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設立書法課是為了培養學生對各種美質的欣賞力。當前,亟待解決的是對學生的理想、人格的培養和對美的認識,學生知道了什么是美,才會用美的行為和美的語言來規范自己。中國書法的形式與韻律,線條與構造,理論與技法,對訓練美的欣賞力、創造力、想象力,以及書法創作和書法欣賞水平,提高學識和修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書法美質 韻律 結構 用筆 審美
一、引言
高校設立書法課是為了訓練學生對各種美質的欣賞力,而不是一定要培養成書法家,這是高校書法教育與校外書法培訓的區別所在。高校書法教育首先是對美的范疇的認識和理解,學習書法藝術,實則學習形式與韻律的理論。欣賞書法,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思,要欣賞書法線條的質感以及書法線條所表達的情感、志趣和追求等,還要欣賞書法作品里面表達出的特有的精神氣度和節奏韻律,以及到字法、筆法、章法、墨法等法則里去尋找自由表達的嘗試和探索,得到美的視覺享受和精神追求。
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前,基本上是按照應試教育的模式進行學習的,缺乏的是藝術教育,他們學到的只是一些和考試有關的知識,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美的相關學習,尤其是近年來的中學教育,美學教育嚴重缺失,還不如八十年代的師范生知識結構全面,因而,高校急需解決對學生理想、人格的教育和對美的認識,知道了什么是美,才會用美的行為和美的語言來規范自己。中國書法的一些線條和構造,對訓練學生欣賞美的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和提高。書法的線條里包含著許多美的要素,比如剛勁有力,舒展流暢,含蓄蘊藉,疾速對比,灑脫優雅,粗狂雄壯等。再比如:形式上的一些要求,起承轉合、均勻和諧、疏密有致、長短參差等,都對高校學生提高美學認識和提高綜合素質有極大的幫助。
二、學習書法有利于對師生韻律的培養
韻律對于培養師生的審美體驗和調動師生的精神情緒都有一定的幫助作用。韻律一詞主要來源于美學的范疇,在中國古體詩詞中運用極為廣泛,古體詩詞中對平仄、押韻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如果在古體詩詞中不講究韻律,那就不是古體詩詞,要么就是順口溜,要么就是自由詩或者朦朧詩之類。比如一首絕句,它必須要求二四句要押韻,二三句的第二個字要粘韻,自由的大規律一定得有,詩詞這些方面高校師生接觸得比較多,在詩詞審美上比較容易接受。而書法的韻律要根據書寫的節奏緩急,筆墨連斷,線條的濃淡,章法的營造,情緒的把控等,達到視覺的沖擊,引起人們精神和心理的愉悅,產生共鳴,得到美的享受。
韻律在音樂中通過節奏、旋律、音調,以及演唱、演奏的音色等去表現,去傳達藝術情感。再加上速度的快慢,聲息強弱的控制等要素,來體現情感的細微變化。對師生韻律的訓練,就是將身體運動融合到音樂中,使人的精神和身體達至協調,感到愉悅。還有一種韻律是沒有聲音的,如雕塑、建筑、舞蹈、繪畫、書法等。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是通過線條的組合,章法和墨法的渲染營造出空間去表現,是中國所特有的藝術形式。中國的書法就其內容來講,除了所用詩詞文字的含義之外,就是字法、筆法、墨法、章法四法的有機組合,這種有機的組合既有學習傳統的痕跡,又有張揚性情的一面,的確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的。書法的審美既是哲學的,又是情感的,因而,要很好地解讀書法,需要學識和修養,書法的修煉是一生的追求,正因為書法的這些特性,在高校設立書法課,意義更為重要。要培養高校師生的書法創作和書法欣賞水平,培養師生的學識和修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去抓好。
1.要重視對于文字學的認知和學習。文字學是用來研究造字法以及每個字的起源和發展,音、形、義的關系,還有漢字的演變、創制和改革,具有對于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等方面的邊緣學科,學生一般都會根據文字典章去用,而很少有人去追問某個字的來源、演變、發展等,因而,文字學是學生的學習短板,熟悉文字學是必須研究和深入的,不然,就談不上書法創作。
