖顯得有些稚嫩,但其獨立思考與創作的挑戰精神卻是傳統陶瓷創作者所缺失的。
現代陶藝所呈現的內容往往對于社會屬性、文化背景、社會自然形態以及地域特征等具有天然的親近與選擇,提出一種文化藝術上的思考與關照,而非僅僅是技法、技術及其藝術觀念的某種革新。相對于獨立的現代陶藝創作而言,現代陶藝對于思想、立場、精神的內在思考與探索更加深入。以木、陶、鐵材料組合的《陶木結構系列》(圖2),“其以框架式的組合方式,以木構架的結構形式將高低錯落而富有變化的繩紋陶柱,以榫卯的組合方式連接成一個整體,粗狂的架構猶如一座雄偉的木陶結構的建筑樣式,古樸壯觀”[3]。作者試圖通過木與陶這兩種傳統材料的有機組合,以傳統的木構架的構造方式,詮釋傳統木構建筑文化與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展現一種新穎的木、陶結構的藝術樣式,努力尋找既有傳統又有現代意味的陶木結構造型的新語境,在傳統木構建筑文化與現代藝術之間去感悟和表現藝術真諦。
現代陶藝的種種呈現與表達不僅僅是創作者藝術觀念的體現,還基于對材質熟練的運用。創作者在運用材料時,都試圖找到材料之間最好的融合,發揮出每一種材料自身最獨特的特質來為自己的作品服務。這就要求創作者對各種材質要有著極為清晰的認知,熟悉材料的特性,了解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同材質之間銜接關系。相比單材料的運用而言,兩種或多種材質的綜合創作要更難把控,需要藝術家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摸索從而找到最合適的介入方式。
4綜合材料在現代陶藝創作中的意義
綜合材料介入現代陶藝創作形成新的形象與意義,是藝術觀念多元化的概念延伸和邏輯轉換,使我們理解了逐漸變得自由寬泛的現代陶藝的表現形式,從理論與實踐上可以為創作者進行的創作活動提供新的、有效的方法論依據。
目前而言,現代陶藝區別于傳統陶瓷藝術之處:一是觀念的不斷革新,尤其是在現代藝術理念的深刻影響下,思維方式的轉變,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思維方式和方法論。材料意識的覺醒與運用在創作實踐中發生,同時,在創作向縱深發展中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越來越多的陶藝家開始對材料介入藝術創作進行思考。為陶藝從單一形態向多形態的轉變,尋求到了一個新的突破,可以更加自由地詮釋作品表達的深層內涵,作為反映現代審美趨向的有效途徑。同時,這也是所有新藝術、新風格的前提,對現代陶藝的創作具有思維上的啟示作用。二是實踐上的不斷創新。除卻觀念上的轉變,得益于科技的進步、新材料的發現與運用,綜合材料介入現代陶藝創作中,使其擺脫了固有模式的框架而重新建構新的模式,起著實踐引導作用。創作者們的藝術踐行的多方嘗試,在藝術創作中尋找合適的非陶瓷材料融入其中 ,多維度多層次的表達自己的藝術感悟,為現代陶藝的發展開辟了無限前景和可能。新的語境下的陶藝創作形成的新的視覺體驗和審美趣味,顯示著現代陶藝創作者對陶藝形式語言的探究,彰顯著創作者對陶藝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深化,也表明現代陶藝取得的長足進步?,F代陶藝創作領域中倡導一種多元模式是現實的迫切需要,從多種材質的介入、融合角度來解釋現代陶藝的界限及多元化的形態狀況,是符合當下陶藝發展規律和審美趨向的。
綜合材料介入現代陶藝創作極大拓寬了現代陶藝的藝術表現、不斷完善現代陶藝的審美理論體系,擴大了現代陶藝的審美語境,為現代陶藝朝著廣闊的審美方向發展創造了條件,凸顯了現代陶藝的必要性方面蘊含著的深刻的社會意義,引導了現代陶藝創作中的文化共享與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東方出版中心,1985.
[2] 李澤厚.華夏美學?美學四講[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3] 何鎮海.木、陶本原中傳統與現代情結[J].中國陶瓷,2008.0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