2.訓詁學也是中國語言學中的一個分支,用來研究古書中詞義的學科,它也是分析古代書籍中詞義的用法,語法和修辭的一些現象的學科,對于我們學習和閱讀古代文獻具有很大的幫助。因而,無論中國高校的什么專業,都要懂得漢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學習文字、學訓詁學意義十分重大。有許多書法作者,不重視訓詁學和文字學,尤其是甲骨文、大篆、楚簡等字體書法創作,由于現在能找見的字,字數有限,要用的字找不見,還得自己根據某種字體的特點去組合,去取舍,還要把握某種字體的規律,因而就要知道古人造字的方法和特點,創造性地去運用,這是一個書法創作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因為書法是從文字演變過來的一種藝術形式,這種藝術為中國所特有,也可以認為書法是中國漢字用毛筆蘸墨在紙或絹上書寫的藝術,中國書法不僅僅對中國漢字有著記載和傳承的作用,中國書法更重要的是對中華民族厚重的人文品格,精神氣節以及歷代文人墨客的情感志趣的體現,流傳下來的書法經典以及歷代的書法論著,的確是中華民族最絢麗的藝術奇葩。
三、篆、隸、楷、行、草五體有利于對審美的培養
在中國書法的演變進程中,書法的表現形式有篆、隸、楷、行、草五體,每一種字體就是一種特殊的審美取向,比如篆書靜態之美,自始至終具有沉穩的氣質。再如隸書是上承篆書之遺脈,下啟楷書之源流,將篆書的結體和圓勻的筆畫用平直易寫的筆畫代替了,結體由長變扁,講究運筆的波折、樸茂壯美等特點。波磔是隸書的重要特征,化曲為直,縝密方折的筆畫形態,橫向取勢,字形扁方的形體特征,漢隸發展到了完美的境界。學習篆隸能夠培養學生儀表的靜雅、端莊之美。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學習楷書能培養師生的正大氣象和正直規范的品質。行書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草書的楷化,它解決兩個問題,書寫的速度和草書的難辨,行草是草多于楷的形式,行楷是楷多于草的形式。
四、書法中筆法和字法的韻律
書法的筆法,簡言之就是寫字用筆的方法。我們力求尋找恰當的方法去表現出理想的藝術效果,筆法包括出筆入筆,提按轉折和取勢,尤其是取勢,就是下筆時在空中作出選擇的一個隱藏動作,這里面有個把握蓄力、下筆精準的問題,一般寫字的人都忽視了這一動作,如果做好取勢,書作的神采必現。常言道:神采為上,性質次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趙孟頫說書法“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無論中鋒用筆還是側鋒用筆,用筆都講究“氣韻生動”,講究“風神、骨力、氣韻、神采、意蘊”。常言道:字如其人,就是說在書法中能夠看出一個人的修為和德行,用筆率意表現瀟灑的氣度,用筆含蓄表現出內斂的性格等。因而,高校開設書法課對于培養師生的人格、品行、素質、理想、追求都有良好的作用。
結字也有它自身的內在規律。對于結字的探索也是培養高校師生對事物不斷研究認知、變化處理的過程。臨帖的過程,就是學習結字的過程,不同的書法家有著不同的結字方法和習慣,比如:“二王”的書法,節奏可稱經典,后人學習時,要細心體悟其結字,字法的高明和妙處,細看每一個字,結字都是登峰造極,不容我們怠慢,每一個字里都暗藏著起承轉合的藝術規律,每個字在三分之一的地方,總能表現出變的可能性,出彩就在此,每一個字都是斜正相生的,字的取勢非常精妙,絕倫無比。因而學習“二王”的字法,尤其是在書法上不臨帖,想變化的人,最后都寫成了野狐禪。我們提倡的書法創作,那不是信筆由體,聚墨成形的江湖體,我們在取法上一定要遵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的道理,書法,就是戴著銬鐐跳舞,這一點是值得思考的。
五、書法中墨法和章法的韻律
中國書法是筆墨的藝術,在書寫的過程中,向線條中注入最為鮮活的激情因素,在黑白之間宣泄情感,尋求水墨的韻律,得到美的享受。
六、結語
總之,高校設立書法課,對于培養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行修養,情感意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大學生開拓思維、放飛想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載體,對于大學生提供訓練協調、運動、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幫助,對大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和追求美、體現美、欣賞美,做好品學兼優的新人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黃德寬.漢語文字學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蘇寶榮,武建宇.訓詁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5.
[3]洪丕謨,晏海林.新編大學書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武愛琴,女,本科,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文化館,研究方向:書法創作)
(責任編輯 高升榮)